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63|回复: 1

粤这个字似乎从绍兴东部向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7 19: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乌程仔 于 2013-11-8 18:05 编辑

越营山位于今绍兴县皋埠镇皋北乡丰光村,是当时越国水军训练营地之一。
今皋埠镇皋北丰光村,原称高平村。村北原有“越营山”。民谚云:“九龙江口越营山”,似为中指台基址。系人工堆积而成,东西长250米,宽80米。70年代夷平。

古村高平位於紹興越城東湖鎮。有常居人口 1350人。村民多姓

高平村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文化底蘊十分厚重。村裏曾有皋陶(音yao)墓,皋隍廟粵盈山等古跡以及劉國師三破風水等傳說。

皋陶,亦稱咎繇,為大臣,掌管刑獄,曾鼎力輔佐大禹治水。建立王朝成為帝之後,即將政事交付其處理。這位極有可能繼承帝位的人,恰恰先于逝世。只好將政事交付皋陶兒子伯益。《康熙會稽縣誌》記載:“皋隍廟,在城東五都四圖皋盛村皋陶王南巡,卒於會稽,葬廟東九龍江粵盈山”。 九龍江是一條蜿蜒南北流向河流,粵盈山就在九龍江南首,宛如龍頭。在虞舜時期,粵盈山皋陶葬地,立有供祭祀的皋隍廟。墓在廟東南粵盈山,坐南朝北。皋部沈氏譜乾隆戊寅續鐫·卷一描述:“越營山皋平廟阪,昔王建營於此,故名。相傳以為郡邑志之稱中宿台者是也。按傳記稱,王行成後,築台,寢處其上,不邇货色则中宿台之為越王台也。義固然矣。又載:週六百步,今來字三百五十四號地,二畝五分二厘一毫。世俗不察而猥以月形或以為粵盈,則不可哂笑之甚矣。”

高平村老人反映,山上原有二人難以合抱的古松,樹梢直入雲端,從昌安門外遠眺即能望到。又據(民國七年)皋埠沈氏老六房重修宗譜第104頁記載:“老王葬在越營山北向,其塚土色淡黃而質細潤,居民每竊之以塑像,清康熙沈子愷等樹碑其處,其土始莫敢竊,則南向矣”。在“文革”中,粵盈山被夷為平地。出土無數,全為黃粘土,未有沙礫、石塊,其土賣給磚瓦廠燒磚,與地平面接近時,發現九個井口,全用麻布紋磚砌成,可見年代久遠。

皋隍廟在村西北,坐北朝南。當地傳皋陶生辰為農曆正月廿七。幾千年來,高平村民世世代代一直紀念著他們。皋陶阮姓子孫為守墳特住在墓旁,稱為阮家村

春秋吳越時期,粵盈山王訓練水師營地,又名越營山。為此,高平作為古村落在歷代史書中多有記載。最早記載高平的是《越絕書》:“中宿台馬丘,週六百步,今高平裏。”《吳越春秋》記:“中宿台,在於高平。”中宿台王在九龍江口練水兵時住宿的營壘。

清康熙皋部志》載:“王名,有德於鄉,卒後葬越營山。其塚土色淡黃,質細潤。”又載:“昔王,建營於此,即中宿台是也,王寢處其上。”在高平東有蠡家漊(傳說范蠡曾在此宿營),粵盈山就是皋陶墓葬地,也是中宿台所在地。

二零零七年恢復皋隍廟,重塑皋陶神像,擴建戲臺,抄史書上有關皋陶文史資料,刻在六塊大理石上,分別嵌入大殿牆上。又收集古碑、古磚,鑲入走廊,照壁。廟裏現存四塊石碑,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上穀神祠碑記》;道光十二年(1832)《信今傳後》殘碑、光緒十一年(1885)《祀田碑》均傳此說。

二零零九年,在原粵盈山遺址旁立碑築亭,以表褒先賢,銘記歷史功臣,傳承皋隍業績,發揚先賢精神,教育子孫後代。


高平系村名,村北旧有越营山土丘(中指台)遗址,《越绝书》指高平里丘之地。皋陶随禹南巡,卒于会稽,葬在皋盛村(今高埠高平村与丰光村附近九龙港口的粤盈山,墓侧有皋隍庙。)


越粤二个字是通假的,在中原地区,越写不写成粤我不清楚。但是在南方,似乎只有在两广海南福建越可写成粤,在江南似乎都是写成越的。越写作粤的最北的地方,我记得是在绍兴东部,一个叫越营山的地方,越营山古书可以写作粤盈山。或许这只是一个巧合,但也或许,是因为从绍兴东部开始,越人的成分内瓯越,闽越,南越的成分开始多了起来,这可是一个神秘的猜想。

  皋隍庙   皋隍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21: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安徽六安已经有皋陶墓了,那么,六安的,绍兴的,哪一个是假的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开只户头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4-28 02: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