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33|回复: 0

一本乡土文化的通俗读物——评《解读义乌方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0 21: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本乡土文化的通俗读物
——评孟自黄、金礼林《解读义乌方言》

        
  义乌新闻网  2007-05-20 10:06:42   

        一年前,一本散发墨香的新书《解读义乌方言》(简称《解读》)摆在了案头。欣然开卷,一条条瑰丽多姿的方言土语,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汇聚了这座乌伤古城厚重的文化底蕴,读之仿佛令人探触到历史的脉搏。

  义乌古称乌伤,已有2000多年建县历史。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义乌方言即是其中的瑰宝。义乌方言属吴语一分支,其声韵调多为中古音系遗存,其用字保存着相当一部分古汉字。

  《解读》一书中,收录了义乌土话里不少行将消亡的语词。如义乌话里的“至人”一词,本义指道德高尚的人。《旬子》有语云:“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庄子》中亦有“得之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不离于真为之至人”等语。“至人”在义乌话里既作名词以指称品行优良者,亦可作形容词用,形容诚实、纯洁、忍辱负重等品性,然而这一词语在当今口语中已几近消失。对于这样一批行将消逝的方言词语的收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义乌地方文化的抢救,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丰富的方言俚语往往能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解读》第三部分《乡语洗认》,收集了较为丰富的义乌土语,并按照方言志通行的分类规则,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和编排,同时,通过对它们的诠释、阐述,从各个方面反映了义乌的乡风民俗。书中所录的很多土语都散发着浓郁的本土文化气息。

  《解读》一书,更在通过对流传民间的义乌土话的“解读”,发掘出其中的“微言大义”。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第四部分《微言大义》中。其所辑录的114条俗语,无不折射出义乌人民传统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沉淀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新时期的义乌精神“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更是可以从中得到印证。

  义乌方言承载着义乌的地域文化,某些语词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但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方言语词的传承单凭口耳相传,其潜在的文化内涵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彰显和传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很多土语的音义会发生演变。这类土语一经“解读”,便使其模糊和沉睡了的深层内涵得以彰显和复苏。

  此外,义乌土话里还存活着不少古汉字,而这些字在现代普通话里已很少使用,或在音义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异,从而形成方言里“有音无字”的现象。《解读》试图将民众的口头语言“直译”成汉字,亦即把方言土语“书面化”。这是一项艰辛的工作,此书作者在这方面也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解读》第二部分《寻根溯源》收录了从《康熙字典》里查到的200余个古汉字。
土语“书面化”还可以使乡井俚语在遣词造句上的机巧得到更清晰更明朗的提示,给人增添回味。如“慌张(浆)无豆腐”,利用谐音一语双关,其间妙趣,在口语里或许因耳熟能详反而会被掩盖和忽视。

  大凡已结集的方言类著作,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学术性的专著,一种是辞书、辑录之类实用性的工具书。前者太过专业,难免曲高和寡;后者虽大众化,但仍嫌枯燥乏味。而《解读》对此进行突破和创新,在体例和风格上作了新的尝试。全书分四大部分,各有分工,体裁各异。全书为一整体,但各部分及其中每篇短文、每个条目又相对独立,自成一统,给阅读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度。尤难能可贵的是,这是一本面向“下里巴人”的普及性读物,其内容融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读完全书,仿佛一番有趣的游历,从中获得满足。正因为此,它能拥有更为广泛的读者群。想来这也是该书的出版选择了科普出版社之由吧。 赵晓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5-18 22: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