吴人 发表于 2007-8-2 23:13:58

草鞋山,在喧闹中期待

走进屡屡受到伤害的“吴文化祖坟”,记者的心顿时悬了起来——— http://www.szrbs.net/tplimg/spacer.gif草鞋山,在喧闹中期待 http://www.szrbs.net/tplimg/spacer.gif http://www.subaonet.com 2007年07月29日 苏州新闻网 http://www.szrbs.net/images/2007-07/29/RA0420B.JPG “受伤”的草鞋山现状。□记者 姚永强 摄    □本报记者 梅蕾 雅蓉 实习生 珊珊   
    现场实录:
    一片树林,一座土墩,无言的草鞋山无法抗拒外来喧闹
    草鞋山遗址距离喧闹只有一步之遥。
    阳澄湖大道。一路行进,在双阳路交叉口的一侧,草鞋山遗址的石碑默默伫立着。踏上一条不到3米宽的水泥小路,遗址就在眼前。它完完全全地袒露在阳澄湖大道的一侧,不远处车水马龙的场景让人难以确信,号称江南文化标尺的历史遗迹就在眼前。
    在水泥小路两边静静无语的就是草鞋山遗址的主体———夷陵山和草鞋山。南侧的夷陵山呈土墩隆起,北面土坡似崖状,光秃一片,山上零乱地生长着一些杂草。紧挨着夷陵山的泥土路面上满是坑洼疮痍,积满了混浊黄绿的污水。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前段时间推土机碾轧路面的痕迹。
    夷陵山的南侧,有一排简易的平房,从安徽来苏的马路一家就生活在里面。“我屋子后面就是遗址吗?”马路指着屋后的方向,看起来一脸茫然。因为从来没有人向他说起过有关遗址的事。记者找到他的时候,他的儿子在地上爬成了个小泥人,他的老母亲正忙着准备晚上做大排档生意的菜。.一脸盆的凉面很随意摆放在地上,仅四步之遥就是一座公厕。说话间,阵阵轰鸣声传来,马路的母亲说,这轰鸣声来自村里的一家毛巾厂。在夷陵山西侧,还有一个小型的生活垃圾堆。每逢夏日,腐烂的西瓜皮吸引着无数苍蝇盘旋其上。夷陵山边上,因考古发掘和自然风化剥蚀,有一块下陷的自然田地,很少有人知道,那是一块承载着6500年农业文明的古稻田。
    水泥小路北侧的草鞋山早已成为一片小树林。61岁的徐培根老人正在树阴下乘风凉。坐在用5块砖头垒起的一张小“椅子”上,老人聊起了记忆中的草鞋山。“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夷陵山至少比现在要高一倍,山上还有房子,而草鞋山也起码应该有现在夷陵山的大小”,老人指着不远处两座山之间的水泥小路说,“你看看,就连这条路原来也没有的,全都是山体。”附近居民说,即便是如今,用围墙圈起来的草鞋山遗址也没能真正高枕无忧。不久前,遗址内的空地就沦为不少土方车的停车场。此事经媒体披露后,这些土方车才悻悻地挪到了围墙外。
    专家声音:
    与世界遗产失之交臂是遗憾,可认识不到草鞋山的价值和文化内涵才是最大遗憾
    承载过太湖流域古农业文明的荣耀,却在光阴流转中静默无语,草鞋山,就这样沉眠了几千年。直到1972年和1973年,一次历史性的发掘让这个守了几千年的秘密重回人间。
    这两年间,南京博物院以及当时的吴县文管会对草鞋山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结果令世人振奋。在遗址最下层考古人员赫然发现了炭化稻谷颗粒,后被确认为中国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水稻之一。这一发现立即震惊了世界。草鞋山也由此在太湖流域古文化研究领域有了标尺一般的价值。
    “草鞋山遗址是吴文化的‘祖坟’啊”,苏州博物馆开发部的工作人员王凡有着太多的草鞋山情结。在研究太湖流域文化时,王凡与草鞋山遗址结缘,越是深入钻研,越是掂出了这件历史瑰宝沉甸甸的分量。
    王凡介绍说,草鞋山遗址就像是一幅埋藏于地下的历史文化长卷。遗址的文化堆积最厚处达11米,可分为10个地层,分别代表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春秋时代的吴越文化,每个地层都有所代表时代的文化遗迹和墓葬。从草鞋山遗址挖掘出来的各类文物就是太湖流域文明无言的史书,其间记述着众多不为人知的历史之谜。1992—1995年,中日两国专家合作开展草鞋山古稻田研究,在14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了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时期的有灌溉系统的古稻田44块,证明太湖流域是中国稻作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在对草鞋山遗址的两次发掘中,发现了大量古时用于“礼天”、“礼地”的玉琮、玉璧等珍贵文物。这表明,太湖流域进入崧泽文化以后,“礼”就已初现端倪。此外,在草鞋山遗址中的良渚地层中还发现了一具男尸和附葬两具女尸的合葬墓,从随葬品数量以及墓主体态可以看出三者为夫、妻、妾关系。这说明在良渚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一夫多妻现象,同时也证明了父权制的形成。
    草鞋山遗址没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王凡心中的一大憾事。王凡说,浙江正准备让良渚文化遗址申报世界遗产。在他看来,草鞋山遗址历史底蕴及考古价值与之相比并不逊色。
    草鞋山遗址的最大隐痛是在1972年和1973年大规模发掘时,尽管挖掘成果举世皆惊,却没能留下一份完整的考古报告,这无疑成为草鞋山申遗之路上的“拦路虎”。而事实上,记者了解到,非但那次成功发掘后没能留下完整的考古报告,甚至连与之相关的考古简报问世也要延迟到10年之后。王凡感慨道,如果当年能抓住历史性的机遇,草鞋山遗址在今日早就该光大为“草鞋山文化”了吧。
    但如今,比未能成为世界遗产更让这名有着浓浓文化情结的研究者忧心忡忡的,则是草鞋山遗址的现状。“没能成为世界遗产固然可惜,可苏州人不能忘了草鞋山是个宝啊!”在王凡心中,草鞋山的价值和文化内涵不能获得更多人的认同才是一种更深重的遗憾。
    规划期待:
    保护和开发,我们最看重的还是保护,有望于11月份开工建设的草鞋山遗址公园会凸显原汁原味
    土方车裹挟尘土,蜂拥而至。满目疮痍的草鞋山让人不忍卒读。让人能够记起这块遗址辉煌过的仅仅是几块保护文物遗址的牌子。荒草斜阳下,分外萧索。
    土方车事件后,本地不少网友联名呼吁加强对草鞋山遗址的保护。有网友回忆说:“记得小时候,夷陵山周围都是香樟树,风景蛮不错的。尽管那时候并不知道草鞋山丰沛的历史底蕴,但光是这些风景就让人惬意流连了。但现在,看看都要痛心了。这还是我所认识的草鞋山吗?好端端的宝贝为什么不好好呵护珍惜。不要等到草鞋山遗址彻底消失后,苏州人再来扼腕叹息!”
    记者了解到,自1995年草鞋山遗址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曾一度保存完好。园区社会事业局、唯亭镇政府还曾为这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牌的文字进行了描新,竖立了专门的宣传牌,以提醒人们保护文物。但近年来,城市化触角伸入草鞋山地区,周边的工地、厂房一日日增多,土方车、施工人员数量庞大而且管理困难,文物保护部门虽经诸多努力仍旧一筹莫展,遗址遭破坏情况日益严重。想保护却难以保护,成了横亘在草鞋山遗址前挥之不去的尴尬。
    “对草鞋山遗址的保护需要另辟蹊径!”记者了解到,草鞋山遗址的保护开发计划,目前已由相关部门委托给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计划中,草鞋山遗址将规划建成为草鞋山遗址公园。该遗址公园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左右,除对遗址进行妥善保护外,还将建陈列室等配套设施,对草鞋山遗址探掘发现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春秋时代的吴越文化等10个文化层进行细致规划,将这些湮没在地下的文化宝藏重新展现于世人面前。据该公司的负责人介绍,遗址整体的保护设计方案目前已交给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苏州博物馆和文广局的部分专家也将会同设计院的设计师们协作沟通,建成后的草鞋山遗址公园将尽可能原汁原味地还原不同历史时期太湖流域的耕作文化。该工程最快将于今年11月份开工。

嘉善仔 发表于 2007-8-3 11:32:43

要保护啊,文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草鞋山,在喧闹中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