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794|回复: 55

白纸的“孔方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6 06: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电视剧,在表现旧时的丧礼时,有擎着很高的白布幡撒纸钱的风俗。那纸钱是白纸上开一个方孔,就是孔方兄的形象。本以为这是北方的丧俗,可是近来年代剧、苦情剧多了,以江南为背景的故事也多了。最近看到的是以周庄附近一个江南刺绣之乡为背景的,那里面的出丧、上坟,居然和北方的一模一样。这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因为有五六十年没见过出丧了,之前也并没有广泛考察,就说不准吴地丧仪是不是也这样。
我的印象中,从没见过打高幡、撒纸钱的出丧。要烧纸也不是纸钱或一张张的黄表纸,而是纸锭或长锭。
发表于 2007-9-26 11: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代剧苦剧
发表于 2007-9-26 11: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年代剧
楼上啥眼神
发表于 2007-9-26 11: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成近年来代剧。。。
发表于 2007-9-26 13: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反正是没见过。
严重怀疑又是一出“全国人民过年吃饺子”剧。。。

北方貌似没有红帽子蓝帽子的嘛。。。
发表于 2007-9-26 13: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纸钱是没有的,我奶奶去世的时候没撒那种钱,就在送往火葬场途中撒了点黄纸。。幡么记得有的,叫招魂幡,是我举的,但具体什么样式的我忘了,反正不是北方那种。。
这次回家我去图书馆翻翻江阴县志,看看上面是怎么记录的。。
发表于 2007-9-26 15: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北方风俗。电视都用北方话拍了么,自然就有撒白钱的一天。
发表于 2007-9-26 1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拍电视剧这帮人基本不做任何功课的,最多在以前的老片子里学一下,然后就成为圈中的以讹传讹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9-26 16: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年代剧呀苦情剧,看来都是娱记们拍脑袋拍出来的。年代剧就是标明一个年代的戏,例如XXXX193?;苦情剧那就不管三七念一,一个苦字到底,骗骗老妈妈还是可以的。
印象中的江南丧俗,没有撒纸钱的,没有高幡,前导是吹打、阔气的加“五梅花”(基本上就是前清时官员出巡的喝道),纸人纸马(丰俭随意的啦,洋房汽车都可以有的)……记不全了。
发表于 2007-9-26 16: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电视都有一套程式的,最早拍古装电影米滴道具,全都用戏服,根本不考虑地域。现在能还原得真实点算不错了。

其实往前想,戏台上更加不考虑地域了,连说的话都是官话,再怎么也要憋点官腔。

这个有传统的。
发表于 2007-9-27 03: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办丧事是很麻烦的,因为亲戚有服内和服外的分别,服内的又要分五等,服外的同姓的又分在袒免之内的和之外的。吊唁的人行什么礼,本家怎么回礼,这些都很复杂。事先要做很周详的准备。尤其是那个五服的亲疏,需要做一个图表来演算。。。。。
 楼主| 发表于 2007-9-27 06: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沧海一声笑 于 2007-9-26 15:36 发表
拍电视剧这帮人基本不做任何功课的,最多在以前的老片子里学一下,然后就成为圈中的以讹传讹了

此言得之。我甚至怀疑导演藏着一个数据库,里面是一大堆情景模块,拍戏就是弄这些模块搭积木。那个数据库可能是某个导演的“私房”,也有可能大家共用一个。要不怎么现在戏里面“似曾相识”的情景和对话会那么多?
发表于 2007-9-27 14: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来的五服图http://www.cnwu.net/5f.htm
发表于 2007-9-27 17: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200052 于 2007-9-27 06:55 发表

此言得之。我甚至怀疑导演藏着一个数据库,里面是一大堆情景模块,拍戏就是弄这些模块搭积木。那个数据库可能是某个导演的“私房”,也有可能大家共用一个。要不怎么现在戏里面“似曾相识”的情景和对话会那么多? ...


脚本是编剧的责任哈
发表于 2007-9-27 20: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潛規則。
发表于 2007-9-27 20: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coco怎麽收藏這麽可怕的東西不過爲高祖服喪還是很稀奇的,話又說回來,爲母服喪好像比爲父服喪時間還長。
发表于 2007-9-27 21: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那有兴趣收藏这些东西,当然是网上搜索到的..
发表于 2007-9-27 23: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200052 于 2007-9-26 06:48 发表
看电视剧,在表现旧时的丧礼时,有擎着很高的白布幡撒纸钱的风俗。那纸钱是白纸上开一个方孔,就是孔方兄的形象。本以为这是北方的丧俗,可是近来年代剧、苦情剧多了,以江南为背景的故事也多了。最近看到的是以周庄附近一个江 ...


纸钱是实梗个:
金黄色个 黄钱 是模拟 黄金个。
稍为泛白个 白钱 是模拟 白银个。
还有折个“锭”是模仿元宝的,“荷花锭”我小头里还会折,现在忘记落咧。

孔方兄 该种 真个朆见歇。
发表于 2007-9-28 02: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双相障碍 于 2007-9-27 20:29 发表
coco怎麽收藏這麽可怕的東西不過爲高祖服喪還是很稀奇的,話又說回來,爲母服喪好像比爲父服喪時間還長。

我记得古制是父丧斩衰三年,母丧齐衰三年。若母丧而父在,则为母服齐衰一年。
我们从皇明制度,母丧亦服斩衰,有职之男以日代月,廿七日释服。因为现在全守三年的人已经很少了,所以父在而母丧制一年之说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在以日代月的情况下,一律是廿七日满服(尽管这个是很糟糕的情形,正应了圣人说的:于父母无三年之爱。。。。)。
发表于 2007-9-28 10: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丧期就不长,3年丧啊五服啊都是矫情汉儒搞出来的。本身战国社会已经很近世化了,大家族没落小家庭占主流,与家族制密切相关的丧礼也是,三年丧在春秋末期就不流行了,孔子门徒宰我就支持一年,孟子要国君服三年,结果人家反驳说人家鲁国呶就不实行的,我爸也不实行的,我们老里八早就不实行了,墨子更是提倡三月丧。汉初皇帝下令服丧只要36天,西汉末宰相翟方为母丧也只是这个数。真正宣传又身体力行的是东汉。东汉大家族势力抬头,三年丧便是配合这个社会现实而重新搬出来的。恰巧《礼记》这种假古董也是东汉开始流行的,各种漫无涯际的丧礼,恐怕其中先秦的古代实情很少,还是儒生坐在斗室中的yy多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5-17 13: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