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919|回复: 0

刘民刚:方言與普通話的衝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2 00: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方言與普通話的衝突3 J& b' X1 w4 ^5 {0 g

# V" v' d- I  t2 F' j    ■劉民鋼
3 T- y) X0 j5 U4 |2 v* {. G6 `# v* p  `
    一、兩種對立的觀點
* y( n" f/ I+ U* A4 c
& O& J" Y8 W; ]* v0 _    最近一年多來,對於是否要保護上海方言,在很大範圍內引起了激烈爭議。
" f& `9 f( |) |% k* m1 U7 t" f$ ~% B2 W- P& p
     一種觀點認為,上海話正在迅速改變和消亡之中,應該馬上搶救。因為方言是文化的載體,是地方戲的承載者,試想如果沒有了上海話,還會有獨腳戲嗎?還會有滬劇嗎?一種方言的消失,等於一種文化的消亡。方言是最自然本質地表達中國多元文化的根基。如果消滅了各種方言,實現了語言文化的“大一統”,我們的語言文化就不會這樣五彩繽紛。目前的情況是沒有很好保護上海話,除了允許滬劇越劇滑稽劇等戲曲存在外,報刊不準刊登上海方言文章,一個時期還停止上海話的廣播,不準發行上海話歌曲磁帶,不準講上海話的電影電視片播出和方言話劇的演出,也不組織專家審定方言用字,因此上海方言還停留在不見書面語的狀態。另一篇採訪專題,也認為方言代表的是中國多元化的地域文化,體現了中國最基本的語言環境。方言瀕危,折射出中國地域文化在城市工業文明面前日漸萎縮的現狀。其中也特別提到了上海話。
9 N) [* {8 ?/ F& \/ I% T
) b) \5 y6 m* O" e  t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提倡方言,和我國長期以來推廣普通話的政策相違背,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應該提倡使用普通話,而不是提倡和保護方言。而且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公佈了一項近期的調查結果,顯示上海小孩都會說上海話,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上海話的使用頻率和能力都越來越高。
( G! x/ E. b5 |, O& z+ H6 q" ?/ Z
" t* g9 W( I# i" v/ B2 m5 G$ \+ X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爭論非常激烈,而且都有語言專家參與。5 h3 {0 w; N. Z5 Q: A9 ]# O
4 E: K, i+ y& x& w& v
    如果把視線倒回去,可以發現,關於方言保護和提倡的爭論並非始於今日,也並非僅僅出現在上海。
- N$ Y5 K3 p, L( W! @& {1 ~, w
/ S3 u3 W0 b/ J' ^3 l" N    2004 年10月國家廣電總局發佈《廣電總局關於加強譯製境外廣播電視節目播出管理的通知》,主要內容是:“各級廣播電視管理部門和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必須高度重視譯製廣播電視節目的播出管理工作,牢記廣播電視所承擔的推廣使用普通話的重要任務和使命,切實做好廣播影視譯製境外節目的播出工作。各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一律不得播出用地方方言譯製的境外廣播電視節目。正在播出的用地方方言譯製的境外廣播電視節目必須立即停播,妥善處理。”
4 ?- i! l1 w9 K; G0 K7 ?
  e. H1 x" d9 J$ }$ B: N5 H( h2 p" d    這個通知出臺是有現實背景的。隨著最近幾年喜劇演員趙本山等在春節晚會上用東北方言表演的小品及其用方言表演的影視劇大受歡迎,很多省市都出現了“方言表演熱”,而後更發展到用方言給境外影視片配音。由於方言版譯製片具有特殊的搞笑效果和良好的經濟效益,各地紛紛用方言重新演繹經典喜劇片,一些較受歡迎的喜劇片如日本的《臘筆小新》、喜劇大師卓別林的《摩登時代》等都出現了方言版,並在不少地方電視臺相繼播放。% `7 k1 W" j9 a
. Z" C( h8 q7 V. X  j9 J0 e
    但方言譯製片的氾濫明顯與我國推廣普通話的基本政策相悖,因此,廣電總局依法禁止方言版譯製片在電視臺播出。但是,這個禁令的出臺當時也引起了很大爭議。" O/ v1 l" P6 t

/ N. M/ M: ]: R2 h     一種意見認為現在語言工作中的首要任務不是推廣普通話,而是需要保護方言和推廣方言。至於保護方言會不會衝擊普通話普及教育?回答是:因為我們國家本來就幅員遼闊、方言眾多,方言文化特色正是海納百川,在普通話推廣教育的主題下,以生動的形式展現地方話的魅力。另一種意見則認為:儘管官方已經推廣普通話多年,但普通話在多數地區並沒有成為強勢語言,大多數地方官員在正式場合照樣還是滿口方言,保護方言目前根本不是一個問題。他們認為,呼籲保護方言的人恐怕是要保護方言節目給他們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三種意見是在小範圍的地方性節目,在和當地群眾息息相關的一些內容裏使用方言,也是利於方言保護的,不過必須加上字幕。這些都必須遵守一個前提,那就是在大範圍內一定要使用國家標準語。
/ M: Z3 @8 \5 u6 |
4 g! @0 J3 M: ?9 b% J7 A1 ]    這些爭論,究竟孰是孰非?& A6 L% s9 F9 T9 V) @! S! k

- p5 z4 F& e! u# q3 a% X, `    二、表像的背後
( s+ r4 q- [+ i0 k& q+ s# j  D7 \2 @1 B# x
     要確定是不是真的需要保護方言,首先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為什麼會在現在發生衝突,二是為什麼會發生衝突。這兩個問題好像顛倒了次序,本來應該是先回答為什麼會有衝突,然後才是為什麼是現在發生衝突。我們之所以把它們顛倒一下,只是因為第二個問題比較容易回答,從難到易,容易解決問題。
8 C4 v- {" H# X4 w1 z2 F' W8 L
1 G4 O2 q9 S9 I* i3 N8 G6 p     為什麼會在最近發生這樣的衝突呢?從表面上看,問題好像只是地方電視臺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使用方言來譯製電視劇才引起的。但事實上,呼籲保護方言的事情實際上發生在電視劇出現之前。更重要的事實是,1949年以後中國各地的廣播電臺一直存在方言的播音(當時沒有電視臺和電視節目),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並沒有人提出任何批評,中央政府也沒有任何干涉。而從中央政府來說,從1949年後,一直在提倡普通話,我們經常說語文建設有所謂三大任務:提倡普通話、簡化漢字和中文拼音方案。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這三大任務一直沒有改變。而方言廣播的存在,顯然與三大任務相矛盾,因此可以說,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衝突早就存在,並不自今日始。
+ e5 J; O6 }9 y: }9 K
1 G/ W  ]# x7 [. g9 x% t: d2 n8 I+ H    衝突之所以現在發生,主要因為不同時期使用方言的目的有了很大變化。20世紀90年代以前各地的方言廣播主要是為了照顧當時廣泛存在的只懂得方言的無文化或低文化層次的人群。這部分人群只能聽懂方言。但是,到了今天,中國老百姓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完全聽不懂普通話或基本聽不懂普通話的人群只佔很小比例,如果僅僅為了讓他們能夠聽懂,在廣播或電視中使用方言就沒有必要了。但是,這還僅僅是現在禁止方言譯製片的表面原因,其實,保護方言和禁止方言譯製片兩種觀點背後都還存在著更深層的原因。4 ~( O  q2 r, i2 z6 \2 G- M

; M4 X5 w  m. P+ W4 t* l    我們認為,要求保存方言、提倡方言的深層原因,首先就是地域文化優越感的形成和體現。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現象,提出保存方言和地區文化的地方,主要是中國經濟發達地區。因為經濟發達,所以這些地區方言的地位也顯著提高。該地區人們的優越感逐漸地也開始在對待方言的態度上體現出來。同時,因為工作需要,不同地區的人們進入到這些地區,而在一個地方,本地方言總是權威方言,因而也就產生了學習這種方言的需求。這種需求,帶動了對本地方言的體認,也加深了對本地方言的優越感,並進一步擴散到對本地文化優越性的認知。
! P' J3 e" b: s' M; {8 G& W# t
: ^7 K, T9 a2 D) F% [    而反對方的深層原因,則不僅是要不要提倡普通話,而是對提倡和強化方言可能帶來問題的擔憂。我們只要看看歷史,語言的聯合和分裂,是人群聯合和分裂的重要因素。在歐洲,德國和荷蘭在語言上的差異,絕對不能和漢語方言之間的差異相提並論。在德國和荷蘭邊境,使用不同語言人們之間進行交流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從歷史上說德語和荷蘭語都是原始日耳曼語的後裔。但是,德語和荷蘭語是兩種語言。而漢語的各大方言之間的通話則有很大困難,並且從歷史上說,它們不是從同一種語言分化而來的,而漢語卻是一種語言。這是為什麼呢?
! ?$ A1 g, s0 [/ E( Y7 Y
: D/ W  }, \9 g    這是因為在漢語中,方言的確定並不依賴可懂度,並不依賴是否有共同的母語,而是看是不是承認有共同的標準語。我們之所以說,在中國差異如此鮮明的語言是方言而不是獨立的語言,真正的原因在於這些方言都承認普通話是其標準語。如果我們給每一種方言建立一個標準語,建立一套標準音,建立一套獨立的文字,漢語也會分裂成不同的語言,進一步說,不同地區人群的認同感就會削弱。
! j0 h: F2 Y1 J: [( j& A2 l* T# G2 V
    三、需要保護方言嗎1 |- }9 W- x" R: k
8 |) H! H& M+ g% v" w
    這種情況下,還要不要保護方言?
4 W) `& C; H- P: ~" X' t. d' o# ~5 c: ]; {6 _/ W9 I: r
    客觀地說,我們認為還是應該保留方言。理由除了上面已經提到過的保留方言的多樣性有利於保持文化多樣性之外,還有一個更為現實的理由:保留方言將有利於兒童的語言學習和發展。
! f5 H% Z4 e$ B1 b% m; }; R; S5 `% J# e8 Z$ u. y( U2 r
     有人曾經提出:吳語(以上海話為例)在以下幾方面具備普通話所沒有的價值:一是上海話單音素有50個,普通話僅32個,粵語不足33個。北方話、英語、法語分別僅有送氣和不送氣清音、送氣清音和濁音、不送氣清音和濁音的對應;而這三組音在吳語中都有。吳語有最完善的語音體系,且音素都較實用,上海話音素幾乎每個都在常見外語中得到使用。而無短音、音素少、無濁音、大量音素除了說北方話以外幾乎沒什麼用處(包括翹舌音等)的普通話,為外來詞譯音常是趕鴨子上架——勉為其難,譯音也多不準確。二是大量古詩詞用普通話讀不出韻腳、韻律,影響賞析,而吳語則可以。比如說吳語保留了入聲等等。8 `# c( M$ G5 E

5 C0 o+ Q2 W; F6 z     這話有道理,但也有片面性。說它有道理,是因為方言中保存了一些普通話所不具備的音素,這些語音在學習外語時也許用得著。說上述說法片面,是因為,第一,按照這種說法,似乎除了吳語以外,粵語等方言都沒有保留價值,中國只要保留吳語和普通話就行了。這當然有點滑稽。事實上不同的方言各有各的有利因素。比如粵語具有三種不同的塞音韻尾,在學習日語和韓語時就具備吳語所沒有的優勢。
! E, P3 N+ P* u2 C" t7 ]$ [+ S1 P
; ]/ F" V2 M- \7 z+ A( d    我們認為要保留方言,綜合起來應該有以下理由:一是保留方言有利於保持文化的多樣性;二是方言具備普通話所沒有的一些音素,可以方便外語學習;三是使用雙語的兒童可以在大腦中形成語碼轉換的機制,也就是說,他們從小就養成了將一種語言的信號轉換為另外一種語言信號的能力,這樣,在以後學習第三種方言或第二種語言時,顯得比較輕鬆和容易。所以,保留方言是有益的。
1 J0 U% |. @5 d) Q4 c' d% M9 q; t$ {2 \* e2 e4 P) w: s8 M
    那麼,怎樣保護方言?在此,我們可以首先回顧一下中國歷史上,標準語是怎樣影響漢語的方言,或者中原地區華夏民族的語言是怎樣逐步取代周邊民族的語言的?其中決定性的因素究竟是什麼?
) }9 O: p2 a5 J3 l" G- Z
4 z( @: W( g7 i0 N) `     前文已經提到,這個決定因素是方言承認漢語北方話的標準語地位,即承認北方方言是權威方言,這種承認,在語音無法統一的時代,主要就是體現在“書同文” 上,即這些方言和普通話都使用共同的文字系統。歷史上,漢字是漢語各方言之間的最主要的維繫物,是承認共同標準語的標誌。: O3 _- Z1 F6 T0 l; {9 N( @

+ r& |) e4 @8 Z6 d/ j5 Z    由於採用了共同的漢字體系,從很早的時代開始這些方言就積極吸收了大量漢語北方方言詞彙,這些共同詞彙促使兩者之間存在著語音上的明顯和系統的對應關係。9 C; J+ w8 W. }& P' w
/ P; \& \& S! D8 I
    換一個角度說,只有當標準語和標準語的主要承載體文字系統發生分裂時,語言才會發生分裂。一旦存在一個方言的文字系統,哪怕是一個不完整的文字系統,都會造成方言對標準語的強烈的抗拒。0 G2 A  Z3 d7 ~/ m$ R6 w0 z7 [5 b3 a9 D! P

: M3 l2 S  B( W8 o    明白上述關鍵點,對策也就非常明確:允許保留方言,允許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使用方言,甚至可以允許方言廣播、方言電視劇或者方言電影的存在,但是不能提倡和允許方言文字系統的存在,應該讓方言只是停留在口頭之上。至於方言的標寫,可以採用世界通用的國際音標。& @7 W- K; B) ?
# C$ V  ?3 \6 y
    這樣,我們才能既保護方言的生存,又維護著普通話的權威地位;既保證文化的多樣性,又保證社會和人群的統一。/ T( k  U4 [& p9 ~( \$ y$ d

1 L% W" f% M1 k5 u    (作者為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高校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5-6 23: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