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 发表于 2007-3-6 06:43:34

吴语的“咾”和客家话的“捞”(连接词“和”)

《吴语中的虚词“咾”》(钱乃荣)云:

吴语中的连接词“咾”是助词式的,如连接名词时,“咾”在语音上是连在名词后的,与前面的名词构成一个语音词,像下例这样连续:“神父咾、客人”,而普通话的连词“和”是后连的。所以我称它为助词,不称它为连词。

连接名词:

预备两等样式,神父咾客人,四桌超等,一总相公末,六桌头等。(Ge. P. 239)
种瓜好起来,比之花咾稻来得好。(Ge. P. 255)

……
冯梦龙的《山歌》里还有并列连接的用法, 如:
丢砖头了搬场子, 弗曾听我情哥说一声。(《山歌》卷八)


貌似他认为这个“咾”来自“了”。

对于历史上的吴语我没有了解,这个“咾”的单字调我也不清楚。我这里只举一下客家话的情况做个对比。

在一些客家话,“和”说成“捞”。网上的例子如:

我这里是这样,“涯捞其系两老表”(我和他是表兄弟),其中“两”字可省略。“老表”,是“表兄弟”(可表示二个或以上的群体)的缩略。与江西的“老表”所表达的范围有所不同,防城客家的“老表”特指表兄弟而已,不用于称呼乡亲。

http://www.hakkaonline.com/forum/thread.php?tid=13258&extra=page%3D14


我印象中,客家话的这个“捞”是读阴平的,有人考证为“摎”,《集韵》力交切,物相交也。这个反切的“摎”是个二等字,“捞”是一等字(《集韵》又有四等的怜萧切),有的客家话效摄一二等仍有别,不过我也搞不清在那些有别的客家话里这个说法到底读如何字。在不少客家话里,还常有浊上归阴平的现象。假如“摎”在语音上通得过的话,那么以“摎”作连接词,在意义上可能类似一些地方把“和”说成“交”。

[ 本帖最后由 在山 于 2007-3-6 06:46 编辑 ]

gojin 发表于 2007-3-6 07:56:38

这么早就起床了,呵呵

我用“了”而不用“咾”
这个“咾”其实我的理解有点接近于下面这种列举形式的派生式:

今天谁没来上课?
小明啊、小芳啊。(这种列举式可能算吴普。。。)

谁干的?
小明咯,小芳咯。。。

说不定是语气词转变来的,呵呵。

说起单字调,这种助词是没有单字调的,它没有单独出现的机会。。。。

双相障碍 发表于 2007-3-6 08:54:37

常州“咾”用着结棍,但是意思弗一样。

在山 发表于 2007-3-6 17:36:07

原帖由 wtzdj 于 2007-3-6 07:56 发表
我用“了”而不用“咾”
这个“咾”其实我的理解有点接近于下面这种列举形式的派生式:

今天谁没来上课?
小明啊、小芳啊。(这种列举式可能算吴普。。。)

谁干的?
小明咯,小芳咯。。。

说不定是语气词转变来的,呵呵。

说 ...
那么就是“了”咯:lol:

goon 发表于 2010-9-29 19:45:58

我们用loh,也有用leh
我和他是表兄弟可以说 我loh伊是老表
A:家里有谁?B:爸爸和妈妈    ——爸爸loh妈妈

goon 发表于 2010-10-27 21:32:43

跟同学聊天时通常会用一些方言词汇,所以有时会用“我了你”表示“我和你”。:satisfie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吴语的“咾”和客家话的“捞”(连接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