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010|回复: 7

[转帖] 【杭州日报·城纪】旧船票与卖鱼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5 11: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05-02   

  此河的左首是“7”字形船埠头,右首是“一”字形船埠头。
  江涨桥旧影
  江涨桥

  文/曹晓波

  卖鱼桥,如今是坦荡荡一条大马路,热闹闹一个小广场,没有桥也没有鱼。但是说起卖鱼桥,必和船有关,和鱼有关。

  档案——

  六十年前的旧船票

  揽客——

  大同街上的船埠头

  在杭州市档案馆见过两张旧船票,薄如蝉翼,5公分长,3公分宽,略黄。一张(老)余杭码头售出,票价伍角,没注明到达地。另一张票价肆角,注明“杭州到塘栖”。比照路程,“伍角”的,应该是老余杭到杭州。

  船票已近六十年,那时,杭州的轮船码头,是在拱宸桥的大同街。

  当然,要是再往上说,运河上樯帆林立,以摇橹的乌篷船为多。大乌篷船有跑上海、南京、扬州的;小乌篷船有跑湖州、塘栖、德清的。那时,一趟单程的无锡,顺风丽日,要跑整整两天两夜,还得担心半路上太湖强盗。早年若去京城赶考,顺风挂帆,至少得一个月。

  晚清时运河上有了小火轮。轮船,用煤炭烧出蒸汽做动力,海上跑的称“大火轮”,内河跑的称“小火轮”。听说小火轮从杭州跑苏州,一个来回只要一天,时人大呼“勿相信”。俚歌道:“七八丈烟囱高又大,影子跌落到姑苏;勿相信来勿相信,勿相信个西湖宝塔抬过湖。”

  “影子跌落到姑苏”,说的是一早从杭州出发,太阳落山就可到苏州了。

  揽客——

  大同街上的船埠头

  1902年某日,拱宸桥原大同街40号人声鼎沸,官仕商绅拱手相贺,招商局内河轮船公司(总部设在上海)杭州分公司成立。

  这也算是“国有企业”,一下子进了小火轮30艘,那阵势与气魄,生生将同一条街上的日商“戴生昌”轮船公司压了下去,“戴生昌”在1918年也只有小火轮“十余艘”。租界内的日商独家垄断内河轮船航运的历史,从此不再。

  以后,绍兴人王清夫,长兴人温锦生、钟学书以及潘翔生、曹剑平,相继开设轮船公司,运河上一时风生水起。

  到了民国,招商局的内河航运公司被浙江省建设厅承租。虽然轮船公司有统一票价,但众多私营公司各有各的竞争“招数”。那时的船客也精明了,到了船埠头先拎行情,看谁家的船先到,看谁家的报价低,有哪些免费服务,服务生是否殷勤,再决定买哪家的票。当时的轮船票,以杭州到湖州为例,一级票2.5元,上舱;二级票是1.8元,中舱;三级票是1.1元。对不同船票的船客免费提供不同等级的饭菜、茶水。

  1927年,潘翔生、曹剑平的“翔安轮船公司”,为了揽客,疯似的降价,无论远近,票价一律降至2角。于是,伸了鸭脖子似的船客候在船埠头,“翔安”船一到,蜂拥而上,人满为患。王清夫、温锦生的公司一看这情况,牙齿一咬,将船票一律降到1角。

  此前,坐轮船也有“小费”一说,船上的服务生备有洁白毛巾,到站时船客上岸,都会热热的递上一把。船票便宜啊,船客的小费也给得爽快。竞争激烈了,船的出口处备一支1米多高的竹筒,开一个口,小费扔与不扔,任船客随意。

  当时的小火轮吃水不深,大同街的泊船,从严格意义上说,称不上“码头”,只是“船埠头”,大多设在拱宸桥南的东岸。从那年的内河航运业统计表看,前四大轮船公司拥有的轮船,“招商”是37艘;“长杭”是12艘;“源通”是12艘;“宁绍”是11艘。这要是全停泊在拱宸桥南,那气魄还是够时人瞠目的。

  坐船——

  去苏州买席子

  1956年,各轮船公司合并,内河港运公司成立。客运、货运就此分设。货运码头仍在大同街,客运码头迁往卖鱼桥。要赘言的是,如今卖鱼桥客运码头那组头戴铜盆帽、身穿长衫、拎了竹篾箱子的士绅塑像,表现的是民国人士,那应该是拱宸桥大同街原址的形象。

  在早,卖鱼桥客运站这一路叫“珠儿潭”,鳞次栉比的低屋。青石台阶的船埠头夹杂在民房中间,不少摇橹扬帆的乌篷船也停靠在此,客、货混泊。这些船埠头,有“一”字形的,台阶一级一级伸进水中;有“7”字形的,一块宽石板伸出,一侧向水中延出台阶;也有T字形。深挖扩建后的客运站埠头是“一”字形的,有19米宽,可停三层大轮船,需搭跳板上船。1964年,珠儿潭建起621平方米的候船厅,还有46米长的候船雨棚,竖起大字牌:“杭州轮船码头”,“码头”一说,真正名副其实。

  那时,杭州人说去卖鱼桥,几乎成了坐轮船的代词。尤其去苏州,当时的船票,3块钱,比起最慢的火车,要便宜一半。不但经济实惠,也少了去上海倒火车的折腾。那时是每天一班,下午五点开船,睡一觉,次日一早到苏州。

  那轮船的中舱与底舱,全是板条坐椅,铺了席子。这一路,好睡的船客直睡得一侧脸上布满席子印痕,所以,杭州人也称睏觉为“去苏州买席子”。

  香客——

  日呐哪大扈来咯?

  一直到70年代,杭嘉湖的乡民选择坐船外出,仍是极平常的。所以,能有意保存本文前说的那两张旧船票,可能就是烧香老太的箱底旧物。对这些老太来说,进一次杭州,或许是一生中的大事,船票值得“宝”似的珍藏。

  往往是蚕豆花儿刚开,她们来了,在卖鱼桥上了码头。这几乎是近百年来春天不变的风情,散客少,多以村为单位,一船一村,一乡组成一支船队,一条柴油机船打头,拖着十几条坐满人的驳船,机船上站一个拿喇叭的壮汉,喊着进码头的行话。

  下三府的运河支流多如人身血管,偏远乡村的,往往会带来历史在某一个角落的沉淀。她们穿蓝袄系红带,肩一只黄色烧香袋,头上插花,鞋上刺绣。走在街上,首尾相连,领头的总有一个“老江湖”,挥着小旗。早年也有过敲锣打鼓,当然,那不是张扬,而是胆怯,怕有人走丢或出事。譬如走到马路中间,见了汽车远远过来,大家又突然返回跑。歇脚的时候,最多的问候语是:“日呐哪大扈来咯?”(你们是哪里来的?)

  杭城的生意人历来有“三冬靠一春”的说法,也就是冬季的三个月,及不上烧香老太来的一个月。“下三府”的香客,个个要比“上八府”的出手大方。

  湖墅北路8号有一位箍桶匠宋坤祥,现在算来也该90多岁了。他曾告诉笔者,春时的香会,每一座寺庙前,各种摊位应有尽有。从二月十九的昭庆寺庙会,到十一月十五的海宁浒村庙会,一年里,宋坤祥去赶庙会,总要担了脚盆、水桶、水勺、锅盖,在卖鱼桥船埠头,上落个十七八回。

  桥名——

  有关一位衣锦还乡的达官

  卖鱼桥,在如今“信义坊”东侧,横跨曾经的余杭塘河。后来的湖墅路,以此桥为界,有“湖墅南路”与“湖墅北路”之分。桥下河水从西而来,东入运河。后来河断了,桥没了,入口处还在,即江涨桥的西南侧。在四百多年前的《西湖游览志》上,桥名很美,叫“归锦桥”——是一座石拱桥,有关一位衣锦还乡的达官。

  至少在那个时候,桥两头的“鱼市”已经出名了,乡民也称此桥为“卖鱼桥”。当然,不仅仅是卖鱼,桥两头还是闹市。有诗为证:“卖鱼桥下水平矶,鹅炙新鲜嫩又肥。五界庙前春戏散,蜜橙百果买包归。”五界庙,在卖鱼桥西面,深受乡民喜欢的不是庙里菩萨,而是常年锣鼓不断的戏台。戏台两旁的楹联是:“父老闲来消白昼;儿童归去话黄昏”,完全是一个“群众性”的娱乐场所。五界庙后来成了珠儿潭米业公所,那已是民国后的事情。

  笔者一直在想象,当年的卖鱼桥,是单孔桥?还是三孔桥?因为找不到相关记载。当然,石拱桥是肯定的。那时,从卖鱼桥到武林门,全是石板路。

  1913年4月30日的《申报》有报道,当时的卖鱼桥一路石板,但路、桥“破损厉害”,乡绅捐资补修,提出每过一辆人力车要“加洋五角”。可想而知,那时黄包车的硬胶轮在上下卖鱼桥时,是如何的络绎不绝。

  那时的卖鱼桥下,河水清清潺潺,五六米宽,埠头连了埠头,都是店铺的延伸。

  78岁的顾东华老人说,他从小生活在湖墅,懂事起,卖鱼桥下的河里就没有船只航行。推算起来,大约1937年左右。为什么有河没有舟船?因为石拱桥拆了,建了平桥。那是1928年7月,“江墅公路”建成,“北自拱宸桥湖墅起,南至江干三郎庙止”,这也是杭城南北向的最早一条要道。平桥与河面间隙小,船只无法通行。

  于是,一早卖农产品的乡船都汇集在了卖鱼桥东头的港湾、埠头。最热闹的,要数穿了蓝土布裙的男人,他们在一人多高的甘蔗船上,撒欢地吆喝。其次,卖活禽的船,鸡鸭们理直气壮地高叫,城里人两只三只地挑选。这时候,旧历新年就一天比一天近了。

  1953年,卖鱼桥再次改建,那是为了湖墅路的拓宽。不过,这一次的大手笔,是将一条运河支道填没了。

  1966年,随着莫干山路的扩建,余杭塘河的流水被截留在了莫干山路的西面,只留下了“余杭塘上”的地名。再后来,东面的湖墅路又拓宽了,“卖鱼桥”没了,只剩一道装饰性的石雕栏杆。直到改革开放初期,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卖鱼桥西的河道还在。和那一个全民经商的浮躁时代一样,一条没水的河道也沸沸扬扬了起来,满地都是商摊地铺,商品之多,足以和如今的钱江市场媲美。

  店铺——

  棉衣紧裹,深藏不露

  从卖鱼桥到老大关桥,旧时有九个“码头”(即船埠头)。以各码头的卸货所形成的行业,也成了分类清晰的同业店铺,如卖咸鲞的(湖鱼、江鱼腌制的都有),几家连在一起,米店茶庄、南北货店、杂货店、竹制品铺、手工艺铺都此邻彼接。

  如今的“信义坊”,只是一个凭吊,当年并无“坊”的说法。出名的是“三巷两弄”,即:信义巷、草营巷、豪潮巷、贾家弄、哑巴弄。它们或以深宅大院的富家出名,或以特色商铺著称。后者集中在其中两巷,即信义巷与草营巷,是卖鱼桥商铺的延伸。当然,这说的是买卖。至于茶肆酒楼、烟馆赌铺,夹城巷就是以它的“吃喝玩乐”著称了,因为它靠近老德胜坝,也算是“码头文化”的延续。所以,老湖墅人,并没有将它纳入正正经经的“三巷两弄”以内。

  信义巷与草营巷的店铺,不同于南方店肆的排门浅屋,它们极富北方商业的“棉衣紧裹”,深藏不露。大墙门外挂一块招牌,不识字的几乎会忽略而过。当您走进去时,才像进了“胡庆余堂药号”,里屋厅堂全是买卖所在。席子、碗盏、绸布、杂货、锅儿缸灶,一个墙门就是一爿商铺。运河的商业融合,从码头延伸,在此能见出南、北“商业文化”的不同。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卖鱼桥南的“大众布店”和“工农百货店”,货品的庞杂,似乎仍是以往的继续。不过,各种商品全要票证的年代,也让外乡农人们有了新的交易内容。那时候,他们划了小船泊靠在船埠头,用农产品与市民交换各种票证,像煞“地下党”的接头。

  卖鱼——

  全靠两张脚板一双肩

  既然是说卖鱼桥,当然得说说“卖鱼”。

  “湖墅八景”有“江桥渔火”一景。

  清代后期,现在的大兜路,因了众多的船埠头,更像一个农副产品的“超市”。鱼市、小猪行、孵坊(卖小鸡、小鸭、小鹅)以及水乡的地产,熙熙攘攘,天不亮已是人声鼎沸。

  六十年前,留在老人记忆中的大兜路,以鱼行最盛。“协昌”、“裕旭”、“协茂兴”三大鱼行以及十几家小鱼行,仍在演绎着“江桥渔火”的尾声。往往过了午夜,来自德清、塘栖、新市、菱湖、双林的鱼船到了。桅灯下,除了筐装的“鲜鱼”可直接抬上埠头,底舱的活鱼,都要用鱼兜噼哩啪啦地起舱,人呼鱼跃。

  鱼行的另一种闹猛是“开秤”。一支大杆秤两米来长,酒盅般粗,当鱼筐上了秤的挂钩,那秤杆是要由两个伙计用扁担抬起的。“唱秤”人唱着秤上的刻数,各鱼行都有不同的唱腔,估计是来自师傅的口传“音谱”。这一种“唱秤”,现在很少有人唱得出了。那“唱秤”的也好欺生,那些个体渔民,鱼没有分类,“唱秤”人一声“杂鱼十斤”和“鲫鱼十斤”,价格相差很多。

  除了记账的先生,鱼行的人都围了橡胶围裙,绑了橡胶鞋面,后来大多是高帮雨靴了。他们也有行规,待客亲和,哪怕渔讯大年,鱼虾多了,大热天也不会轻易拒绝收购。尤其“协昌”、“裕旭”、“协茂兴”三大鱼行,宁可蚀本也不压价,按常规收,然后腌制、晾晒。所以,当渔讯小年,小鱼行清淡了,三大鱼行生意兴隆照旧。

  鱼行的出货,靠的是鱼贩,饭馆大户只是“小头”。那走街串巷的鱼贩,近百斤的担子一挑,草鱼、鲫鱼、鳊鱼、鳙鱼,品种齐全,做的是住户家门口的生意,指望的是越挑越轻。肩上挑着担子,手捏一把芦苇草,赶蝇虫,也为换气通风。要是挑担中的木盆装了活鱼,那芦草也是覆盖物,走时不易晃出水来。

  有一个陈姓鱼贩后代说,那行当全靠两张脚板一双肩。当然,还得有保鲜手法:盛活鱼的木盆一筐最多放两只,水是鱼船上的原水。每当停下叫卖,得不时地拨洒盆中水草。凡是大鱼,尽快薄利出手,易死的总是它们。

  当年,杭城有一个专卖乌龟的老头,戴宽边草帽,挑一副筐。他的乌龟,也许是在各鱼行捡漏收得,也许是上了运鱼船挨家收购。老头卖的乌龟,甲壳圆润,黄里透黑,背上有十三块椭圆纹,浑厚得如同卵石。这种龟现在少见了,连浩荡的下渚湖中,都泛滥着外来的巴西龟。

  老头担子不重,在街头行走时,缩脖塌肩,叫一声“乌龟——”,拖了长音。

  1957年,大兜路各鱼行公私合营,成了“大集体”。“武林门外鱼担儿”,也就没影踪了。

乡愁

2014-05-02

  | 城垣记事 |

  林 之

  1979年回到杭州,上班的厂子在运河对岸,每天走过一座桥,熙熙攘攘,以为这就是卖鱼桥,不求甚解。问:“你们厂在哪里?”“卖鱼桥。”听的人立刻明白。好多年以后才知道,走过的这座桥叫“江涨桥”,所谓“江涨渔火”。据说始建于北宋,桥边有热闹的集市,南宋时就有“江涨东市”、“江涨西市”之称。

  而卖鱼桥在它的西侧,丁字形位置。看了曹晓波的文章才知道,早在1928年修大马路,拱桥变平桥。80年代初,河道早已干涸,桥下是热热闹闹的市场,挤挤挨挨的摊位,卖鱼卖肉卖菜还有百货。

  桥下没有水还是桥吗?叫了几百年了,即便没有桥,杭人依然叫着“卖鱼桥”,可见一个地名的生命力。

  那座桥,活在人们的记忆里。晚至上个世纪的70年代,卖鱼桥沿街尚有不少咸鲞店,有一位朋友幼时住在那一带,离家多年,仍然记得,空气里特殊的咸腥味。

  那种气味,就是他的乡愁。

发表于 2014-5-5 11: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多次在卖鱼桥坐轮船,那是一个回首不堪的时代。
发表于 2014-5-5 11: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乌程仔 于 2014-5-6 09:39 编辑

““日呐哪大扈来咯?”(你们是哪里来的?)”

[ze?nanodahrulege?]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1: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乌程仔 发表于 2014-5-5 11:29
““日呐哪大扈来咯?”(你们是哪里来的?)”

[ze?na?nadahrulege?]

实na哪荡户来个?
发表于 2014-5-5 16: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tjm1068 发表于 2014-5-5 11:39
实na哪荡户来个?

荡应该读dang啊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09: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乌程仔 发表于 2014-5-5 16:22
荡应该读dang啊

实na哪埭河来个?
发表于 2014-5-6 19: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吶法克鱿?
发表于 2014-5-6 21: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钱塘知府 发表于 2014-5-6 19:10
日吶法克鱿?

ze?na是你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8 22: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