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程仔 发表于 2009-5-2 16:11:28

苏州上方山的五通神

历史记载,苏州上方山上古代有一座五通神庙,被官府定为“淫祠”,后来给太守派人捣毁了。一般官府对地方神是加以尊重的,缘何此地却加以禁绝呢?我私下里怀疑五通神会不会是一种越人的信仰呢?

吴言吴语 发表于 2009-5-2 18:05:55

請先看一段古文,出【清】吴江人钮琇《觚剩》:

奏毁淫祠

  旧传明祖既定天下,大封功臣,梦兵卒千万,罗拜殿前,曰:“我辈从陛下四方征讨,虽没于行阵,夫岂无功,请加恩恤。”高皇曰:“汝固多人,无从稽考姓氏,但五人为伍,处处血食足矣。”因命江南家立尺五小庙祀之,俗称“五圣祠”。是后日渐蕃衍,甚至树头花前,鸡埘豕圈,小有萎夭,辄曰:“五圣为祸”。吾吴上方山,尤极淫侈,娶妇贷钱,夭诡百出。吴人惊信若狂,箫鼓画船,报赛者相属于道,巫觋牲牢,阗委杂陈。计一日之费,不下数百金,岁无虚日也。睢州汤公巡抚江南,深痛恶俗,康熙乙丑奏于朝而毁之,奉有俞旨。并檄各省如江南土木之俑,或畀炎火,或投浊流,五圣祠遂斩无孑遗。

一句话,闹得太过分了,影响到社会安定团结,又碰到了一个不怕鬼神的硬汉,一个字,毁!

吴言吴语 发表于 2009-5-2 18:45:27

汤斌资料



〖汤斌〗(1627-1687年)字孔伯,号荆岘,又号潜庵,清河南睢州(今睢县)人。出身阀阅旧族,父教甚严,八岁入塾,笃志圣贤之学,十五岁前读毕《左传》、《战国策》、《公羊》、《史记》、《汉书》等。崇帧十四年(1641)应童子试,以文章拔置第一。入清后,至南京七试,皆榜首。因无力纳银,弃科举之念。家境好转,在乡、州、府试中,连连中捷。顺治九年(1652)取中进士,康熙时,应博学鸿儒,名列甲等。授宏文院庶吉士,国史院检讨,潼关道副使,岭北道参政,翰林院侍讲,经筵侍讲,内阁大学士兼礼部侍郎,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为政简静,令出必行,复流亡,恤民隐,植纲常,兴教化,除耗羡,严私派,清漕弊,省狱讼,汰蠹役,杜请托,行保甲,革匣费,吏治为之一新。典浙江乡试,取贫寒子弟。受命纂《明史》,编明太祖本纪,裁定英、景、宪、考四朝圣训和历法,主纂《两朝对训》,任《明史》总裁。集资修睢州学宫,建绘川书院。入贤良词,后从祀孔庙。治道力主变通,认为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大贤而不能善治。修史应秉笔直书,勿事瞻顾。认为兴治化,在正人心,而正人心在崇经术。主张天下知性,不外仁义礼智,而虚无灭寂,非性。道不外人伦日用,而功利词章,并不是道。提倡经道合一,所谓道学,即六经四书之旨,体验于心,躬行而有德,并不在经书之外。离经书而言道,此异端之所谓道,外身心而言经,此俗儒之所谓经。强调事者必先明义利之界,谨诚伪之关,勿将讲论践履析而为二。主张不以人从属于天,而应从人事上知天,人事之外无天,不尽人事便是违天。认为程、朱是儒之正宗,欲求孔孟之道,而不由程朱,犹航断港绝潢,而至于海,不可得。又认为王守仁致良知是圣学“真脉”。谓《中庸》之博学将以尽性而至命;《大学》之格物,将以修齐治平。滞事物以为穷理,未免沉溺迹象,既支离而无本,离事物而致用,又近于坠聪默明,亦虚空而鲜实。反对顿悟,提倡渐悟,认为真积力久,顿因于渐,始能格物穷理。本来朱不言“顿”,王不盲“渐”,而在此予以调合。笃守程朱,亦不薄陆王,身体力行,不尚空论。以诚为本,以忠孝为先。论者谓其在清初显宦中讲学而能言行相顾,斌实佼佼者。著有《文集》、《洛书编》、《语录》等,后人辑为《汤子遗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州上方山的五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