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23|回复: 13

"上海话"150年没变味 只是说话节奏不断加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5 21: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CTV.com  2007年12月05日 14:47  来源:  
  解放网-新闻晚报  上海开埠100多年,阿拉讲的上海话变了吗?

  上海大学语言研究中心钱乃荣教授在比对英国传教士1853年的沪语著作和2003年的沪语调研时发现,虽然已经过了150年,但当年沪语中的10个元音音位、22个辅音音位没有一个改变,“上海话并没变味”。

  一百多年前,上海开埠之初的上海话什么样?这个问题还得请传教士回答。钱乃荣教授收集了30本传教士的作品,目前正在翻译的一本是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在1853年出版的《上海口语语法》。该书是最早的中国方言语法书,书中对当时的上海话发音作了准确的记录。

  2003年,就像当年的艾约瑟那样,钱乃荣也对上海话老派和新派的发音作了调研。日前,在对这两份相隔150年的资料比较研究中,他发现,经过这么多年各地方言和普通话的影响,上海话中全部的元音音位和辅音音位都没有改变。“所谓音位,就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发音单位。”钱乃荣说,“开埠后的百多年里,上海话的语音变化还是很大的,但它们归并后的音位没变,就说明其语音基础没变。通俗地讲,上海话没变味。”

  专家表示,这个研究结论也证明了,上海话不是如很多人所想象的,是近代移民过程中由苏州话、宁波话等苏浙方言拼合而成的,而是一支“土生土长”的松江方言发展的结果。否则,1853年沪语中的音位就不可能与如今的完全一致。

  钱乃荣分析说,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城市的方言,其音系都会逐渐简化。语速的加快拉直了曲折多姿的声调,也抹平了不少发音的细微变化,让不少发音本不同的字变成了同音字。然而,150年来上海人讲话虽越讲越快,但上海话的交际功能却没有丝毫削弱。
发表于 2007-12-5 22: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话全变了,就是还有点“味”是吧?
我又阴暗了……
发表于 2007-12-5 23: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归并后的音位没变” 什麽意思?
发表于 2007-12-5 23: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民夜报。。。
发表于 2007-12-6 19: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樓上想講啥?
文匯+新民,跟“解放”是對頭噢
发表于 2007-12-6 20: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支持钱先生这个观点,抑或又是记者的操弄
不仅论点有误,而且“导向”上存在严重问题

[ 本帖最后由 沈小三 于 2007-12-6 20:2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20: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吴人 于 2007-12-5 21:50 发表
经过这么多年各地方言和普通话的影响,上海话中全部的元音音位和辅音音位都没有改变。“


迭个闲话么钱老师一径讲个呀,我么也是一径弗曾哪亨懂。。。。愚钝。。
发表于 2007-12-6 20: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上海人自称几乎听不懂松江人讲话,变化还不够大?
发表于 2007-12-6 21: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嗯,聽弗大懂,變化結棍了
发表于 2007-12-6 21: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声母音位肯定变过
27体系到28体系是早期典型变化
(北吴通用,尖团合流多出个zh)
然后ng声母的消失也导致一个声母音位的减少

至于韵母音位,前后ang的合并、i/ie的合并、ei的萌生、o音位的归并
都是实打实的音位增减(先不讨论那些仅是串字而不增减音位的变化)

声调音位上,2+……+34的阳入式多音节组连调正在逐渐消亡
也算一个减少,并将最终导致所有阳调连读模式的同一化

如果说基本音素没有什么增减,倒是可能的
不过,库尔特内在喀山区分音素与音位,是126年之前的事
所以,最大的嫌疑,是这个记者缺乏做学术新闻的基本素养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21: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钱乃荣说,“开埠后的百多年里,上海话的语音变化还是很大的,但它们归并后的音位没变,就说明其语音基础没变。通俗地讲,上海话没变味。”


钱老师应该是讲,两个一并,没有发生错位。。。也就是说,新上海话是能从老上海话合并来的。

但我觉得光一个“男”被苏州化音位就变了呀。。。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22: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显示上海话150年没变味 新名词频繁出现

2007年12月06日07:42   东方早报  韩晓蓉   

已经有700多年历史的上海话,原来变化并不大,在1843年上海开埠之后的160多年中虽然经历了各地方言和普通话的影响,但令人惊奇的是,上海话中全部的元音音位和辅音音位都没有改变。早报记者昨天获悉,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钱乃荣长期潜心研究揭开了众多关于上海话不为人知的秘密。

万变不离其宗

钱乃荣教授曾于2003年出版了《上海语言发展史》专著,他现在收集有30余本上海话著作,目前正在翻译的一本书是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在1853年出版的《上海口语语法》,该书是最早的中国方言语法书,书中对当时的上海话发音记录十分准确。

钱乃荣教授在汇总各个时期的上海话著作的研究中,理清了上海话声韵调的不断归并的全过程,上海话在上海开埠160多年来变化很大,但是当年沪语中的10个元音音位、22个辅音音位没有一个改变,这说明上海话万变不离其宗。

上海话作为松江话的一个分支,在700年前南宋时期就在黄浦江两岸形成,开埠前发展缓慢,属于小方言,远不如吴语系中的苏州话、宁波话影响大,当时在上海地区,松江话是最大的方言,后来经历了开埠的大开放后,上海话很快成为一个大方言。

频繁造新名词

开埠100多年中,上海周边城市的吴语和普通话的大量常用词语都来自上海话。许多吴语的常用词首先在上海话取其公约数,如上海话的“户荡、地方”,苏州话的“场化”,在上海首先“地方”取胜,后来又扩散到别的城市中去。随着新事物的不断涌现,上海人最会见一样就造一个新名词,如:“马路”、“洋房”、“自来水”、“雪花膏”、“橡皮筋”、“电灯泡”、“电车”、“公共汽车”、“图书馆”、“沙发”、“麦克风”、“课程”、“白兰地”、“马达”等,又通过上海的报刊和书刊、电影传到全国各地,大量被国语普通话吸收。

流行语集散地

现在的上海青年还在不断制造很多新词语,比如“拗造型”、“发调头”、“调频道”、“抢跑道”、“套牢”就是先从上海发源,通过网络的快速传播风行全国,“上海已成为全国流行语的集散地。”钱乃荣教授说。

目前,钱乃荣教授正在编撰《上海话大词典》以及研发“上海话输入法”,就是希望让上海话能够源远流长。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22: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方言万变未离其宗

开埠160多年元音辅音一个也没改

新闻午报  2007-12-06 11:19:08

  本报讯“上海话面临被遗忘的窘境”,面对时下流行的这些言论,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钱乃荣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虽然在上海开埠后一个半世纪以来经历各种地方方言和普通话的影响,上海话中全部的元音音位和辅音音位都没有改变。这足以说明上海话生命力非常强,160多年来“没变味”。

  钱乃荣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上海是全国流行语集散地,普通话和英语中的很多常用词汇还来自上海话。上海话百余年来一直是全国流行语的制造基地,尤其在1843年上海开埠之后,160多年来经历了各种地方方言和普通话的影响。钱乃荣收集了30余本传教士的作品,从中理清了上海话的发展历史。他目前正在整理翻译的一本书是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在1853年出版的《上海口语语法》。据称,该书是最早的中国方言语法书,书中对当时的上海话发音作了准确的记录。钱乃荣研究发现,上海开埠160多年来,沪语中的10个元音音位、22个辅音音位没有一个改变,这足以说明上海话万变不离其宗。

  据他介绍,上海话作为松江话的变体,在700年前南宋时期就在黄浦江两岸形成,开埠前发展缓慢,属于小方言,远不如吴语系中的苏州话、宁波话影响大,当时在上海地区,松江话是最大的方言,再后来经历了开埠的大开放后,上海话立即成为了一个大方言,对于苏州话、宁波话等苏浙方言影响也变得巨大。许多吴语语系中表述不一的同义词,在上海话中形成统一的说法。

  当然,语言也总与时俱进。钱乃荣说,上海发展越来越快,上海人讲话的语速也变快了,于是声调被拉直了,如“蹄膀”不是发音tipang,而是tipa;很多单音词分化成了双音词,词汇也更加丰富。但是上海话还是上海话,并没有变成其他话,或是几种方言的结合。

  但一位业界专家表示,这几年里有一句形容上海的流行语在网上流传,“内环讲英语,中环讲国语,外环才讲上海话”,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城市的变化所带来的语境转变。虽然大部分人宁可相信上海方言目前的嬗变是城市的进步,但客观上,上海话赖以生存与流传的土壤在这十年中变化得很快。□记者|俞海燕|报道
发表于 2007-12-7 11: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黃浦江是幾時挖好呃?某個時代以前衹有吳淞江-范家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8 17: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