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人 发表于 2006-7-24 07:41:03

耐人寻味的巷俗闾谚(钱乃荣)

·http://ishanghai.online.sh.cn 2002年12月12日 21:02:38

--------------------------------------------------------------------------------

    上海正处农业社会时,民间谚语特别多。一种是"气象谚"和"农事谚",现今城区内"农事谚"很少听说,"气象谚"只有少数还在传说,但在郊县使用还很普遍。如说雨水分布的:"邋遢冬至干净年,干净冬至邋遢年。""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说明风雨的:"东北风,雨太公""三朝雾露发西风"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勿多。""太阳颜色黄,明日大风狂。"预测晴雨的:"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云朝东,车马通;云朝西,披蓑衣;云朝南,雨涟涟;云朝北,好晒谷。""乌云结得高,明朝晒断腰。""早晨毛头霜,隔日天气晴。"许多气象谚语都是上海地区人民世代生活经验的总结,如"东风两头大,西风腰里粗。"这个谚语是说:春天的风大都为东风,早上和晚上比较大,容易使天气转阴或雨;如吹西风,一般在中午较大,傍晚时就会减弱。春天吹西风,天气较干燥,不会下雨。观察物象,也能了解天气。"蜻蜓满天飞,要落雷阵雨。""蚂蚁结群,明天勿晴。""乌龟看天,天气要变。""芦花秀,早夜寒。""农事谚 "往往与时令天象有关,如:"三伏勿热,五谷勿结。""天浪鲤鱼斑,明朝晒谷勿要翻。"还有一种是"卫生保健谚",有说明常识的:"白露身勿露","心定自然凉","药补勿如食补","饭后百步,勿上药铺";有经验性总结的:"春要焐,秋要冻,一年四季没病痛。""人勤病就懒,人懒病就勤","食勿言,卧勿语,酒勿醉,色勿迷","天天困,眼睛肿;天天坐,腰背痛;天天立,腿脚重;天天动,筋骨松"。"三天勿吃青,眼睛冒火星。"也有劝戒性的:"宁吃四两,勿吃半斤。""气气闷闷成毛病,嘻嘻哈哈添寿命。""裤带越长,寿命越短。"有说明人生生理规律的:"二十勿发,三十勿长。" "字怕上墙,人怕上床。""树从根老,人从心老。"人生的哲理就从平平常常的零言碎语中道出。养生保健与人的一生息息相关,这些谚语是长期得到验证的结论,等于是求医治病外的又一部民间口传医书,听听带有俚俗性的养生经也能使长久困于书斋的人感受一点沃野之气。

    世代流传于民间的"社会生活谚",上海人称之为"老古闲话",现在上海人的口中依然流传,虽是闾巷俚俗,然其描摹之深刻,趣味之浓郁,字句之通俗,或寓劝惩,或杂诙谐,相传民间,为人民喜闻乐见。过去有些文盲虽不识字,但往往口中谚语连珠呼出,出经验,出哲理,风土人情,耐人寻味。

    开埠前后的大量谚语,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反映了农业社会中的社会风貌和思想意识,语句上也反映了旧上海话的特点。比如:"出门一里,勿如屋里","吃尽滋味盐好,走尽天边娘好","金窠银窠,勿如屋里只狗窠",表现了闭塞自足不求发展的农民意识。"千算万算,勿如老天一算",表现了人们在天灾面前无能为力的叹息。"碗底朝天只只空","半夜困拉借身边,半夜困拉债身边","穷人生病,阎王讨债",形象地描绘出穷人的困苦境地。"天浪呒没跌杀鸟,地浪呒没饿死人","天无一直雨,人无一世穷",又反映了穷人幻想找到活路,指望否极泰来的良好心愿。"痴子望天坍,穷人望命反",表达了穷人对幸福生活的空向往。"雨落勿登高墩,穷人勿攀高亲",告诫穷人穷得要有志气。"吃勿穷,着勿穷,算计勿通一世穷","扳节头,过日脚",歌颂了勤俭持家的优良民风。"日图一顿,夜图一 ",鞭挞了得过且过的懒汉思想。"上勿欠官粮,下勿欠私债",表达了农民向往和追求一种理想的世外桃源式的生活境界。

    随着商业社会的形成,有一部分谚语使用频率升高,有的谚语的常用场合或言下含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小钿勿去,大钿勿来",着眼商业前程,愿下血本;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比喻顺势开展商务或办事;"螺丝壳里做道场",形象描绘上海人即使在局促的寸金之地也办厂做精密仪器的聪明才智和适者生存的能力;"略知百行,勿如精通一行",表达了中小商人钻通技术凭手艺吃饭的职业精神;"勿怕勿识货,就怕货比货",表现了生产器物合用、商业行为合理的求实道德;"工夫卖铜钿",既指时间、劳力就是金钱,又指公关周旋换来生意;"一钿勿落虚空地。"说明做生意必须有利可图和精明;"靠人侪是假,跌倒自家爬", 歌颂不依赖别人,即使受挫也要自力更生的硬骨头精神。"狮子大开口",比喻要求高,胃口大,或者夸大口,常用于对对方提议的暗自吃惊;"阿木林关进",嘲笑失算者受骗上当;"有饭大家吃",提倡生意一起做,有福同享;"买卖勿成仁义在",主张商场宽容互让心胸旷达;"一拳来,一脚去",反映利益争夺的白热化;"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描绘商场上竞争兼并的你死我活景象;"铜钿眼里千跟斗",既可讽刺重商重利、见钱拜倒、走不出金钱圈子的发财迷,现在又可用作善于支配手中金钱精打细算设法挣钱的比拟;"有钱能使鬼推磨",则是对金钱万能迷人心窍的讥刺;"铜钿银子,生勿带来,死勿带去",又是对金钱的鄙视和揶揄。"羊毛出拉羊身浪。"常用在指化去的钱财自可从与之有关的生意上得来;"有借有还,再借勿难",言简意赅地说明商业社会里互相资助的准则;"远亲勿如近邻",说明社会关系已走出家族为基础的封闭社会;"男做女工,越做越穷",指出工业文明对人的分工更为精细,男子应化出更多时间从事更精细的工作,努力挣更多的钱。"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明时间就是金钱。

    不少谚语在抨击不良现象、赞扬优良品质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战斗力。比如:"爬得高,跌得重",是嘲笑不择手段往上爬的人;"自扳砖头自揢脚",讽刺一心害人者的自作自受;"叫花子勿留隔夜食",抨击吃光用光的懒料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形象地批评寄生生活者;"一只嘴,两爿皮,话好话坏侪是伊",指斥某种人善于狡辩;"一心勿能两用",告诫人做事要集中注意力;"求人勿如求己",赞美自力更生精神;"千朵桃花一树生",教育人们兄弟姐妹要和睦;"圣人也有三分错","东耳朵管进,西耳朵管出",主张人们宽容;"叫人勿折本,舌头打个滚",提倡礼貌待人;"篱笆扎得紧,野狗钻勿进",提倡对自身的严格要求;"若要人勿知,除非己莫为",主张慎独不做亏心事;"马屁拍足,苦头吃足",说明能媚己者必能害己;"跌得倒,爬得起",夸赞转机灵捷。

    最有教育意义的谚语是大量的训戒谚。如"做人勿贪心,家富靠手勤。"告诫人们勤劳发家不贪不法之财;"行得正,立得正,哪怕和尚尼姑合板凳。"说明心正自敌闲话;"一动勿如一静"主张审事动作;"吃人个嘴软,拿人个手短。"说明受贿就得为人办赃事;"十只节头只只痛。"是说每个子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若要天花粉,采起杜瓜根。"说明做事的寻根重源原则;"吃人一口,报人一年。"主张重报人恩;"越困越懒,越吃越馋。"劝导慵懒者改变生活方式;"功夫要拼,时间要争。"引导人们奋力拼搏;"蜘蛛丝扳得到石牌楼",说明弱者有决心可以战胜强者;"做事要顺人心,讲话要凭良心。"则是为人立则。

    男女恋爱婚嫁方面的谚语,反映出包括性心理在内的各种心理。如喜爱年轻细嫩的:"自古嫦娥爱少年。""十八岁姑娘一朵花,三十岁姑娘豆腐渣。"说明男女不同性向的:"男想女,隔座山;女想男,隔层纸。"巧说婚姻择偶的重要的:"嫁得好,哈哈笑,嫁勿好,双脚跳。"说明性生活的深远意义的:"一夜夫妻百日恩。"指出情人本质的:"家花勿及野花香,可惜野花勿久长。"说明爱情专一性的深邃的:"勿怕身隔千里,就怕心差毫厘。""有情哪怕隔千里,无情哪怕门对门。"说明爱情的力量无可阻拦的:"男有心,女有心,铜墙铁壁钻得进。"说明择婿惟贤的:"勿贪门前十亩田,只贪女婿出人前。"说明择夫貌俊有才的:"勿贪金,勿贪银,只贪丈夫俏玲玲。" 说明首选家风的:"造房子看梁,讨新妇看娘。" 说明贫富转移与嫁娶择偶之间的微妙关系的:"嫁囡要嫁暴发户,讨新妇要套败落户。"说明爱情的纯洁性的:"三两黄金买勿到,四两茶叶定终身。"说明门当户对总有配对的:"破扫帚配齾畚箕。"说明新婚甜蜜的:"乡下小夫妻,步步勿脱离。"说明夫妻争吵寻常转瞬和好的:"船头浪相骂,船肚里白话。""天浪落雨地下流,小两口打架勿记仇。"说明女人花七花八的:"小囡口里讨实信,女人面前看功夫。"表现常见的亲新娘忘老娘的:"衔牢奶头嫡嫡亲,有仔娘子黑良心。 "表现未得已得的不同心理的:"勿有新妇要新妇,有是新妇骂新妇。"形容岳母爱婿心理的:"丈母娘看女婿,铜勺铲刀像做戏。"

    上海还有一些描写上海的风土谚,如"金罗店,银南翔,铜江湾,铁大场。"是对比北部上海四大名镇的富荣程度的;"金铃塔,塔金铃,三月十五撞金铃。"是唱趋向龙华赶庙会的得意的;"白相要到大世界,三日三夜看勿罢。"是歌颂"大世界"游乐之盛的;"若要苦,杨树浦。"是写工人住宅区劳动、生活之苦的。

    形象生动又是谚语的突出特点,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深奥的事理浅显化,生活知识情趣化。"伸头一刀,缩头一刀",表明不可避免;"老螃蜞打洞,小螃蜞受用",形象地描绘了儿辈坐享祖上之福;"小狗跌辣污坑里。"比喻可尽吃尽享受;"面皮老老,肚皮饱饱。"表示不怕羞才要到东西;(以上两条多用对孩子)" 马屁拍辣马脚浪。"指拍马而适得其反;"暴躁个人跳辣叫,智慧个人坐辣笑。"对比两种人处事姿态十分传神;"三只节头捏田螺。"比喻稳稳抓住;"七石缸里撩芝麻",比喻难乎其难;"万宝全书缺只角。"指聪明人偶尔失误,人无十全;"刮辣松脆,檀香橄榄"是说说话或性格十分爽快;"笑嘻嘻勿是好东西",用于戏言或忠告两可,警惕对手心怀歹意;"老鬼勿脱手,脱手勿老鬼。"回环地说明精明的人不把到手的东西轻易放掉;"牵丝扳藤牛皮糖"形容拖拖拉拉慢吞吞;" 锣鼓响,脚底痒",形容行为心役之貌;"若要俏,冻得括括叫。"讽刺爱美姑娘;"瞎猫撞着死老虫",比喻碰巧幸运得胜;"象牙筷浪扳皵丝"、"豆腐里寻骨头",表示对找茬儿的憎恨;"鱼勿动,水勿响",比喻事有蛛丝马迹;"搓搓圆,捏捏扁"形容任凭摆弄;"拆东墙,补西墙。"比喻顾了这儿,顾不了那儿;" 吃光用光,身体健康。"可用作劝人想得穿些;"侬客气,我福气。"是说对方谦让我正好接受;"送佛送到西天",预言帮忙到底。

    谚语之所以至今在民间使用还很活跃。正在于它浅近通俗的直率口语形式,典型经验的形象格式化,以及幽默锐利的语锋。不过,谚语是靠积累而丰富的,在漫长的农业社会里形成的那些上海谚语慢慢随着社会的脱胎换骨而消亡了,新产生流传的谚语多带有新上海人思维的活跃性。

 
作者:
来源: 钱乃荣

lmhmylsq 发表于 2008-4-18 12:35:09

恩,真佬是个,只不过好欣套说法现在都不说咧。怀念中!

mandarin 发表于 2008-4-18 12:42:51

远远看成巷俗囧谚

:plotting:

大椿 发表于 2008-4-19 12:43:28

钱乃荣此类文章弗少,多佳作。

想问问!各位听说过“一钱弗落虚空里”吗?

人人头 发表于 2008-4-19 13:55:20

当中的那个字读"h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耐人寻味的巷俗闾谚(钱乃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