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piggy

洛阳汴梁大挪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8 14: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刘衣烟也合并了?
发表于 2007-10-8 14: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哪能满大人拨我有通古博今个感觉拉,蛮结棍个!
发表于 2007-10-8 14: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合了
发表于 2007-10-8 14: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iggy 于 2007-10-8 13:45 发表

你不是还很哈的么

我最喜欢柔靡的东西了

看似香弱柔靡,轻薄冶艳,实则包孕着历史的运数。末世风光好啊,清歌缥缈仙乐曼妙馆娃宫内舞翩翩,谁知雄师百万,顷刻降幡一片。转眼士女填沟壑,王侯做肉糜。百代帝王洲,千古风流地,只落得秀麦依依,荒草离离,秋虫唧唧。敢问世上还有比金缕曲,后庭花更有张力的艺术了么



[ 本帖最后由 mandarin 于 2007-10-8 15:00 编辑 ]
发表于 2007-10-8 15: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退色问题。国画常用的各种黄色颜料全都会退色,包括矿质的石黄、雌黄、雄黄。算上所有画种,不用现代有机化学(实际上有机颜料普遍退色的还更厉害,但是现代发明出的也有些例外),大概也就一铬黄也不知道镉黄不太退色。但不排除宋代有什么与现在不同的颜料,因为颜料采用成分随时代变化非常大的……
常见颜料里不易退色的除了白色就石青石绿朱砂三种和它们的各种衍生品种,少见点的还有金银等稳定金属,部分品种的宝石类粉(珊瑚珍珠之类还是要退色),当然后面这些我都是只见过没用过……现在白色一般用锌白、钛白,都很稳定,不知道古代用什么,但是从古画、古壁画上看,白色也能常见到稳定的品种。
JJ,博物馆里难道没研究过画上颜料的成分吗?
发表于 2007-10-8 16: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ndarin 于 2007-10-8 12:44 发表


对的,苏州就在这个萎靡病态的中心:freelaugh:

什么萎靡呀?苏州一直是强盛的,繁荣昌盛,万寿无疆!:freelaugh:

[ 本帖最后由 嘉善仔 于 2007-10-8 16:14 编辑 ]
发表于 2007-10-8 16: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ndarin 于 2007-10-8 12:44 发表
突然发现吴语说设色seh seh好怪啊:diehard:

[se?se?]有什么怪啊?奇怪。
发表于 2007-10-8 16: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howay 于 2007-10-8 15:35 发表
关于退色问题。国画常用的各种黄色颜料全都会退色,包括矿质的石黄、雌黄、雄黄。算上所有画种,不用现代有机化学(实际上有机颜料普遍退色的还更厉害,但是现代发明出的也有些例外),大概也就一铬黄也不知道镉黄不太退色。但不 ...


老刘的意思是“颜料变化”,比方这里碰到的从黄变绿的可能性,来反驳宋琉璃“碧瓦”说。
所以这里的退色其实是变色。但书画一般讲起来么总是退色,即使变么也先从退开始,所以我谈的时候就说退色。实际要具体检讨起来,还是要紧切“由黄变绿”这个假设,正如我后来指出的,现在再重申一遍哈,一要有变色的道理,二要有变色的先例。
发表于 2007-10-8 17: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色
我讲shih seh...
发表于 2007-10-8 17: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嘉善仔 于 2007-10-8 16:10 发表

[se?se?]有什么怪啊?奇怪。

你不分平翘舌了?老派都分的啊
发表于 2007-10-8 17: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嘉善仔 于 2007-10-8 16:09 发表

什么萎靡呀?苏州一直是强盛的,繁荣昌盛,万寿无疆!:freelaugh:

苏州公元前被勾践收复之后到明清以前,一直没繁荣罢,更不用说强盛了。六朝有南京,隋唐有扬州,宋代有杭州,风头都盖过苏州的。
发表于 2007-10-8 17: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ndarin 于 2007-10-8 17:00 发表

你不分平翘舌了?老派都分的啊

谁分那玩意儿啊
发表于 2007-10-8 17: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ndarin 于 2007-10-8 16:59 发表


老刘的意思是“颜料变化”,比方这里碰到的从黄变绿的可能性,来反驳宋琉璃“碧瓦”说。
所以这里的退色其实是变色。但书画一般讲起来么总是退色,即使变么也先从退开始,所以我谈的时候就说退色。实际要具体检讨起来,还是 ...

我这里的退色,也是指变色。从有到无,那种“退色”,只出现于壁画、衣服、印刷品、雕塑品上色……之类的地方,是由于外力作用,风吹、雨淋、摩擦之类。国画、布面油画、水彩画……上的退色都是“变”为主。
由黄变绿么,土黄、雌黄之类好像遇铅会发黑,结合原色和底色看上去像墨绿……其他的黄色会变什么色不清楚,画画小时候学的,那时可从没想过会流传千古……但黄色主要都是变深,这是确定的(因为除了白色,黄色最淡了嘛)……也许学油画的人会清楚点,因为油画干的慢,可能干的过程中就有不少化学反应了……不过最好还是问研究古董和化学的。
紧切“由黄变绿”远超我的能力了。我只能确定1、原为黄色的话基本会变,只是变的程度可能是微变,可能是面目全非。2、现为绿色的话,以前有可能是其他色,可能是黄,也可能是蓝是红是紫……当然也可能还是绿色。
发表于 2007-10-8 17: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ndarin 于 2007-10-8 17:06 发表

苏州公元前被勾践收复之后到明清以前,一直没繁荣罢,更不用说强盛了。六朝有南京,隋唐有扬州,宋代有杭州,风头都盖过苏州的。

勾践收复苏州,有趣!
发表于 2007-10-8 18: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ndarin 于 2007-10-8 17:06 发表

苏州公元前被勾践收复之后到明清以前,一直没繁荣罢,更不用说强盛了。六朝有南京,隋唐有扬州,宋代有杭州,风头都盖过苏州的。

要知道,清代乾隆可是六下江南,都是经过吾姑苏府滴。
 楼主| 发表于 2007-10-8 18: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ndarin 于 2007-10-8 17:06 发表

苏州公元前被勾践收复之后到明清以前,一直没繁荣罢,更不用说强盛了。六朝有南京,隋唐有扬州,宋代有杭州,风头都盖过苏州的。


终于抓到满满的小辫子拉
唐宋之际,苏州应该不弱了
可能比杭州还稍微低一点的
不过么应该也很不错了
属于雄州的好像
白居易诗里甚至提到过苏州事务比杭州更为繁忙

很大程度上应该感谢白刺史,是他开始把苏杭并称得吧

[ 本帖最后由 piggy 于 2007-10-8 18:56 编辑 ]
发表于 2007-10-8 19: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iggy 于 2007-10-8 18:52 发表


终于抓到满满的小辫子拉
唐宋之际,苏州应该不弱了
可能比杭州还稍微低一点的
不过么应该也很不错了
属于雄州的好像
白居易诗里甚至提到过苏州事务比杭州更为繁忙

很大程度上应该感谢白刺史,是他开始把苏杭并 ...

啊呀,我记得好像北宋有一个诗人曾经写过:苏州太繁华,湖州太冷僻,钱塘正适中。可知在这位诗人当时的眼里,苏州是比杭州热闹的,尤其是阊门一带啊,那在曹雪芹嘴中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之地呀。

[ 本帖最后由 嘉善仔 于 2007-10-8 19:14 编辑 ]
发表于 2007-10-8 19: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howay 于 2007-10-8 17:58 发表

我这里的退色,也是指变色。从有到无,那种“退色”,只出现于壁画、衣服、印刷品、雕塑品上色……之类的地方,是由于外力作用,风吹、雨淋、摩擦之类。国画、布面油画、水彩画……上的退色都是“变”为主。
由黄变绿么,土黄、雌黄之类好像遇铅会发黑,结合原色和底色看上去像墨绿……其他的黄色会变什么色不清楚,画画小时候学的,那时可从没想过会流传千古……但黄色主要都是变深,这是确定的(因为除了白色,黄色最淡了嘛)……也许学油画的人会清楚点,因为油画干的慢,可能干的过程中就有不少化学反应了……不过最好还是问研究古董和化学的。
紧切“由黄变绿”远超我的能力了。我只能确定1、原为黄色的话基本会变,只是变的程度可能是微变,可能是面目全非。2、现为绿色的话,以前有可能是其他色,可能是黄,也可能是蓝是红是紫……当然也可能还是绿色。

只看到两条相关的信息:
1)土黄雌黄遇铅会变黑。《瑞鹤》有没有遇铅,不知。总之土黄雌黄变黑黄了,黑黄要和什么色的底色相配也不知道,反正最终就是墨绿。2)原色可能是别的颜色。至于原先是什么色,我看也不要紧,反正变深变黑,某黑或黑某+不知什么色的底色,反正就可能是墨绿。
发表于 2007-10-8 19: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嘉善仔 于 2007-10-8 19:06 发表

啊呀,我记得好像北宋有一个诗人曾经写过:苏州太繁华,湖州太冷僻,钱塘正适中。可知在这位诗人当时的眼里,苏州是比杭州热闹的,尤其是阊门一带啊,那在曹雪芹嘴中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之地呀。 ...


曹雪芹是清代人,我从来不否认苏州在明清的地位。
不过清代最富有最奢侈的城市,无疑是扬州。

苏州的地位不是看一两个古人的描述就能确定的。因为这种观察都是局部的片面的主观的,除非他是一位有全局把握的政要尤其是户部工部官员,或者是专门对舆地方志有研究的学者。即使这些人的话也未必反映史实,何况随便一位诗人文人。他们的话只是研究的材料,远非定论。不然中古汉语不用研究了,这位那位古人说了很多了,直接听他们的描述就完了。(其实根本不行,他们描述互相矛盾,从来就没争完过)

[ 本帖最后由 mandarin 于 2007-10-8 19:38 编辑 ]
发表于 2007-10-8 19: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嘉善仔 于 2007-10-8 17:58 发表

谁分那玩意儿啊


一百年前苏州人,你的祖先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5-21 13: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