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egrinus 发表于 2007-5-27 08:24:02

委婉清丽的吴歌与“五姑娘”

歌,无声不传,古老的吴歌,主要是通过歌声一代代流传下来。

所谓吴歌,又称吴声歌曲。是指江苏南部、浙江西部,并包括上海在内的整个长江三角洲用吴语演唱的山歌、小调、号子等民歌。锦锈的江南是传唱吴歌的故乡,浩瀚的太湖是孕育吴歌的摇篮。相传公元前13世纪,殷商末年周王派长子到江南无锡建都并“以歌养民”,从此吴歌这条灿烂的文化长河已经流淌了3000年。

http://www.china.org.cn/images/79702.jpg

江南有着极其丰富、光彩照人的民歌宝藏。从其音乐形式来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篇幅不长的短歌,一类是长篇叙事歌。

短歌包括山歌、时调小曲和劳动号子。委婉的吴侬短语,加之曼丽甜润的曲调,使吴歌带有江南水乡特有的清丽柔和风味。

吴歌多咏爱情生活,与“西曲”中多述商旅生活、水边离情,及北方民歌多勇武粗扩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因而独具一格。吴歌历来被认为是文学史上的一绝。

吴歌最为著名的短歌是以“子夜”为题而作的《子夜歌》,相传为晋代一个名叫子夜的女子所作。歌中唱道:

长夜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想闻欢唤声,虚应空中诺!

描写一个女子在深夜里仿佛听到情人低低的呼唤声,情不自禁地空自答应,非常生动传神:夜静人息,万籁俱寂,一轮圆月当空悬照,蒙陇的村舍在淡淡的雾霭中显得更加秀柔,如仙山琼阁,虚无缥缈。我们仿佛感到了春夜的清爽,闻到了淡淡的花香,仿佛听到了姑娘那甜甜的应答声,在微风中飘荡。人们不自觉地走进歌儿营造的轻柔宁静的气氛,简直不敢大声喘气,生怕破坏了这美的意境。这首歌意境深远,感情轻柔似水,令人身心为之一清。

吴歌中的情歌,以《子夜歌》为代表,委婉而含蓄,给人一种“水”的感觉,感情的抒发悠远绵长,在人们心中旋来旋去,虽不强烈,却余波荡漾。

读着它,使人觉得感情像清平的江水一样悠悠而来,在心头阵阵盘旋,很快蓄成了一池深潭。

山歌,盛行于江浙一带每个乡村,农民们称它为“解疲劳”、“解烦闷”。浙江省嘉善县的山歌最为流行,至今,那儿的农民还能吟唱几首,关于嘉善山歌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很会唱山歌的年轻人来到嘉善,他叫张良。

张良很会唱山歌,他走到哪里唱到哪里,有一位姑娘听了他的歌后,爱上了他。他们结婚后,因为家里贫穷,张良带着儿子,告别了妻子和幼小的女儿,摇了一条船去贩杨梅,他摇一橹来过一村,唱着田歌去了。聪明的儿子把张良唱的歌词刻在木船的平其板上,刻了好多好多。张良外出了9年零g天,这一天,终于回来了。家乡变了,妻子女儿不认得他,他也不认得妻子女儿。他对着一个姑娘唱情歌,准知,这个姑娘就是他的女儿,他羞愧难当,把满满刻着山歌词的平其板全烧了,所以现在的“十只山歌九只唱不全”。

嘉善农民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没有山峦阻挡的坦荡平原,只有如网交织的潺潺细流和浩瀚的湖泊卷起的排天巨浪,孕育了山歌固有的曲调:有摇着小船悠悠而行的缓慢低沉的乐曲,也有如江河水涨咆哮时的激越明快的歌声。它们都像水乡景色那样清新优美、悦耳、娓娓动听,有如水乡田野上的油菜花,清香中带几分泥土气,随风荡漾,沁人心肺:又像小河流水一样叮叮咚咚流向远方,高亢时嘹亮悠扬,低沉时缠绵悱恻,以歌当话,如诉心曲。山歌的曲调,充满了水乡的韵味。

吴歌的短歌、曲调有其优美的一面,也有其低沉的一面,正像流水,有欢乐的时候,也有呜咽的时候,如反映封建、半封建社会穷苦大众的痛苦生活的短歌,曲调就十分低沉。如历史上一首著名的吴歌《月儿弯弯照九州》,曲调低沉,含思婉转,令人感到凄凉哀怨。

山歌中还有船歌、儿歌。夜间摇船,颇感寂寞,一曲山歌,一问一答,可以驱除睡意,带来欢乐,像《夏墓落》往往是摇船时唱的。

山歌的演唱,也是有独特的时间和场合的。山歌的演唱时间,习惯上是从春天插秧开始,到秋收稻谷为止,冬天是不唱的。耕田时,在赤日炎炎下,双膝跪地,在茂密的稻苗中,双手除草、松土确是十分艰苦,但是,唱歌能消除疲劳。这时候。

是唱山歌的最好时机了。有时对唱,此起彼落,有时独唱,隅隅低语;夏夜乘凉,也是山歌手大显身手的时候,在空旷的场地边,在桥头树下,往往是对歌唱歌的场所,有的还摇船去寻找对歌手,直到深夜才归。

江南太仓双凤地区也是著名的吴歌之乡。双凤民歌有优美动听的山歌小调、头歌和邀歌等。

30年代进步电影《马路天使》中的插曲就是根据当地流传的吴歌《知心客》改编的。

《知心客》的作者张仰求是太仓人,他是一个浪迹江湖的民间艺人,他擅唱民歌小调、擅拉江南丝竹乐曲,在江南一带颇有名声,人称“琴王”。

30年代,他常到上海为歌女或歌妓编曲伴奏,《知心客》就是应她们之请用民歌素材改编成的。田汉、贺绿汀等新文艺工作者为了电影《马路天使》的需要,深入生活,搜集有关歌女、歌妓生活的音乐素材,在“花局”中恰巧发现了这首《知心客》,精心加工成《天涯歌女》。田汉学习运用了民间文学比兴、夸张等修辞方法,写得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深刻,像一首优美的诗,增强了曲调的艺术性。

《天涯歌女》经过推陈出新、精心加工,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得到完美的结合,相得益彰,把这首歌提高到一个新的艺术高度,经过金嗓子周璇声情井茂地演唱后,不迳而走,广泛传播,成为烩炙人口的流行歌曲。

长篇叙事吴歌,是在短歌的基础上,经过人们的口头再创作,加以生发、延续、充实、完善而逐渐发展而来的。吴地人民以种植水稻为主,每当农忙时节,劳动强度大,时间长,为了消除疲劳,常常将一个有名有姓有地点有情节的事物编成山歌在田野里唱,故有“真山歌,假曲子”的说法。另外,吴地河网密集,城乡交通主要靠木船,乘坐在舱中的旅客,为了消除寂寞,也编一些耳闻目睹的奇闻运用山歌形式来演唱。民歌手们通过辛勤的劳动,把埋藏在泥土里的珍珠挖掘出来,使它们重现异彩。现在搜集整理出的长篇叙事吴歌有《五姑娘》、《白六姐》、《魏二郎》、《赵圣关》、《孟姜女》、《薛大郎娶小姨》等多部。长篇叙事吴歌的形成有多种途径,如在当时当地流传的轰动一时的新闻故事就是其中的一种。

http://www.china.org.cn/images/79703.jpg

发生在清代咸丰年间的五姑娘与徐阿天的爱情悲剧是一桩真人真事。

五姑娘是嘉善县方家滨人,徐阿天是嘉善县东滨人。徐阿天在五姑娘家当长工,两人日久生情,一日在分湖畔对歌私订终身。不料此事被五姑娘嫂子发觉,她暗箭伤人,恶意捉好,徐阿天被赶出门,五姑娘也被哥嫂锁在磨房,逼她自尽。五姑娘在姐姐的帮助下逃出家,和徐阿天相会,二人逃离虎口,跑到了人少多山田、杨梅批粑生满山的洞庭西山。可是好景不长,徐阿天被五姑娘嫂子诬陷,被抓进苏州大牢,五姑娘又被抓回家中,五姑娘忿而自尽,被埋在义冢滩,然而尸首却被挖出,暴晒荒野。徐阿天出狱后,按当时陋习,被折断了脚筋,只好摇只敲梆船乞讨度日。他一直陪伴着五姑娘的牌位了度余生……

他俩的爱情悲剧,轰动一时,到处传扬。一位姓顾的农民裁缝师傅,在为五姑娘做落棺材的衣裳时,首先以十二月花名的形式,把五姑娘和徐阿天的爱情悲剧编成山歌。这幕悲剧,本身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引起了人们对封建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愤恨,对五姑娘、徐阿天的同情,所以,到处传唱,形成了长篇叙事吴歌《五姑娘》。

《五姑娘》长达2000多行,9章23节,故事性强,情节曲折,井通过多种手法,多侧面地刻画了主人公五姑娘的鲜明形象。开头描写五姑娘失去阿姐时,连着用了一段排比:“看一眼湖水喊一声姐”,“一日到夜哭啼啼”,展示了五姑娘善良的心地。

再描写她对徐阿天的纯真爱情,又通过徐阿天“口吃鸡蛋暗猜详”六个排比句来表达。最后五姑娘的性格发展到顶峰:当她得知徐阿天被押进衙门,自己也被哥嫂关起,心中燃起怒火,唱道:“一歇歇大火拿两个恶人(指哥嫂)全化灰尘!”愤而自尽。

一时间“飞沙走石碗口粗格大树吹得无影无踪”,“只听见四面八方传来伊个喊冤声”。这不仅深化了五姑娘的性格,丰满了五姑娘的形象,而已把矛头指向了一切黑暗的势力和制度,给我们留下了耐人深思的广大空间。

吴歌《五姑娘》,继承了民歌赋比兴的传统,善于运用反复排比的技巧,使歌词有一种回肠荡气的语言美音乐美。

通篇描写都洋溢着江南水乡的气息,委婉清丽的吴歌所独有的魅力在它身上充分体现出来。

(插图为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



来源:国际在线

[ 本帖最后由 peregrinus 于 2007-5-27 08:31 编辑 ]

mandarin 发表于 2007-5-27 09:57:23

五:L 姑:L 娘:L

cocolzq 发表于 2007-5-27 10:02:50

一听到姑娘,满满激动的汗 bah lah bah lah 掉下来;P 。。。

大椿 发表于 2007-5-27 10:06:11

楼上也许想歪了,哈哈,汗嗒嗒嘀……:ghoe

mandarin 发表于 2007-5-27 10:23:13

五姑娘是这里老大教我的

原来我很cj的呢

嘉善仔 发表于 2007-5-27 11:08:43

五姑娘在姐姐的帮助下逃出家,和徐阿天相会,二人逃离虎口,跑到了人少多山田、杨梅批粑生满山的洞庭西山。
枇杷

cocolzq 发表于 2007-5-27 11:35:10

原帖由 mandarin 于 2007-5-27 10:23 发表 http://www.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五姑娘是这里老大教我的

原来我很cj的呢


我们的满满原来素cj的小朋友的说:gan ,现在怎么就不cj了捏:sa 。。。

东东 发表于 2007-5-27 19:30:46

原帖由 mandarin 于 2007-5-27 09:57 发表 http://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五:L 姑:L 娘:L
这里说的是“排行第五的姑娘”,不是“五个小姑娘”。。。。不要望文生义好伐啦:ghoe

东东 发表于 2007-5-27 19:33:14

原帖由 mandarin 于 2007-5-27 10:23 发表 http://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五姑娘是这里老大教我的
原来我很cj的呢
要西啦,这个还有教的啊?:funk:
满满读书读傻掉了,什么都是要有老师教才会的哇:yuin

showay 发表于 2007-5-28 01:52:22

文早已见,歌搜不到
好像据其排了剧,那位看的话,偷录一下呀

吴人 发表于 2007-8-30 18:46:34

寻找吴歌 传承苏州文化

寻找吴歌 传承苏州文化

--------------------------------------------------------------------------------

2007-8-23 14:50:13    【大 中 小】    【打印】
  近日,苏州开元文化公司开展了一项题为“寻找吴歌”的活动,深受好评。吴歌是流传于吴语方言区域的民歌,对戏曲艺术的发展影响巨大,评弹、苏剧、昆剧中至今保留着吴歌的调子。活动组织参加者走访文化博物馆,吴文化故里等地,找寻关于吴歌的流离曲转,旨在普及苏州吴文化,传承保护苏州文化遗产。
  活动组织者告诉笔者,这次活动报名的年轻人居多,除了苏州本土的,还有很新苏州人参加。参加者说,他们这代年轻人,平时听惯了流行音乐,对诸如嘻哈,TIPHOP,RAP这样的洋音乐都是耳熟能详,但是作为苏州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地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这次通过寻找吴歌的活动来激发他们对传统民歌的热情,加深了对吴地文化的了解,收益匪浅。
  作为这次活动的主办方,开元文化公司是有着丰厚底蕴的文化传播机构,负责人张天鹏先生是个地地道道的老苏州人,对吴文化感情颇深,且很有研究。张天鹏先生说,吴歌是苏州音乐领域中极为丰富的遗产,作为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尤为悠久。在开元文化的公司网站上,有很多可免费下载的吴歌曲目,《大九连环》、《紫竹调》、《四季相思》等等,曲调高昂而悠扬,清而不靡。作为中国音乐协会江苏分会的会员,除了爱吟唱原汁原味的吴歌之外,张先生还和他的伙伴们,为吴中洞庭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编撰《碧螺赞》,气势磅礴,又婉转悠扬,古色古香却不乏现代气息,整首曲子将吴歌元素和现代韵律完美融合,朗朗上口,易于流唱。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这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然而怎么样才能够有效传承,却是一个大家面临的共同难题。尤其是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保护路径,更是让传统文化和新生代处于“两两相望却不得见”的尴尬境地。传统文化有市场,这点毋庸置疑。不然“寻找吴歌”的活动就不会如此火爆。开元文化公司策划的《碧螺赞》,除了再一次证明了这个市场存在而且很有潜力外,最重要的价值是架设了一座“过河”的桥梁,让传统文化和新生代有了互融互通的“缘分”,提供了一条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路径。(文/佰客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委婉清丽的吴歌与“五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