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椿 发表于 2007-1-25 21:05:02

江南的记忆 zt

:) :)

    生于北京,长年生活在北京的我,一直认定自己是浙江人,尽管我只会说北京话。
    以往每当有出差机会,总要设法到浙江走走,在杭州住上几天。回到北京之后,“杏花春雨江南”依然是挥之不去的记忆,几十年来一直如此。
    近两年常去杭州,是因为父亲的母校浙江工商大学(前身为浙江甲种商业学校),用他的名字成立了一个学院。漫步在钱塘江边美丽的校园内,怀想起历史浪潮中淘不尽的浙江人物,更加深了我对故乡的情愫。
    父亲早年在母校读书,读到经济学课本绪论中“通商大埠,常在大江大河下游”一语,立时倾倒,认为“能够表示一切古书里找不到的知识”,他由此开始与经济学结缘。
    四大古代文明皆与河流有关。有水的地方物产富庶,人也会比较聪明,或许可以概括文化与经济的依存关系。“天下文章在浙江,浙江文章在余杭”,台湾学者陈正祥的《中国文化地理》一书中,有一幅中国历史上的进士地图,浙江出身的进士为全国之冠。浙省人文荟萃,经济是其基础。
    浙江人经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越国大夫范蠡,“陶朱遗范”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圭臬。东汉时期,浙江煮盐业、制瓷业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晋代的宁波商贾,已经北走河淮,南下岭南。隋唐时期浙江的茶业、丝绸业、瓷器业、造纸业极一时之盛,宁波、温州皆为著名的贸易口岸,浙商已东渡扶桑从事贸易。南宋定都临安,奠定了杭州作为江南政治、经济、文化之都的地位。直至明、清两代,浙江皆为天下财赋之薮。
    明代实行海禁政策,扼杀了中国的航海贸易。清季鸦片战争之后,宁波、温州等地相继辟为通商口岸,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出现了胡雪岩那样的红顶商人。特别是二十世纪初叶江浙财团的崛起,其在金融、政治上的影响力,在三十年代备极一时之盛。此后由于内外战争的原因,工商业屡遭重创,民生凋敝。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由于国策的转向和政治运动的频繁,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停滞不前,道德文化出现了断层,浙江从古代到近代的商业文化传统也中断了。
    八十年代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浙江重新成为全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徜徉在美丽的西子湖头、钱塘江畔,你不但可以尽情欣赏如画美景和如云美女,也可以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冲撞与融合:层楼大道同古屋深巷,在都市斜阳中相映成趣;灯红酒绿与水韵茶香,于湖山月色中混俗和光。虽然城市化的进程带来的未必全是和谐,社会转型的阵痛仍在持续,但生活也在继续……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似曾相识又不尽相识,这就是我对江南不断更新的记忆。

吴人 发表于 2007-1-26 13:00:03

实际上作者只在谈论浙江。
明清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么苏州啘~

大椿 发表于 2007-1-26 13:16:17

哈!北方人有时弄勿清爽,以为长江以南侪是江南,阿是天晓得……;P

lmhmylsq 发表于 2008-4-21 12:42:58

"浙江出身的进士为全国之冠"???
呵呵,让我家苏南人见笑了!!!

mandarin 发表于 2008-4-21 13:49:08

把浙西砍掉看看还剩多少:singing:

热度 发表于 2008-4-23 11:09:05

原帖由 吴人 于 2007-1-26 13:00 发表 http://www.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实际上作者只在谈论浙江。
明清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么苏州啘~ 蘇州就不可以算浙江的一員啦?

mandarin 发表于 2008-4-23 11:20:41

苏州算浙江的话
镇江也好算了

两浙路嘛

luck 发表于 2008-4-23 18:46:50

原帖由 mandarin 于 2008-4-21 13:49 发表 http://www.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把浙西砍掉看看还剩多少:singing:
北宋两浙路各州进士人数表
序号    州名                              进士人数         名次   
1         衢州          250    2   
2         杭州(临安府)     165    6   
3         处州(今丽水)     193            5   
4         明州(庆元府,今宁波) 127    9   
5         台州          38    14   
6         温州(瑞安府)     83    11   
7         婺州(今金华)     67    13   
8         越州(绍兴府)     153    7   
9         常州          498    1   
10       秀州(嘉兴府)     75    12   
11       湖州(安吉州)     242    3   
12       润州(镇江府)     137    8   
13       睦州(治在今建德)   124    10   
14       苏州(平江府)                   213    4   
                             ——《宋代科举》附录三

luck 发表于 2008-4-23 18:49:04

回复 8# 的帖子

历代文科进士数
单位:人

项    目

五代




合计
绍兴
(山阴、会稽)9
1
220
11
374
625
1240
诸暨
2

80
6
27
48
163
上虞


105
2
102
48
257
嵊县


90
2
21
13
126
新昌
1
6
123
3
36
10
179
合计
12
7
618
24
560
744
1965

mandarin 发表于 2008-4-23 19:00:09

来个史上浙东西进士大pk吧
怕浙东西pk不格算,就苏松常三府跟全浙江pk看看
我猜还是苏南胜出
:comfort:

双相障碍 发表于 2008-4-23 19:25:58

常武地区(即府城和附郭)一共1528名,其中状元9名,榜眼7名,探花12名,传胪7名。此外无锡应该也有一堆,江阴宜兴靖江估计少点。

mandarin 发表于 2008-4-23 19:31:59

苏州网上只搜的到状元数量
估计是进士多了潽出来不值铜钿所以懒得数
:haha:

双相障碍 发表于 2008-4-23 19:38:09

无锡只有明清进士数量,之前也找不到资料。

mandarin 发表于 2008-4-23 19:56:50

有请王室成员提供详细资料:)

热度 发表于 2008-4-24 19:38:36

還有嗎?

mandarin 发表于 2008-4-25 12:37:20

算一下明清苏州府进士数

网上有两种数据:
1)明清苏州进士1779名,其中明代1016名,清代763名
(http://www.huixue.org/news/view.asp?id=590)
2)仅明清两代苏州进士792名,昆山271名,太仓208名,吴江180名,常熟366名
(http://bbs.fznews.com.cn/redirect.php?tid=67476&goto=lastpost)

看似差别很大。其实只要将2)中各地数量相加792+271+208+180即可得出1817,与1)的1779非常接近。原因可能是第一份材料为明清苏州府数据,第二份材料按照现在行政区划分列,其所谓“苏州”仅指苏州市,而非苏州府。另外调查对象可能也有差别,比如是否包括恩科、特科进士,武进士数,无法断定。那不妨取中间数1800人为较妥。这样一看,人数较双相所举明清常州府1528人为稍夥,而明清苏州府进士数多于常州府也符合一般认识。数据比较可靠。

据此推算明清苏州一府进士数在1800人左右基本可以成立。

沈小三 发表于 2008-4-25 15:02:21

突然想到,武进县跟武进士阿有关系?:nosedigging:

双相障碍 发表于 2008-4-25 22:13:23

孙权“因武而进,因武而昌“,所以起了“武进”这个名字,另外,我给的数据是常州府城和附郭开科以来总进士人数,非常州府明清进士人数。

mandarin 发表于 2008-4-25 22:27:07

快点把常州府搜全~~~~

luck 发表于 2008-4-29 16:38:03

原帖由 mandarin 于 2008-4-23 19:00 发表 http://www.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来个史上浙东西进士大pk吧
怕浙东西pk不格算,就苏松常三府跟全浙江pk看看
我猜还是苏南胜出
:comfort:
谁胜都一样,在我的词典里,这些地方都归类在“我的地盘”目录下。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江南的记忆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