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817|回复: 14

消失了的老街——盛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8 00: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吴人先生《无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报道,有感而贴小文一篇,忆旧而已。



    盛巷,今已不存。它原先位于无锡城中公园东侧,南接新生路、公园路,北通县前街,半世纪前是城里人进出光复门的近道。这条狭窄的,碎石铺就的街巷当年店招林立,铺面鳞接,行人比肩接踵,商业之茂盛在城里很有名气。但随着时光飞逝,盛况不再,今人已难以想象它昔年的模样。
    早年,盛巷里久负盛名的店号就有好几家,如鼎鼎大名的仁号茶食店就座落于此:三四开间的门面,木柜台,前店后作坊,自产自销从糕饼到糖果瓜子等一应茶食、炒货、点心。老字号,有特色。仁号的鱼皮花生和寸金糖尤其脍炙人口。1958年大跃进年代,与另外两家糖果食品店合并,迁至胜利门口……改革开放后,仁号的商标成了无形资产,好象已发展成现代化的副食品加工企业。
    又如寿山堂参药号,二层小楼,离巷口不远,老房子前几年还在。它的前身原是高朋满座的鸿运楼菜馆,本来吆五喝六的吃客一批接一批,不知怎的后来又改开了冷冷清清的药材店,除撮配各味中药和销售丸丹膏散,店堂还陈设硬木茶几太师椅,有坐堂医生常年给病家号脉处方。其经营规模当时在锡城属中等偏上。
    秦鹤宾算命店。玻璃隔断店面两间,后进为住宅。店主以姓氏作店号,虽是盲人,器宇轩昂,识盲文,给人占卜起课排八字时,一开口,吟唱似的堂音十足。据说此人算命算得特,因而外地人雇车搭船慕名而来的不乏其人,由于生意相当红火,家道富足,解放前拥有大小老婆。
    盛巷口有家五味斋小菜馆,一楼一底,营业面积不算大,顾客却是络绎不绝,这缘于市口好和招牌上的经济小吃,家常便饭广告用语妥切。那年月生活程度低,辛苦大众进店,一饭一菜已算享受。附近住户有时人来客气,去五味斋端只把汤菜,惠而不费,那滋味家里是弄勿出来的。
    此外,巷内还有远近闻名的痔瘘病专科丁福安诊所,挂牌表明七世祖传,传子不传婿。小小诊所住满南北各地来的多种身份的病人。在那里无须开刀动手术,只需连续涂抹秘制的药末,外痔即能自行脱落,瘘管亦能治愈。建国后公私合营,丁福安被请进了大医院,秘方枯痔散(?)贡献给了国家。
    一条并不太长的盛巷,当年拥有栉比鳞次的店铺和摊头,诸如成衣铺、五金行、膏药店、文具店、冷饮店、瓶子店、照相馆、当铺、剃头铺、油盐店、修鞋作、老虎灶、杂货摊、测字摊、小书摊,直至卖烘山芋的,卖糖烧芋头的,五行八作多不胜数。笔者小的时候住家就在那里,平日里最感兴趣的,倒是巷口经常出现的小热昏,两个艺人口操沪语、连说带唱卖梨膏糖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倘使来了走江湖、卖艺耍猴的山东人,或是用青布围起,敲锣配唱在小舞台上开演的木头人人戏,那就更加乐不可支了……就这条小街的商业特性而言,无疑真个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盛巷历史悠久,笔者虽不知它开市的确切年代,但在寿山堂药材店的对面墙上,路人稍一注意就不难发现多年前的字迹,每当雨后经水浸泡,中日亲善、东亚和平八个字便鬼影似的显露出来——据说,抗战时无锡沦陷,这里曾是日军的一处“乐园”……怎不使人们多了几许遐想。
    物换星移,盛巷往昔的繁华早已烟消云散。盛巷与崇安寺商业区近在咫尺,与老无锡城的标志性建筑大自鸣钟遥遥相望,如今,大自鸣钟周遭已经旧貌换新颜,前几年还剩半截的盛巷已不复存在。老城改建大不易,抱残守缺不行,一味蛮拆也不是办法,看来,规划性地保留一些老街巷是必要的,至少,可以免去重建仿古一条街。

发表于 2007-1-8 01: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大椿先生总归有伊种好文。
发表于 2007-1-8 11: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那个地方
是不是就是教仪大厦门前那条路?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14: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的啊,教仪大厦门前那条路是人民东路。
发表于 2007-1-8 14: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中山路往崇安寺里面走经过图书馆、公花园后门(有“华夏第一公园”招牌的),到底以后往左拐的那条街?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14: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吴人 于 2007-1-8 01:17 发表
赞,大椿先生总归有伊种好文。


写写玩玩的,还是好白相。谢谢……
发表于 2007-1-8 14: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等我有了大椿前辈的好文笔也要写些文章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14: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老虎 于 2007-1-8 14:17 发表
是不是中山路往崇安寺里面走经过图书馆、公花园后门(有“华夏第一公园”招牌的),到底以后往左拐的那条街?


完全对头,ok啦!
发表于 2007-1-8 14: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配个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发表于 2007-1-9 13: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椿前辈
有没有91年莲蓉桥大桥下到北栅口,后祁街到青石路,蔡墅巷到民主弄那一带的地图或者照片?
 楼主| 发表于 2007-1-9 13: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称前辈不好意思的。91年那一带的地图贴上,看个大概吧:

发表于 2007-1-9 14: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感谢!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11: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文提及:“每当雨后经水浸泡,“中日亲善、东亚和平”八个字便鬼影似的显露出来——据说,抗战时无锡沦陷,这里曾是日军的一处“乐园”……”
    原来——


无锡曾有日军慰安所  zt

    日本政府至今未对二战期间“慰安妇制度”公开道歉。对此,日前家住锡城中联新村的华钰麟老人提供了有力证据:“无锡当时就有慰安所。”77岁的华钰麟告诉记者,当时无锡至少有两所慰安所,一家在当时的盛巷硝皮巷口,是一幢两层楼的西式洋房,1939年日本占领者霸占该楼开设了间名为“大和家”的慰安所,由一名被当地百姓叫作“老乌龟”的矮胖日本人当家。这家慰安所主要接待下层的日本军人,上层军官则去三皇街口水獭桥堍的“荣久”慰安所。
    据当时寄居在硝皮巷亲戚家中的华钰麟回忆,“大和家”住了近十名慰安妇,里面有朝鲜妇女、台湾妇女,甚至还有下层的日本妇女。日本军人经常以胜利者自居,来此寻欢作乐。1943年开始,日军在太平洋、东南亚各条战线上受到重大挫折,日军情绪一落千丈,当时不少军人开始在“大和家”借酒浇愁,这些醉酒的日本军人丧失理智,动辄粗暴打骂那些饱受苦难的慰安妇,还冲到街上踢打过路行人,“大和家”经常传出日本人歇斯底里的嘶叫声、打骂声以及受害妇女的哭喊声,以至于盛巷居民天黑以前便早早闭户不出,连人力车夫也远离这个地方。
    华钰麟对“大和家”的一名日本慰安妇印象深刻。1940年夏天,她曾抱了当地人家一名不满周岁的女婴进“大和家”玩。一去便是一个时辰,后来小孩的家长急了,赶到“大和家”去寻,被挡在门外,只好从后窗户中窥望。只见到这名日本妇女怀抱女婴,正垂泪给她哺乳,一副伤心欲绝的模样。知道有人找女婴,才恋恋不舍地把孩子交还。
    不久这名妇女就失踪了。据在“大和家”当勤杂工的中国妇女说,这个日本女子在应征前有一个温馨家庭和不满周岁的孩子,后来丈夫死在战场上,她被强迫征用后,精神肉体备受摧残,在见到那个女婴后,精神上更是大受打击,不久被遣送回家。
    对此,华钰麟老人控诉道,日军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施行“慰安妇制度”,不仅让众多的被侵略国家的妇女饱受欺凌,就连本国的妇女也深受迫害,这些可耻的历史罪状不容抹杀。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11: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来了,那处房子是叫“大和家”,我说小辰光为啥听弗明白这个名称,原来是“大和民族之家”啊!解放后,我的班主任老师和她先生就住在里面,我进去过,院子里有弗小的两层楼房,住弗少人家……
发表于 2008-4-5 20: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锡去的次数不多,却总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4-19 19: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