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37|回复: 4

“且瓯”国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9 19: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乌程仔 于 2013-3-29 19:09 编辑

“且瓯”国考(2010-01-17 06:39:18)

   再案:“且瓯”国之说一出,后经《湖州方志》刊载,李学功先生撰《说“瓯”》有所辩证,以为“瓯”当在温州一带,而非太湖流域。然而诸解于“且瓯”国之说并未动摇立论之本:一是春秋吴之前,良渚文明之后,太湖流域文明程度已经达到早期国家形态,此时此地,有一国,文献称之为“且瓯”,此毫无疑问;二是上古太湖流域有大量越人聚居,晚至汉代依旧如此,大量文献可以证实,而“瓯”、“越”同源,为“且瓯”国在太湖流域之曲证。其余语音、方言问题,实则既为旁证,也可以做更深入研究做铺垫。

    案:“且瓯国”之说,由来已久,往日学者,不屑于所谓伪书如《逸周书》者,而当代考古发掘文献已证明其中并非全伪,故其中尚有可采纳。此文早已完成,惟证据尚嫌不够充分,故而迟迟不愿面世。前数日与林道人闲聊及此,道人遂付诸文字,但又多非鄙人之意,唯恐以讹传讹,遂以此文贴出,以见教于方家。

    中原文献最早记录春秋时吴国的活动,是公元前585年吴王寿梦朝周适楚,观诸侯礼乐。当代的考古发掘表明,此时江南已经有近一千多年的青铜文明史。考古学者确信,吴国是很晚才兴起的,江南在吴国兴起之前,尚存在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国家。
    可惜春秋时期江南吴越两国都没有留下自己记录的历史文献,而《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又是吴越亡国数百年后晚出,是依照中原文化的价值观来观照的江南传说历史,其可信的程度要大打折扣,所以此前的历史颇难考察。尽管如此,钩沉索隐,排比文献,追踪江南早期青铜文明史的蛛丝马迹,还可以画出南太湖早期奴隶制国家的一鳞半爪。
    笔者以为,当公元前1000年前后,殷商沦亡,周室取而代之之际,太湖一带,曾有一且瓯王国存在。此事载于《逸周书·王会篇》。此文记录周武王推翻殷商后不久便去世,其子成王继位,命殷部族和诸侯共同兴建新邑成周。当时以为成周位于天下中心﹐四方贡赋道里均等。新邑建成之时,号令天下诸侯皆来朝贺,一时间各国纷纷带着自己的贡品来参加盛会,其中于越地区也有四个国家参加了这次朝贡活动。当时列于朝会大堂之东,而面向西,四个国家为:姑妹、且瓯、共人、海阳。《逸周书·王会篇》称:
    “于越纳,姑妹珍,且瓯文蜃,共人玄贝,海阳大蟹。”
    于越为当时中国东南沿海总称,而姑妹、且瓯、共人、海阳都是于越地区的小国,姑妹所贡为珍,一种海中所产的珠宝。且瓯所贡为文蜃,一种大蛤。共人所贡为玄贝,一种大的黑色的贝壳。海阳所贡为大的螃蟹。姑妹国遗址在今衢州之龙游县,又作姑蔑。共人国,后世因其沿江西进入川东,其具体方位无法确考(也有人以为即古干国,在今江苏仪征一带)。海阳国,当在今江苏常熟县北。且瓯国则在南太湖。
    《太平御览》引《周书》文献:“成三时,具瓯献蜃。”可知其所叙与《逸周书》“且瓯文蜃”为同一事件。晚清大儒朱右曾据此校改《逸周书》之“且瓯”为“具区”,孙诒让亦附和之,以为可。
    然而朱又曾、孙诒让皆以晚出名称为依据而改前人国名,未免草率,此处异文,当不从后世所谓“具区”,而应作“且瓯”。
    “且瓯”其“且”字之含义,有所深意焉,如《禮·檀弓》引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为其不可以反宿。”《说文解字》释“且”称:“荐也。从几,足有二橫,一其下地也。凡且之属皆从且。子余切。又,千也切。”清代段玉裁注称:“且、古音俎。所以承藉進物者。引申之,凡有藉之䛐皆曰且。凡語助云且者,必其義有二。有藉而加之也。”自字形考察其原意:且,甲骨文写作:,金文写作:,小篆写作,按照《禮·檀弓》引曾子所说,皆指称男性生殖器。    考今所知见甲骨文字,“祖”字即原写作“且”,象形男根昂立,栩栩如生,至金文的“祖”,旁边才添设了一个“示”字。“示”寓意祭祀,以祭祀之意表达对男根的崇拜,引申为对祖先的怀念。
    商代以“祖”为名称的王公贵族很多,毫不足怪,如商代盘庚迁殷前为商王的有祖乙、祖辛、祖丁,之后有祖庚、祖甲。而甲骨文字中都见有以上名字外,尚有祖亥、祖丙、祖壬等,其字形为“ ”,或作“ ”说明商人喜尚以“且”或“祖”为名称。
    瓯,《说文解字》:“小盆也。从瓦区声。”《韵会》:“西瓯,地名。骆越别种。又东瓯,闽中地。”甲骨文中没有此字,其字形源于“区”。“区”,甲骨文作“ ” ,《说文解字》:“踦區,藏匿也。从品在匸中。品,眾也。”依字源揣测其部落文化形态,则“且瓯”部落当为商部落的一支,或接近商文明的近族,因故自中原南迁,建立了大约相当于商代文明的国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长兴县接连出土大量商周之际青铜器,从实物上也印证了且瓯文明古国的存在。
且瓯国存在于西周之初,其上限不早于商初,下限则最晚在吴国兴起兼并诸方国之前。
    且瓯国衰亡后,后世传写“且瓯”为“具区”,因且瓯国的存在,就近称太湖为“具区”,如:《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其泽薮曰具区。”《尔雅·释地》:“吴越之间有具区。”又《禹贡锥指》:“盖自莫厘武山以东,至平望八赤之间,松江左右,笠泽之地,皆古具区。”
    且瓯国核心地域,当在今南太湖地区。《禹贡锥指》引郑茝畦:“乌程有震泽上下二郷,今南浔上林、轧村、滨湖一带数十里皆是,亦即古具区。”郑茝畦所谓古具区,实则指早先太湖的范围。大约距今13000年到8000年之间,大海几度内侵,沧海桑田变幻,今沿海如上海、嘉兴一带,原是一片汪洋,形同于近海,后来成为沼泽地,长江口和钱塘江口沉沙淤积,陆地增长,使原与大海相通的太湖逐渐被封闭,成为泻湖。
    且瓯国古文明衰落之后,其遗迹全由中原文化系统的文字,按照其地方发音来记录,故而一些名称可以承传不绝。至春秋吴越时期,江南方言尚为黏着语系状态。一般认为,中原华夏语系为单音语系,一字一音,而吴越地区存在复音状态,或者叫胶着语,因为江南引入中原文字来书写方言,如同后世所谓片假名,不免难以一致。
    故而今青铜铭文中如“诸咎“写作“者旨於赐”,“勾践“写作 “戈愆具丸”或“笱桓箕尸”。“吴”有时候尚写作“攻鱼”,“越”则做“於越”等。以此为基础考察名称,“且瓯”一称促读为一个发音时,则音似“丘”。今湖州北临太湖之邱城遗址,或与之有某种联系。《西吴里语》:“丘城,在乌程县北十八里,近太湖,汉丘氏所居也。”由此今人以为此城建于汉代,为丘氏所建,故称“邱城”(改“丘”为“邱”,显然是后来为避孔子讳,实则为一)。但是我们一方面根据考古报告,知道城墙筑成不晚于战国,甚至有些地方的城墙修筑时间,就在春秋早期;另一方面考察丘氏南迁湖州的时间,当在西汉末年,《嘉泰吴兴志》卷十六:“汉平帝时,有名俊者,持节安辑江淮,属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乌程。”故而丘城之存在,早于丘氏南迁。丘城与“丘氏所居”无关。
    窃以为,丘城或尝为古且瓯国的一个城堡。且瓯国既可以北通周王室,据城而立,必有一定的规模和势力,其领地绝非一城一地。其国最晚当亡于吴国兴起之后。上古人群部落,固可以亡国或迁徙,但其文化尤其是语音迭代承传,断不可完全消灭,因此地名承续不断,乃有 “且瓯”与后世之“邱”发音如此接近。与“邱”发音相近的,尚有“鸠兹”城:
    《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吴,克鸠兹,至于衡山。”杜预注:“鸠兹,吴邑,在丹阳芜湖县东。衡山,在吴兴乌程县南。”
    《太平府志》:“芜湖县东三十里,故芜湖城,即春秋吴鸠兹也,亦曰皋夷。”
    《舆地通考》:“今芜湖县德政乡有句慈社,即鸠兹。”
    鸠兹亦当为且瓯国一城堡,此名称至吴国兴起兼并列国后依旧使用。鲁襄公三年(公元前570),楚吴交恶,楚国派子重统军伐吴,攻克鸠兹。楚军一直打到今湖州地域(衡山),方才撤军。此役基本都是在故具区国国土内发生。楚子重所攻克的“鸠兹”一称后来史不绝书,但名称略异,如写作“皋兹”、“祝兹”、“皋彝”或“勾慈”,皆音近而假借,是以后世文字,拟写前人发音。而今人以为“鸠兹”就是鸠鸟滋生繁多的意思,实则望文生义而已。
    且瓯国城堡,还有后世所谓下菰城。菰,古音属鱼部,见纽,具,古音属侯部,见纽,区,古音属侯部,溪纽。鱼、侯部本互通,菰城最早亦当为且瓯国的一座城池(下文详述),后为吴国兼并之后,此地成为其在太湖南岸的重要军事要塞。
    缘此结论,良渚文明衰落之后,吴越两国兴起之前,大约在1000年的时间里,环太湖地区小国林立,各自为政,如且瓯、海阳、姑蔑、共人等,他们多数是中原南迁的部落,都已进入青铜时代,农业生产比较发达,渔猎与采集则为辅助。为了保护自己部族的利益,各自筑城,城中已经产生阶级关系和严重的不平等。他们大多相信殷商时代遗留的多神教信仰,周王室建立后,他们朝周纳贡,服从其王室地位。其间且瓯国曾经一度发达,其疆域至少北至今芜湖,南达姑妹国(则今衢州地域),东至于海,西邻于楚。他们修筑了很多座城堡,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其民众甚多,乃至后来吴国兴起,依旧以其子民为主,陈陈相因,遂沿袭了旧城堡名称,并最终融汇到了与中原文明的相互激荡发展中。


正在写《湖州批判》专著的书剑飘零客江南昨天还提出湖州古代存在一个具区国的看法。书剑认为:具区是古代太湖的称谓。具区实则为且区之误,且区在《诗经》(?)中有记载。现在有个湖州邱城遗址,我看到一个资料说是古代那个地方居住着邱姓人氏而得名。湖州的大户里,家是后来晋室南渡才来的,而遗址却早几千年。”“我认为,且区(qie ou)’用古代的切音读法,就是。邱城遗址实际上是且区城遗址,是当时的且区国也就是后来误为具区国的都城。这有很多远古陶器等文物为证明。

 楼主| 发表于 2013-3-29 19: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写《湖州批判》专著的“书剑飘零客江南”昨天还提出“湖州古代存在一个‘具区国’的看法。”书剑认为:“具区”是古代太湖的称谓。“具区”实则为“且区”之误,“且区”在《诗经》(?)中有记载。“现在有个湖州邱城遗址,我看到一个资料说是古代那个地方居住着邱姓人氏而得名。湖州的大户里,‘邱’家是后来晋室南渡才来的,而遗址却早几千年。”“我认为,‘且区(qie ou)’用古代的切音读法,就是‘邱’。邱城遗址实际上是‘且区城遗址’,是当时的且区国也就是后来误为‘具区’国的都城。这有很多远古陶器等文物为证明。”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4: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间且瓯国曾经一度发达,其疆域至少北至今芜湖,南达姑妹国(则今衢州地域),东至于海,西邻于楚。

又出现了一个且瓯国,以湖州为中心,北达芜湖,南至衢州,东至于海。
发表于 2013-4-2 10: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乌程仔 发表于 2013-4-1 14:25
其间且瓯国曾经一度发达,其疆域至少北至今芜湖,南达姑妹国(则今衢州地域),东至于海,西邻于楚。

又出 ...

姑妹國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1: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热度 发表于 2013-4-2 10:33
姑妹國

姑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4-27 21: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