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ontoncien 发表于 2011-6-26 17:21:29

绍兴话的在分为三种
le-da在(这里)
le-don在(附近)
le-han在(那里)

shenyileirob 发表于 2011-6-27 00:32:52

leton,杭州如此,宁波也如此(但新派惯用letih)。可怜被“非主流”,也正是如此我讨厌总是被苏沪(可能还排不上嘉)“代表”。

sacheong 发表于 2011-6-27 00:54:06

le-ton,le-taon,le-tih,le-ke,le-lah,le皆可,意思有些方位上的差别

乌程仔 发表于 2011-6-27 05:56:20

leton,杭州如此

新派说le?ha

热度 发表于 2011-6-27 12:04:38

寧波,好像le tih、le ke比較多吧,我聽祖輩老人都那樣講

benojan 发表于 2011-6-27 12:26:57

我處:
徠底 le ti
徠耷儿 le tae
徠旁 le baon

camel39 发表于 2011-6-27 14:05:33


宁波话说这里好像是“塘头”。。。宁波老农家门后几十米有池塘抗旱。

池塘的头端就是河埠头,离家宅最近。大概如此。

隔gi厢指那里,一厢一户各有池塘?不一定正确,只知道那年代的户很大。

上海话:圪塔伊塔就是这里那里。。le通用。。与绍兴宁波一样。

thaontoncien 发表于 2011-6-27 14:52:01

偌 la/lon/han/leda/ledon/lehan 撚啥啥西?
怀疑 la, lon 分别是leda, ledon的合音

寒寒豆 发表于 2011-6-27 15:36:56

常用的有:
辣笃——必须接远的
辣吼——必须接远的
辣夷——必须接近的

辣lah,勒leh,分eh、ah。

乌程仔 发表于 2011-6-27 15:58:29

lehe

东越木香 发表于 2011-6-27 16:38:40

还有辣块一说。

camel39 发表于 2011-6-27 18:20:26

还有辣块一说。
东越木香 发表于 2011-6-27 16:38 http://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好像苏锡常北面会这么说。。

从前上海人半钢指长江边上的扬州镇江等,严重的甚至将苏锡常也看作半钢。。

乌程仔 发表于 2011-6-27 18:23:21

好像苏锡常北面会这么说。。

他说的是处所介词勒

乌程仔 发表于 2011-6-27 18:23:58

严重的甚至将苏锡常也看作半钢

岂有此理!苏锡常乃江南。

camel39 发表于 2011-6-27 19:36:06

严重的甚至将苏锡常也看作半钢

岂有此理!苏锡常乃江南。
乌程仔 发表于 2011-6-27 18:23 http://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没办法,上海原本就是外地人打造,本地人百分之一都不到。

半钢就是至江南靠江的,扬州因为三把刀著名才有待遇算半钢。

上海所谓本地人其实都是五八年才划入的九个县,苏锡常比本地人更受抬举。

就连阿富根上海广播电台都被看作乡下闲话。。上海闲话的的刮刮是自然形成的。

形成上海话的主力是宁波话苏锡话还有绍兴广东山东东北等全国各地。

解放前京剧是第一大戏,苏州评弹越剧为次。。沪剧几乎没有影子。

上海话真正普及定性恐怕还是在文革期间,群体活动多年轻一代刚崛起。

goon 发表于 2011-6-29 11:31:57

又见ton/ta/han。
来东吃饭--------------意思是在附近或者不确定地点。
来带吃饭--------------近指。
来夯吃饭--------------远指。
吃东----------keep eating
渠走夯何里?------第三人已经在很遥远的地方
尔还煞磕带?-------交谈中讲对方厉害(这句不确定是不是“带”)

mandarin 发表于 2011-6-29 11:47:15

从来没听说把苏锡常算半钢的。。。。。

thaontoncien 发表于 2011-6-29 19:17:25

16# goon 想到一句惯用语:“Tseoh 偌还屌起带哉!”

goon 发表于 2011-6-29 21:39:38

本帖最后由 goon 于 2011-6-30 14:05 编辑

18# thaontoncien
对,就是这个用法。
好带哉 ----指手头的工作完成了。因为近指,所以带上“带”。
好夯哉----指远处的活完成了。   远指
好东哉 ----不确定,推测已经完成。 无远近之别

乌程仔 发表于 2011-6-29 21:53:25

绍兴话真是存古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