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大椿

一抹旧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2 08: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布套个,让盖烫着个,我困相太恘。。。。。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11: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洋风炉、打气炉和煤油炉 (原创)





    洋风炉、打气炉均属舶来品,流行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巴金、张爱玲他们的文章中都提到过,当年上海有生产厂家。可是,现在别说找实物,想在网上寻觅洋风炉的图片也难。煤油炉靠后,一窝蜂大家动手制做的热潮发生在一九七几年,那时文化大革命气数将尽,革命群众已经开始琢磨打家具、做沙发,于是一些人忽而对煤油炉大感兴趣,许是发现这玩意比煤炭炉子方便好使,特别是火旺。接着,百货商店出现了卖品,每只十几块钱(相当于一般人半个号头工资)……但始终弄弗清楚,这煤油炉到底是正宗国产,还是跟洋风炉、打气炉一样仍然在仿制外国货。

    西洋东洋传进来的东西太多太多,当年一颗钉子叫洋钉,一只瓶子叫洋瓶,至今人们还用洋货就更不足为奇。洋风炉和打气炉小时候见过,前者有搪瓷外壳的炉体,底下盛煤油,中间半透明的小门内可点火,宽宽的火头(有两个火头、三个火头的)虽像美孚灯灯头有拢火装置不冒黑烟,但其燃烧热量毕竟有限,只能热热牛奶烧烧点心;打气炉喷出的的气化火焰非同一般,不仅可用来煮饭烧菜,并且由此还连带发明了耀眼的汽灯。须知,在没有煤气和电灯的年月里它们曾经大出风头。然而打气炉相当费油,煤油也不便宜,因此老百姓多半用不起。

    待到那么多人自己动手制做煤油炉,笔者也成了其中一员。先是看人家做好的成品,把结构和原理搞明白,而后因地制宜找不化钱的材料。说来确也不难:一只5公斤装的空油漆桶,盖子凹槽中转圈装8个薄铁皮卷成的火头(内装吸油纱带),将这个盖子沉至桶内固定,即能充当发火盘,至于盘上拢火的内外罩就简单了,中间倒置一个小油漆罐,外层围起手卷的薄铁皮即成,无非需在上面用钉子扎满密密洞眼。当然,油漆桶也需挖改成炉体方能在上面放置小锅。怕不牢靠,我还请人用细钢筋焊一个三脚架架在炉上,炒菜什么就万无一失了。各位别笑话我,靠三四十块工资养家糊口,注定只能这么着过日子。何况那时侯用煤油炉做饭已经形成气候,这还因为很有一些人以柴油替代煤油,而柴油在那时侯是不必花钱就能弄到手的……

    说来说去,在那闭关锁国、片面强调自力更生的年月里,倒是不曾想到过现今做饭普遍使用煤气灶——今非昔比,时代在不断进步啊。


[ 本帖最后由 大椿 于 2007-5-24 14:2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楼主| 发表于 2007-5-24 13: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妈妈娘(原创)

:lauloe


无锡土话
妈妈娘,指的是奶妈或乳娘,这里妈妈二字只作乳房解。

妈妈娘为过去年代的一种职业名称,多是贫苦人家的妇女为生活所迫,不得已才替别人家的孩子充当奶妈。受雇后吃住在人家,也帮做些家务,按月支取工资。

妈妈娘请得好的,是那种刚生育孩子而不幸夭折了的,还顶好是头生。但大多是丢下刚喂了一两个月的自家孩子就出来寻雇主,因此这些女性都是苦命人。那时雇请奶妈的市民大致分两种,一种是财主人家女人生产后不想自己喂养,另一种是寻常人家的产妇奶少或没有奶。在那个年代牛奶、奶粉价格不菲,还不时兴用它们代奶。当然穷苦百姓谈不上这些,只好以粥汤、米浆代之。

做奶妈的另有一种出卖乳汁的方式,即一天数次上门将乳汁挤在茶盅里,过后让这一家的病人服用,人乳的营养价值被认为比牛乳强。现今代奶的婴儿食品品种繁多,应有尽有,奶水足的妈妈还买来作营养补充,因而极少听说有请
妈妈娘的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发表于 2007-5-24 14: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叫 奶婶婶。
 楼主| 发表于 2007-5-24 14: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hihi

奶婶婶!有意思。弗晓得别场乎还有哪些叫法?
发表于 2007-5-24 15: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椿 于 2007-5-24 13:55 发表

无锡土话妈妈娘,指的是奶妈或乳娘,这里妈妈二字只作乳房解。


对个对个,妈妈 是乳房或者乳汁。吃奶叫吃妈妈。

所以现在个小干叫娘改叫 妈妈 我听起来难过到要臭死。。。。。作孽:tsohnih
发表于 2007-5-24 17: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mama就是母母,用了母的原始义
 楼主| 发表于 2007-5-24 21: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奇怪的是,全世界人叫“妈妈”的发音都十分相似,为啥啦?
发表于 2007-5-24 21: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种说法是,这是最容易发的音

其实最容易的是a,但是因为发音前嘴巴闭着,所以连起来就是ma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0: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差强人意。:sa 既然张口就来,为啥不叫父亲为妈妈?而是约好了似的不论人种、肤色、地域基本上全是妈妈这个发音?
发表于 2007-5-25 14: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奶奶说,以前到上海来,先翻山到屯溪,再下新安江一路坐船到杭州……好惬意啊:gan
发表于 2007-5-25 15: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椿 于 2007-5-25 10:54 发表
差强人意。:sa 既然张口就来,为啥不叫父亲为妈妈?而是约好了似的不论人种、肤色、地域基本上全是妈妈这个发音?

因为妈妈和婴儿关系最近,每天要喝那么多,满嘴都是,可不张口就来么?:hoho
发表于 2007-5-25 20: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俾格米人当爸爸的也要“喂奶”的,当然不是真的喂,就是做个pose,作用相当于塑胶奶嘴,好让妈妈脱身做事……那他们是不是都叫mama呢?
发表于 2007-5-25 20: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爸爸肿得疼死了:hihi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0: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8: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行当:卖竹篮(原创)




俗话说,抓到篮里便是菜,先前,竹篮子确是江南人家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谁家灶间梁尖头里不吊挂几只。有了竹篮子,不仅上街买小菜买东西方便,妇人去河滩头汰汰洗洗,盛装干湿衣裳也非此莫属。仔细想来,当年这一极其普通的家什随处可见,其功用还真不能小觑。因此,旧360行中有卖竹篮的挑子。


几十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竹篮满满当当装了一担,其中不缺淘米筲箕和带盖子的饭篮,歇在街头由着买主横挑竖拣。竹篮分篾青和篾黄编织的以及混编的三种,由于全篾青的坚韧耐用,其价虽较贵,人们还是爱买。至于货源,除本地产品和周边地区挑来的外,甚而还有从杭州或苏北远道而来。无锡人在这方面兼收并蓄,只要东西扎拄,样式好看,一般不论产地。


曾几何时,塑料薄膜提兜忽而一统天下,人们出门渐渐不再提篮子了,河边洗衣一景又成了陈年旧事,于是,尽管
菜篮子工程的含义人皆明白,而上街真提一只菜篮子的已绝无仅有,怪不得上海某美术院校考试的默画命题是《竹篮》时,诸多考生均画不像——年轻人见过啊!


[ 本帖最后由 大椿 于 2007-6-3 18:0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发表于 2007-6-3 18: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小辰光就是拿仔篮篮去挑菜。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8: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竹篮:曾经的风景线 (转帖)



    如果历数杭州土特产,竹篮大概算得上是一宗大产品了。在塑料袋出现以前,不仅杭州人家家户户都用竹篮,而且杭州竹篮远销外地,可以说以前上海人家用的竹篮基本都产自杭州。杭州竹篮产自哪里?老杭州知道,如今的杭州人恐怕就未必清楚了。据民国《杭县志稿》载:竹篮出西溪镇南龙坞乡,通常以大小形式不同分为市大半、行大半、放样、全藏、小藏、大猫盒、小猫盒、大饭篮、小饭篮等名目,总称“黄山篮”。以龙门坑出者为最佳,销路以上海居多,嘉湖等处次之。该乡田地稀少,粮无来源,日常生活全赖此维持。西溪是竹篮的原产地,正是由于西溪盛产竹子,居民便利用其自然资源,发展民间手工业经济。
    以前,西溪一带的农民将自己编的竹篮用绳子串好进城叫卖,若走水路便划船沿西溪河到松木场上岸,然后挑着竹篮进入杭州市区;走陆路则从法华山上山,翻越北高峰,然后下山至灵隐大竺。他们三五成群,边走边卖。走水路的大多把竹篮卖给了杭州本地人,而走陆路的进入灵隐风景区,竹篮大多卖给外地游客了。在改革开放前,这可以说是杭州的一道凝固或流动的风景,可惜这道风景现在已经消逝了。其实“黄山篮”是杭州一个著名品牌,目前,竹篮加工技术尚有传人,如果能恢复,不仅对经济有利,对环保,对阻止塑料袋的泛滥更为有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 本帖最后由 大椿 于 2007-6-6 12:4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6-14 22: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不再用竹篮,于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发表于 2007-6-16 16: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竹篮好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8 21: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