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椿 发表于 2007-3-31 11:24:29

旧时无锡庙会盛况(转帖)

:) :)

http://www.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BlogLogCode=1000973497作者:寒山寺


    (一)游节场和赶节场

    4个庙会节场,正值春二三月农闲季节,又逢清明前后踏青之际,因此,游节场————看赛会、看戏无形中成为群众一年一度的娱乐活动。三月初五的皋庙庙会和三月廿八的东岳庙会,春光明媚,风和目暖,更是游春时机。每个庙会节场的前四五天,附近家家户户就要准备留亲眷。赤湖庙和双庙两个节场都在二月份,有些人家还留有春节年糕年团以及蹄髈、槽扣肉之类菜肴,以招待亲友。节日一到,则方圆十里,条条大道人来人往,都身穿新衣服,走亲眷,游节场。清末至民国时期,洛社地区曾经流传的一首歌谣“莱花虫虫嗡嗡响,摇纱织布呒心相,一心要想去游节畅”,正反映了当年庙会节场期间少女们渴望游节场的心情。
    赶节场做买卖的主要是供游人吃喝玩乐的生意人和杂耍艺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远至常州、苏州、江阴、常熟以及苏北、安徽、浙江等地,有唱小热昏的(卖梨膏糖),卖拳头的(卖膏药),卖荤汤豆腐花的,卖玩具和糖人人的,卖甘蔗荸荠的,看西洋镜的,猢狲出把戏的,耍马戏的……真是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庙会期间,这些赶节场的人在庙场内外和街头巷尾,有的搭帐摆摊,有的行走叫卖,呼喊声、说唱声、锣鼓声、喧哗声交织一起,一片热闹景象。

[ 本帖最后由 大椿 于 2007-3-31 11:40 编辑 ]

大椿 发表于 2007-3-31 11:27:33

:) :)

(二)赛会

    赛会又称迎神赛会,俗称香会,就是用仪仗和吹打演唱迎庙神出巡或迎小庙神像出庙至大王庙朝拜。排成长长的队伍游行街巷,叫做“行会”,出发时称“起香”,到达目的地时称“进香”。 皋庙在洛社下塘,三月初五有一谢香会,算是武烈大帝出巡,其路线是:从徐度里起香,往北经徐贵桥等村巷,穿洛社大街,再东折经横街、东街,转弯经戏馆弄(今影剧弄),然后到皋庙进香,约2公里路。东岳庙在洛社上塘,三月廿八共有8谢香会。据说东岳大帝封位较高,逢其诞辰,邻近有8位祀奉的庙神(浒泗桥、赤湖庙、石塘湾、贝沙桥、司马墩、三大王、前洲七宝堂等处)均应进香朝圣,这就形成了8谢香会。8谢香会行会时分别从各所在地起香,都要汇集到上塘桃花弄口。按规矩,谁先到达桃花弄口(以竖起一面香会中开路的清道旗为准),谁就作为头谢会,先从这里向东岳庙进香,其余各谢会依次进行。长期以来,8谢香会的先后次序基本上根据路程的远近而成了传统习惯,如离洛社最近的浒泗桥总是轮到头谢会。其行会进香线路是:从桃花弄进东街,经开利寺山门口,至西街,出西巷门经西沿河,过马堰桥,然后到东岳庙,约0·5公里路。
    每谢香会的内容大同小异,初创时期都+比较简单,后来逐渐复杂起来。队伍共300余人,除了开头的仪仗 (鸣锣喝道、清道旗、肃静回避硬牌等)和末尾的仪仗 (皂隶、解钱粮、庙神暖桥、龙旗)外,中间就是一些求神祈福、劝人为善的活动(善男信女拜香及刺臂扎手香、万名伞、十殿阎王、刽子手押犯人等)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当时洛社地区有些村庄都有一套擅长的文艺节目,他们不仅参加本谢香会,还被邀请参加别谢香会。文艺表演节目如下:
    打手————约30余人,手持单刀、双刀、铜、棍棒、三节棒的武器,有20余节旋身对打动作,击鼓指挥,劈劈啪啪,十分紧张。鹅子岸演此节目有名。
    飞叉————约1o余人,双臂盘旋钢叉,忽而向空中飞掷,眼疾手抉,迅即双臂托住,扣此反复进行。花渡吴巷演此节目有名。
    舞大刀————约lo余人,手持关刀,作力法武术表演。花渡吴巷演此节目有名。
    高跷————俗称高脚。约20余人,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棍,扮演渔樵耕读、八仙、小放牛、打花鼓和各种戏名,边走边表演。浒泗桥演此节目有名。
    掉小鬼————即傩(nuo)灯, 驱除疫鬼之戏。约20余人,表演众小鬼与判官嬉闹,判官抽出宝剑杀鬼。其中有一打扯鬼,手摇破扇,给判官扇扇子,拍马屁,做各种滑稽动作,引人发笑。小鬼中有本事的还当场表演一番,跳3张半台子,即叠上3张台子,再加1张长凳,人从长凳上一个筋斗翻下来。让村、马盘演此节目有名。
    三百六十仔————也有称三十六行,约三、四十人,扮各种行当,从渔樵耕读开始,有铜匠、铁匠、箍桶匠、泥工、木工、裁缝、鞋匠、修锅子佬、磨剪刀佬、弹野鸡佬、算命、测宇、施药郎中、帐房先生、捉蛇叫花子、拍莲相(乞丐的一种)……表演时穿来穿去,并做出各该行当的姿态,使人眼花缭乱。
    轮车————用铁条制成一个方形架子,四周装饰得五颜六色,里面坐着2个七八岁的男童,扮成一些戏名中的男女主角,如《白蛇传》里的许仙和白娘子,《三请樊梨花》里的薛丁山、樊梨花等。轮车约七八副,掮轮车的膂力过人,都身穿连着铁竖杆的铁背心,那坐着2个儿童的架子绑牢在铁竖杆上,整个重量足有100多公斤,而走步稳健,还要做拱手跪拜等动作,端楷桥、马盘演此节目有名。
    抬阁————在有份量的木箱中(内装石头),竖立一根长长的铁杆,弯成2至3节,分别坐着2至3个七八岁的男童,扮成一些戏名中的人物,由8人抬着前进。所扮戏名基本上和轮车相同,如《白蛇传》里的许仙、白娘子、小青青,《西厢记》里的张生、崔莺莺、红娘,《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抬阁约七八座,其装饰和人物,绸绫飘飘,五彩迷离。端楷桥、马盘演此节目有名。
    荡湖船————用竹子扎成湖船一艘,糊上纸,装饰得如花似锦。中间有一位打扮的农家姑娘(最初是男装女扮),头戴红花,腰束裙子,双手拎起船身,荡来荡去,口唱“无锡景”等小调;船后有一戴笠帽的老头划着桨。2人动作配合,边行边唱。
    犀牛打水————用竹木扎成一座亭子,亭中制作犀牛相小车盘,装置机关,作犀牛打水状,并戽出水来。由4人抬着行进。
    挑茶担————一位戴着茶晶眼镜(墨晶)的时髦女郎,用一条软扁担,挑着一对花篮,内装贵重的古董玉器,周围有许多人护卫着。女郎右手抵腰,轻盈颠步,扁担弯弯,花篮担一顿一顿,有趣发噱,谓之“挑茶担”。
    东岳庙的8谢盛大香会,在上塘行会,从上午10时许至下午4时许止,长达6小时。行会时,万人空巷,举镇若狂。街道旁观众摩肩接踵,拥挤得不大好行走;运河中的来往船只亦停靠观看,河道为之壅塞。香会中有些文艺节目,如打手、飞叉、高跷、掉小鬼,经过巷门的西沿河时,因场地空阔,都大显身手。他们的精彩表演更是吸引观众,如堵如屏。行会结束,节戏开场,许多观众就又到庙场去看戏。

大椿 发表于 2007-3-31 11:35:03

:) :)

   (三)节戏

    节戏演的是京剧(当时称京戏)。所请的戏班(即戏曲剧团)是在庙前广场上临时搭台演出,称“草台班戏”。戏台对准庙门,演戏敬神,庙场成了戏场。皋庙建有戏楼,但戏场是露天的,仍属草台班戏。清末民初,在京剧演变发展过程中,草台班戏演的是昆曲,着重唱做,没有武功,叫做“文班戏”。30至40年代,4个庙会节场请来的戏班,有常州庆陛堂(即小阿荆班子)、三星大舞台、寿星大舞台、常州大舞台(即孙柏龄班子)、国民舞台(荆剑鹏所组戏班,即常州庆陛堂的后身)等。每本戏(当时一台戏称一本戏)的价钱约10石米左右(大洋40元)。这些戏班都是流动演出,自备戏船四五只,包括台船(装载戏台板)、箱船(置放演戏服装和所用道具)、客船(戏班人员及家属)。戏班人员及家属都临时寄宿庙宇或祠堂,有些家属就是卖梨膏糖等赶节场者。
    节日期间,庙里香烟缭绕,善男信女烧香拜佛,通宵达旦。戏场上则游人云集,尤其是“正日”(即节日第一天,东岳庙、皋庙又有赛会)那天,人山人海。戏演出时,观众有站着的,有坐高凳看台的,台前挤满了戏迷,有时人群涌来涌去,甚至“求签”(迷信人占卜吉凶,手簸签筒,竹签从筒中簸出,谓之“求签”。这里用来比喻人群拥挤,个别人被顶出来)。
    每本节戏都在下午开台(即开场),有个规矩,先由丑角请出木雕“老郎菩萨”(戏班中所供奉的老郎神,尊为“祖师爷”,相传是提倡梨园戏剧的唐玄宗),在戏房(即后台)内燃香点烛,率全班戏子 (即演员)行跪拜礼,然后开锣演戏。其程式和戏码 (剧目)大体如下(戏台左前方挂有告示当天戏码的水牌):

大椿 发表于 2007-3-31 11:47:34

原文似未完,可惜!

大椿 发表于 2007-3-31 11:55:23

无锡城区的庙会、香会(转帖)

:) :) http://www.chwlg.cn/html/2006-3/20063248761.html

庙 会
旧时无锡城区的庙会与迎神赛会、节场同时进行。以十庙最著名,即夏历二月初
八祠山庙会(祠山庙全称为祠山广惠行庙,俗称张王庙、张大帝庙),三月初九清
名桥松滋王侯庙会,三月二十八惠山东岳庙会,四月十五北门外府城隍庙会,五
月十八北门外梨花庄延圣殿庙会,五月二十八旧城隍庙会,六月十一西门外太保
墩刘侯庙(俗称西水仙庙)会,七月二十五惠山张中丞庙会,八月十八东门外延寿
司殿庙会,九月十九新城隍庙会。
在这些庙会中,除七月二十五惠山“张大老爷”不出会外,其他各庙的“大老
爷”都出会。出会时,把“大老爷”抬出,前有旗伞仪仗为导,并有执事隶役簇
拥,随后有高跷、臂锣、大刀、马叉、茶担、轮车和扮演各种戏文的队伍。
无锡城区的庙会,盛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日军侵占无锡期间,仅民国33年
(1944年)三月二十八“府殿老爷”出过一次会;抗日战争胜利后,仅民国35年三
月二十八惠山东岳庙“东岳大帝”出过一次会,以后庙会停止。
无锡农村的庙会,从夏历正月初九泰伯庙会开始,接着是三月香汛,各地庙会不
断,至四月初八抵陀寺庙会结束,故有“落魄泰伯庙,收魂抵陀寺”之说。
建国后,无锡县未举行过迎神赛会。
香 会一、北塘香会
明成祖朱棣即位不久,在武当山大造道观。此后每年夏历二月间,苏州、松江两
府有许多香客乘船去武当山进香。香客路经无锡时,齐集在北塘黄埠墩一带宽阔
的河面上。香船桅杆上装有四方形、八角形的灯架,用以悬挂香灯。暮色降临
时,几百艘香船上数千盏香灯齐明,从桅杆顶上垂下,一盏接一盏,灯灯相连,
犹如贯珠。这时,无锡的观灯香船也悬挂纱灯、珠灯、水晶羊角灯等,火树银
花,甚为壮观。北塘香会至明末逐渐消失。
二、三月香汛
旧时每年夏历三月间,无锡惠山等地的香火极盛,俗称“三月香汛”。三月十五
和三月二十八惠山的两次香会活动历时二三天才结束。各乡村民也盛行至附近寺
庙进香拜佛,称“拜香会”。

大椿 发表于 2007-3-31 12:01:56

:) :)

“抗日战争胜利后,仅民国35年三月二十八惠山东岳庙“东岳大帝”出过一次会,以后庙会停止”

呵呵!民国35年当是1946年,鄙人才7岁,有幸恭逢其盛,至今呒没忘记种种看出会的热闹盛况啊!

:D :D

yjs 发表于 2007-4-1 11:26:08

哟,热闹得来! 是一段很有趣的历史:victory: , 虽然我没经历过,呵呵....

大椿 发表于 2007-4-2 09:44:14

:) :)

是啊,当时看出会的人真正是倾城出动,可惜至今几乎没看到有关庙会老照片……

大椿 发表于 2007-4-2 13:32:13

转帖有关出会图片(浙江乡间)

贺友直 画

大椿 发表于 2007-4-11 17:25:41

《惠山庙会》大型泥塑群像

大椿 发表于 2007-4-15 08:37:38

:lol: :lol:


看今日无锡庙会——“大老爷出会”zt

大椿 发表于 2007-4-15 08:38:37

:) :)

大椿 发表于 2007-4-15 08:39:20

:D :D

大椿 发表于 2007-4-15 08:40:16

;P ;P

小老虎 发表于 2007-4-15 10:05:19

好像是昨天才有的
前辈你动作可真快啊:victory:

大椿 发表于 2007-4-16 10:59:37

谢谢,转帖而已

:handshake :handshak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旧时无锡庙会盛况(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