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人 发表于 2009-2-23 20:24:13

国际母语日:方言是我们的母语,需要伟大复兴[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52da350100cbev.html

作者:裴钰


提要:
  方言是我们的母语,普通话不是我们的母语。对待母语,我们要热爱、复兴,不能止于保护。我要说,在现代公民社会的环境中,普通话推广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卓有成效的。方言是母语,需要复兴和热爱。而“独尊普通话,贬损母语方言”的庸俗达尔文主义,是没有前途的。
  不同地域的汉语,是汉语不同的方言。方言是不同地域内使用的汉语。方言是民族文化的标志,不是地方文化的标志,因为不存在着“中央文化”。
  我们对外反对英语的霸权,力主汉语的复兴;可是,对内,也一定要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推动方言的复兴,要提防少数语言工作者把普通话变成“语言霸权”。独尊”普通话,就意味着要颠覆语言的多样性,侵犯八成以上的人们的语言权利。

  “口音统一”,是源于基督教的神话,不是中国的传统

  官方语言对“国家统一”没有核心作用

  使用方言,是公民的权利

  “扼杀”方言的基础教育,不是“优质”教育
  普通话需要推广。方言无需推广,而是需要不压制、不歧视、不遏制,要“放任”方言的存在和发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普通话的目标是成为交际语言,而不是生活语言。
  庸俗达尔文主义者,认为语言是分先进和落后的,是分时髦和乡土的。语言文化是多样性的,从来不分什么先进和落后,语言也从来不是LV和狗不理包子的区别。这种庸俗达尔文主义的观点,一度被极少数文化偏见者所鼓吹,可是,并不为主流马克思主义者所认同,也遭到现代人文主义的反对。

  香港:母语保护和推广普通话的典范

  2月21日,是“国际母语日”,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关注母语、热爱母语、保护母语的纪念日。语言问题,是我们从事社会、经济及文化生活各种活动的核心。在语言问题上,推行“世界母语日”的目的,是“让每个族群深刻认识到各自母语的重要意义,逐渐引起国际社会关注语言多样性和使用多种语言的根基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语)
  推广普通话是正确的,但同时,我们需要方言的复兴,需要切实地加强方言教育和文化建设,千万不能忽视方言的文化作用。
  恩格斯所鄙视的那种“非黑即白”的机械唯物主义,现在在语言问题上泛滥开来,强调方言,就是对普通话的打击,把方言和普通话放到了极端对立的位置上,这是非常荒谬的。
  我们对外反对英语的霸权地位,力主汉语的复兴;可是,对内,也一定要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推动方言的复兴,要提防少数人把普通话变成“语言霸权”。
  我们为什么反对“独尊”普通话,因为,至今,根据调查,我国民众在家庭生活中只有17.85%的人使用普通话,普通话人数,还不到两成的人口。“独尊”普通话,就意味着要颠覆汉语的多样性,侵犯八成以上的人们的语言权利。

吴人 发表于 2009-2-23 20:25:12

方言是我们的母语,普通话不是我们的母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所倡导的“语言多样性”,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语言多样性”,还有一个国家内部的“语言多样性”。我们常常是忧虑英语对汉语的霸权侵害,加强汉语教学来抵抗英语的不良侵袭,以此来维护“语言多样性”,这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但是,我们常常忽略的是在国内实现“语言多样性”。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其实,汉语和方言的关系,延续几千年了,不同地域的汉语,是汉语不同的方言。方言是不同地域内使用的汉语。我们在出生之际,学到的汉语,不是汉字,而是方言。诚然,普通话作为当代汉语标准语的历史,只有53年,这个历史太短暂了。因此,方言就是我们的母语。

  我们在“世界母语日”,关注母语、热爱母语、保护母语,对方言的关注、热爱和保护,也就提到一个母语的层次上来讲,从文化版图来看,中华文化是多样性并存的,东北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陕晋文化、中原文化、巴蜀文化、闽浙文化、南粤文化等等,各个文化区地位平等,源远流长。

  我国也有七大方言区,如下:

  1.官话,或称“官话方言”等:指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湖北大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所使用的母语方言。官话大致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2.吴语,或称吴方言: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使用。
  3.客家话,或称客家方言、客语:在中国南方的客家人中广泛使用,包括广东东部、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广西东南部等地。
  4.闽语,或称闽方言:在福建、海南、广东东部、菲律宾、台湾地区、新马等东南亚国家与其他海外的一些华人中使用。狭义的闽南语,即闽台片闽南话,闽南语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广义的闽南方言还包括海南话、潮州话、浙南闽语等。
  5.粤语,或称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在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海外华人中被使用。粤方言是汉语中声调最复杂的方言之一,通常有九到十个左右。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
  6.湘语,或称湘方言:在湖南使用。
  7.赣语,或称赣方言:主要用于江西大部、湖南东南部。

  还有一些主要的方言区域,比如:

  1.晋语:在山西绝大部分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等地使用.
  2.平话:在广西的部分地区使用。
  3.徽语:在安徽南部及赣浙苏部分毗邻地区使用。

  以上几大方言区,是不同文化区域内的汉语。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代表的灿烂文明,是由汉字和方言共同承载的。我国从京剧,到地方戏曲曲艺,千百年来一直是由方言传承的(对戏曲曲艺进行“普通话”改造,只是53年来的事情)对于这些,我们无需赘言。

  谈到方言的母语地位,自然要涉及到普通话。“普通话”的历史是短暂的,1955年推行的“普通话”,至今只有53年多,太短暂了,并不能称之为母语。有的朋友认为“普通话”就是我们的母语,这个错误,显然无须反驳。这种错误的认识不仅荒谬,而且不利于以正确的文化形式,去普通话的推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认为:“各国政府在其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系统框架内和在行政管理方面,制定旨在确保每个国家的语言都能和谐相处并惠及彼此的措施。”语言是不分国界的,而每个国家都要保证内部多样性的语言“和谐相处,并惠及彼此”,既是指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也是指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

  普通话是工具语言,是交际沟通的一种工具。我们正确认识普通话,要反对少数人把普通话变成语言霸权。这些想把普通话搞成“语言霸权”的人,总会高高祭起“口音统一”的旗帜,认为口音统一有利于大一统国家,其实,这个高帽是荒谬的。我们纪念联合国倡导的世界母语日,就结合联合国相关的国际公约来分析,我们是从现代人文的视野来看待问题。

吴人 发表于 2009-2-23 20:26:04

“口音统一”,是源于基督教的神话

  有的朋友认为,使用一种语言、一种口音,会加强人们的沟通和团结,这个观点,有不少朋友信以为真,可是,鲜为人知的是,“口音统一”只是源于基督教的教义,只是基督教教义上的一则神话传说而已。《圣经》创世记第11章记载,远古的人们只说一种语言,连口音都是一样。当时人类准备联合起来兴建一座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耶和华打乱了人们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遂流产。

  由这个基督教的教义衍生的理念,就是破坏语言的同一性,就会破坏人际的沟通,要建立人们的相互沟通,就要使用一种语言、一个口音。

  这种基督教的教义,并不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都知道秦始皇,他在构建设计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的时候,做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度同衡,钱同币”,这些政策是大一统中国数千年的基石。但是,秦始皇没有做的一个事情,就是“语同音”,没有要求国人在生活中说话的口音必须是一致的。明朝推广的是官话,是流行在官僚阶层的语言,并没有打击方言,并没有把官话变成生活语言。

  我们在今天的中国,是遵循基督教的神话教义,还是遵循我们民族历史上的历史经验?是宗教神话指引下的文化政策,还是人文理性指引下的文化政策?


官方语言对”国家统一“没有核心作用

  对方言的误解,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方面,就是部分朋友错误高估了官方语言对“国家统一”的作用。而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使用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官方语言,他们的国家统一并没有采用多种官方语言而发生损害。更何况,有的国家根本不从法律上规定“官方语言”,而这些国家的统一和治理,都是很出色的。没有官方语言的国家有英国、美国和瑞典

  英国的语言分布:
  康瓦尔语(在康瓦尔)(少数族裔语言)
  根西语(Dgèrnésiais)(在根西岛)
  英语(在安圭拉、百慕大、英属印度洋领地、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直布罗陀、根西岛、泽西岛、蒙特塞拉特、北爱尔兰,皮特凯恩群岛、圣赫勒拿岛、苏格兰、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和威尔士)
  法语(在根西岛和泽西岛)
  爱尔兰语(在北爱尔兰)(少数族裔语言)
  泽西语(Jèrriais)(在泽西岛)
  皮特凯恩语(在皮特凯恩群岛)
  低地苏格兰语(在北爱尔兰和苏格兰)(少数族裔语言)
  苏格兰盖尔语(在苏格兰)
  威尔士语(在威尔士)
  英国没有官方语言,也就是通过法律确定的国家语言,英语只是事实上的一种“官方语言”,在法律上确保各种语言的平等地位。

  美国的语言分布:
  加罗林语(在北马里亚纳群岛)
  查莫罗语(在关岛和北马里亚纳群岛)
  英语(在阿拉巴马州、阿拉斯加州、美属萨摩亚、阿肯色州、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州、佛罗里达州、乔治亚州、关岛、夏威夷、伊利诺州、印第安纳州、艾奥瓦州、肯塔基州、路易斯安那州、麻萨诸塞州、密西西比州、密苏里州、蒙大拿州、内布拉斯加州、新罕布什尔州、新墨西哥州、北卡罗来纳州、北达科他州、北马里亚纳群岛、波多黎各、南卡罗来纳州、南达科他州、田纳西州、美属维尔京群岛、犹他州、维吉尼亚州、西维吉尼亚州和怀俄明州)
  美国没有官方语言,也就是通过法律确定的国家语言,英语只是事实上的一种“官方语言”。在法律上确保各种语言的平等地位。

  瑞典的语言分布
  芬兰语(在耶利瓦勒(Göllivare)、哈帕兰达(Haparanda)、基律纳(Kiruna)、帕亚拉(Pajala)和附近地区)(少数人口的语言)
  罗姆语(历史上少数人口的语言)
  萨米语(在阿尔耶普卢格(Arjeplog)、耶利瓦勒(Göllivare)、约克莫克(Jokkmokk)、基律纳(Kiruna)和附近地区)(少数人口的语言)
  意第绪语(历史上少数人口的语言)
  瑞典没有官方语言,也就是通过法律确定的国家语言,英语只是事实上的一种“官方语言”。在法律上确保各种语言的平等地位。

吴人 发表于 2009-2-23 20:27:33

有助于“大一统”的语言,到底是怎样的

  很多国家采用多种官方语言,而美英瑞典,则干脆不从法律上规定官方语言,可见,官方语言对国家统一和治理,没有核心作用。不在法律上规定一种语言为国家语言,或者在法律上根本不规定国家语言,一样可以维系国家统一和治理。

  那自然会有很多朋友问,有助于大一统的语言,到底该是怎样的呢?我们看待文化问题,一定要放弃封建文化的方式,一定要放弃文化沙文主义的方式,而要使用现代人文的方式。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是这样解释的,当今社会走向多样化,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发展中的文化特性,必须确保群体和人的文化特性并存,同时,彼此和睦相处。增强社会凝聚力、民间社会活力,以及维护和平的可靠的保障,来自于“所有公民的融入和参与的政策”,这种政策必须确保文化特性的存在。

  这就是说明了所有公民融入和参与,并且确保文化特性的文化政策,才会对国家统一和治理,起着积极的作用。

  如今,我们推广普通话没有错,但问题是,我们对方言的保护不够,热爱不够,传承不够,鄙视方言、轻视方言、废弃方言,现今,从政策层面和具体实施层面上,只有保护的态度,并没有保护的具体措施,务虚,而不务实,并不能够从实际上确保各个文化地区方言的“文化特性”,还没有做到普通话和方言的“和睦相处 ”。

使用方言,是公民的权利

  根据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3条和第15条所规定的文化权利。每个人都应当能够用其选择的语言,特别是用自己的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创作和传播自己的作品。

  使用方言,不是可耻的,而是正当的,不是无知的,而是在行使自己的权力,说方言,用方言交流,欣赏地方戏曲,都是在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

  有的朋友叫嚣要废除方言,甚至指责方言是低俗的,粗鄙的语言,是经济落后、老土的代名词,在不少影视作品里,高大全的英雄楷模形象,均说标准的纯正普通话,而落后分子、小市民、农民工、下层人员,都是用方言,这就把语言等级化,贵贱化了,把普通话和方言分出了高低贵贱,把人的权利分出贵贱,这是多么荒唐的文化形象。更为荒唐的是,有些影视剧作品,把历史人物的方言口音也统统变成了普通话,比如周恩来总理那悦耳、亲切的口音,生硬地变为普通话,抹去了历史的真实感,以及那份铭刻在全国人民心中的语音记忆。

  推广普通话是必要的,必须的,但一定不能对方言进行“口音歧视”,要保障公民使用方言的权利。

“扼杀”方言的基础教育,不是“优质”教育

  联合国的相关条约还有一条规定:“每个人都有权接受充分尊重其文化特性的优质教育和培训;每个人都应当能够参加其选择的文化。”

  我们的教育和培训,必须尊重受教育者的“文化特性”,中小学教育中推广普通话没有错,没有问题,但,实事求是地说,对方言的尊重并没有做到位,语文教学片面注重工具语言的教授,只加强了“文化共性”,而大大忽视了“文化特性”,教导孩子们说普通话,这是正确的,但没有教导孩子们要热爱家乡话,要尊重家乡话,明确引导孩子们既使用普通话,又可以使用方言。本来,国家和政府只是把普通话当作一门交际性的语言来做推广,而少数教育工作者却把普通话歪曲地理解为“生活语言”,引导孩子们超越了交流的范畴,而在日常生活里不说方言,而说普通话。这种把方言扼杀,把普通话变为“生活语言”的教育,不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优质教育”,这是让我们极端忧虑的。

挽救传统戏曲曲艺的新思路

  联合国的相关条约规定:“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象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中国传统的戏曲曲艺,在当下面临着极其尴尬的处境,特别是地方戏曲曲艺。而其最大的忧患则是观众的流失,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观众的流失,过去我们总是批评戏曲的题材老,人员老,剧本老等等,其实,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戏曲本身,而是,方言地位的沦丧,方言处于语言的边缘位置,地方戏曲也就随之衰落。青少年 “看”不懂地方戏曲,其实是“听”不懂,母语水平的匮乏,造成了母语文化的苍白,听不懂方言,也就无法理解地方戏曲。如果说,汉字改革不当,会造成葬送传统文化,那么,方言改革不当,就会葬送中国的传统戏曲曲艺。

为后代着想,就要“放任”方言

  联合国公约里,还有一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方言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要保持目前语言领域的多样性,我们必须予以承认。

  我们应该鼓励基础教育的教师,用普通话和方言教学,既可以说普通话,也可以说方言,语文教育要突出表明“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幼儿园语文教育中,如果不保证方言教育,那么就不是“优质”教育。

  普通话需要推广,但是,方言无需推广,而是需要不压制、不歧视、不遏制,要“放任”方言的存在和发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庸俗达尔文主义者,认为语言是分先进和落后的,是分时髦和乡土的,这种荒谬的理念,早就遭到了现代人文的否定。语言文化是多样性的,从来不分什么先进和落后,语言也从来不是LV和狗不理包子的区别。这种庸俗达尔文主义的观点,一度被极少数的文化偏见者所鼓吹,可是,并不为主流马克思主义所接受。

香港地区:母语保护和推广普通话的典型

  我们来看香港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有人说香港是特区,有特殊性,不能做例子。可是,从文化上来看,香港地区有这样几个特点:

  1.很好地贯彻“文化多样性”的原则,事实上,普通话从1955年推广以来,由于历史太短,国内还没有出现过一个地区,只说普通话,方言文化已经死掉。所以,事实上,“方言区”并没有质的改变。
  2.语言是公民权利,选择使用某种语言,说方言,还是说普通话,都是个人选择,社会和地区政府尊重这种选择。这一点在香港地区达成共识。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2006年中期人口统计简要结果,其中有一段是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我认为值得借鉴。


  据统计,广州话是香港家庭最常用的语言,大约91%的五岁以上人口在家中以广州话交谈。大约40%的人口报称以普通话为最常用的语言或能说这语言。

  91%的五岁以上人口在家中以广州话交谈,这体现了方言作为生活口音的属性;而大约40%的人口“最常用”或者“能说”普通话,这体现了普通话作为交际语言的重要作用。在生活中使用方言,在交际中使用普通话,两者彼此和谐的相处模式,通过这两组数据,就可以一目了然。

  值得我们反思的是,91%和40%这两个数据看似非常矛盾,其实,问题是,我们对普通话推广有着怎样的期许?普通话推广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我以为,普通话的目标是成为交际语言,而不是生活语言。香港的例子说明,普通话作为交际语言,这个定位才是准确的。2006年,四成香港人会说普通话,这就是普通话作为交际语言的最好的收获,是一个非常好的典范。

  因此,我要说,在现代公民社会的环境中,普通话推广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卓有成效的。方言是母语,需要复兴和热爱。而“独尊普通话,破坏母语”的庸俗达尔文主义,是没有前途的。

吴人 发表于 2009-2-23 20:27:58

裴钰介绍,裴钰是谁,裴钰简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2059510100b1rw.html
   裴钰是本名,实名博客,文化学者,资深传媒人,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曾经服务于电台、出版社、报纸和杂志,目前,致力于中国历史和现代西方思想史研究。目前关注中国当代文化的重建工作。专著《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等。对当代中国文化形态,保持着多元化的人文批评角度,所著文章在海内外引起较大的关注。
個人網誌 http://blog.sina.com.cn/pyu2008

钱塘知府 发表于 2009-2-23 20:55:56

搞语言大一统的人是要受到上帝的惩罚的,阿门

alexczar 发表于 2009-2-23 22:49:30

6# 钱塘知府
愿上帝保佑吾等之母语

热度 发表于 2009-2-24 11:38:02

路漫漫:toohot:

吴人 发表于 2009-5-3 18:33:39

裴钰:没有多样就没有全球化

2009年04月24日 18:40 来源:北京晚报 

  语言教育的核心不是交流

  我们认为语言教育的核心功能不是交流而是文化传承,举例来说,世界语已经有100多年了,它的初衷是实现世界的“语同音”,交流第一。但现在世界语人口超不过2000人。世界语本想取代英语、汉语等,却失败了。

  只要地域文化存在,方言一定存在,普通话是一种交际性的语言,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语言。普通话历史短暂,我们现代白话文的历史也很短暂。语言教育首要目的是把民族的文化特性传承下去,仅仅为了交流是低层次的。这里有几个详细的例证。走:古义是奔跑。普通话:步行;粤语中,走=奔跑。

  普通话:吃=粤语:食;普通话:喝=粤语:饮;普通话:是=粤语:系。

  粤语:佢(东晋南朝的用法);吴语:渠(东晋南朝的用法);普通话:他。

  我可以接受普通话教育,可以接受方言教育,作为受教育者,我们可以有选择的权利。学生们可以不做出选择,但当他们想要选择的时候,可以满足他们,满足他们的方言学习的要求。现在的普通话推广非常好!但是方言保护不足。方言是生活语言,普通话是交际语言。我一直在讲幼儿教育,没有涉及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因为普通话作为一种技能,学生需要它。但在幼儿园里,这就需要处理好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

  从现代人文的角度来讲,你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不是为了现在而保护,而是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而保护。联合国有关的公约:“文化多样性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如果在幼儿教育中不压制,不排斥它的话,那么方言就会自然而然地发展。

  普通话和方言有什么区别。很简单,方言也有沟通的作用,第一是地域沟通;第二是情感的维系;第三是生活语言,我们在生活里使用方言,这是一个历史,也是现实的反映;第四,它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

  香港语言教育的“成功”

  我们讲汉语的语言,有两大块:普通话是交际语言,方言是文化传承+生活语言,两者合二为一,就是汉语语言。我们应当把普通话推广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2006年香港居民5岁以上人口的生活语言统计,91%的人说广州话。作为生活交流,9%的人用的是普通话、英语和其他的方言。交际语言的统计,我们会发现:使用普通话的是40%,其他60%,1997年回归之后,我们在香港推行的语言政策是无为而治的政策。香港是一个标准的普通话推广的典范,它正确推广了普通话,把普通话当作交际语言来对待,生活语言还是广州话。香港的例子说明,我们的方言教育,和普通话教育是可以保持平衡的状态,和谐并行的。注重母语保护,也能保障普通话的推广。

  普通话是可用的,方言是可爱的,我们爱语言,归根到底是爱它的地域文化,北京话对于我来讲是可爱的,我要在北京长期的发展,肯定要和北京文化和解,你不爱它怎么行?方言不是大熊猫,把方言保护成DVD、保护成光盘。这不是文化保护。对方言,必须要热爱,如果你不热爱,你会发现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心灵是没有“根”的。

  民族文化是多样性的文化,在北京,所以传承的自然是北京的地域文化,不可能传承南粤的文化。没有这些文化土壤,文化环境就不存在,也谈不上继承跨地域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一个概念上的,具体实践层面的,就是要传承你所在的地域文化。

  星巴克+老舍茶馆

  我还要说一个重要的话题,全球化和多样化。有人问我,方言教育是不是逆潮流?因为现在各地的沟通很紧密,中国正在实现一体化,这个多样化和全球化是不是矛盾的?

  没有多样性就没有全球化,全球化的概念是外来的文化要进入到本民族的地域之内。比如,我们在北京有话剧,甚至有小剧场演出,包括个别放原版的外国电影,这些外来的文化进入北京,我们有多样性的文化政策,打开了门,全球化才会进来。

  如果没有多样性就没有全球化,多样化是全球化的前提。我们强调全球化,因为全球化是现代人文主义的目标,如果北京没有西方文化的影响,你会发现北京是一个单一,一个苍白的地方。这个文化环境就不是现代的文化环境。现代人文讲究多语教育。现在仅仅是把英语引了进来,德语、日语、法语教育还远远不够。

  我们的社会文明的程度,不仅仅是体现在单语水平上,还要体现在多语的水平上。当然,现代人文的全球化,不是霸权化。传播汉语,是给其他国家的人提供汉语学习的权利,而不是用汉语来统一全世界。

  坚持多样化就是迎接全球化:文化的特性就是要迎接多语教育。方言教育搞不好,外语教育也肯定搞不好,因为这是在搞文化封闭和单语教育。

  多样化,当然不是一个城市有星巴克代表西方文化,老舍茶馆代表民族文化,这个城市就是国际化了。方言就是文化多样化的标志,我们判断一个地区的文化,不是按照明信片、照片上的样子,而是按照这个地区的文化系统来看。北京有北京文化的教育系统,也有各种民族艺术传播的空间,关键是,要从政策上来认可和保障多种民族艺术的传播、生存和发展,所以才说北京是一个国际化多样化的城市。

guglielmo 发表于 2009-5-3 20:18:39

爱我吴语,爱我家乡

鹦鹉洲散客 发表于 2013-4-3 10:02:09

爱我乡土,爱我江南文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际母语日:方言是我们的母语,需要伟大复兴[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