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rend 发表于 2008-6-10 09:20:29

透视绍兴方言 文化的积淀

转自:http://library.sx.zj.cn/peixun-001-001.asp?id=1658&dcid=364绍兴图书馆版权所有

主题:语言的化石   文化的积淀
               ——透视绍兴方言
主讲人:王敏红(绍兴文理学院 副教授)
时 间:2007年3月25日




王敏红:今天讲座的题目是“语言的‘化石’ 文化的积淀——透视绍兴方言”。题目有点大,涉及语言、文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今天时间有限,我们只能从某些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先讲“语言的‘化石’”。
  为什么说绍兴方言是“语言的‘化石’”?“化石”首先是古老的,绍兴方言也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古老的语言。她的源头,是古越语。早在距今约七八千年到一万年的新石器时代,在绍兴这片土地上,就有了祖先们生活、劳动的足迹,而且已达到相当的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是於越族人。於越族是个古老的民族,究竟起于何时,难有文献考证。对于於越这个部落,传说很多,最有名的要数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大禹治水经过绍兴,用疏导的方法驱走滔滔洪水,让越人回到了祖辈的故土。绍兴至今有纪念大禹的禹庙和禹陵,祭禹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了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在被吴国释放后,卧薪尝胆,建都绍兴,号称“大越”,绍兴成为越族的经济中心和部落中心。而这时祖先们使用的语言,我们称为“古越语”。绍兴地处越中,又是越国故都,其方言的源头当是越语无疑。在现在的方言构成中,就有古越语的遗留,如陈桥驿先生指出绍兴话中表示“非常”的副词“奈格奈格”就是;“二”读“ni”,也是越语。还有“句践”是越语,“会稽山(即茅山)”是越语,“干将”、“莫邪”越语语义分别为“铁匠”、“妻子”,这也是越语。但由于可稽考的资料比较少,在越语的认定上有相当的困难。
  勾践后来打败吴王,越国大盛,迁都琅琊,一度称霸中原,越人开始第一次移民,越族部落本身与周边部落,特别是中原汉族相融合。由于汉族的强大,越语受到汉语的冲击,被汉语所逐渐同化。此后,秦始皇强迫越人迁徙,又驱赶某些北方汉人到越地,这是越人的第二次移民。到了南北朝时期,特别是永嘉之乱后,晋朝政权东迁,中原士民大量南迁,会稽成为南方重邑,一时成为权贵云集之地。南北朝之初,山阴县已经号称“海内剧邑”,非常繁荣。这是绍兴历史上的第三次大移民,是越族与中原汉族的又一次大融合。至南宋时,赵钩的偏安江南,绍兴成为一度临时首都,北人也大量进入绍兴。这样经过历代的数次移民,越地的人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方语音不断融化着越音,越族的语言以及文化传承渐渐与汉族融合,直至被汉族彻底地同化。因此,绍兴方言的另一个源头是古代汉语,而且实际上古代汉语成为绍兴方言的主要源头。
  所以在现在的绍兴方言中,有大量古汉语的留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发音古。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在普通话中已消失的入声字,在绍兴方言中仍完好地保存下来。如“一”、“十”、“国”、“合”、“不”、“获”、“屋北鹿独宿”。发音短促、下沉。
  2、文字古。绍兴方言很难记录,为什么?其中一个原因是有许多古字,这些古字在古代也可能是僻字。如:如“(臭+害)(臭+柰)”,表示味道濇舌,一般人很难会写;又如绍兴话把“闪电”称为“矆睒”,但这两个字也不容易写出,通常据音而写成“霍闪”;又如“(氵+戽)(义‘洗’)”、“(上將下足)(义‘跑’)”、“囥(义‘藏’)”。有些字甚至在古代汉语中也不常用,属于古僻字,如“(上口下又+頁)”指强把头或物没入水中,绍兴话中常说“(上口下又+頁)杀”,这在古代汉语中也是僻字。
  3、词汇古。如:(1)数:背后责人。《汉书•项籍传》:“汉王数羽十罪。”颜师古注:“数,责也。”如:“葛个(这个)阿婆专门(老是)数新妇(媳妇)。”(2)镬,今称“锅”。(3)(疒+及):差。《广韵》:“(疒+及),病劣貌。”如:“葛个人(疒+及)咯。”(4)(疒+可):糟糕,不好。《说文》:“病也。”如:“事体(疒+可)患哉!”(5)解溲:解小便。《国语•晋语四》:“少溲于豕牢。”韦昭注:“溲,便也。” 如:“伊去解溲去哉。” 这些古词语,有的作为语素而存在,如古代称筷子为“箸”,现在的绍兴方言已称筷子为“筷子”,却把插筷子的器具称为“箸笼”,把用筷子将麦糊一点一点刮到沸水锅里烧的面食叫做“箸(扌+介)头”,“箸”成了一个语素。又如绍兴有句谚语“吃过爨筒热老酒,跑过三山六码头”,喻见多识广,其中的“爨筒”,是越地的一种烫酒专器,而“爨”是个古词语,义为烧火做饭;绍兴人把眼屎叫做“眼眵污”,“眵”是个古词语,义为眼睛;把饭煮沸以后的汤水叫做“窨汤”,“窨”是个古词语,《说文》:“窨,地室也。”喻为此汤如地室之水渐汇而成,是整锅饭的精华。也有的古词语以俗语的形式存在,如绍兴话中有“赤脚徒跣”,指不穿鞋袜跑来跑去,其中“徒跣”非常古雅,《战国策•齐策》:“田单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徒跣”是赤脚的意思。再如“发(忄+齐)”,《诗经》:“天之方(忄+齐)。”
  绍兴方言虽然古,但很生动。绍兴人生性节俭,讲究效率,所以绍兴话很生动直观,如“羡慕”叫“眼热”、“舍不得”叫“肉痛”、“勿割舍”、“轻浮”叫“轻骨头”、“针”叫“引线”、“橡皮筋”叫“宽紧带”、“一种颜色”叫“一抹光”、“无论好坏一块儿算”叫“一脚踢”、“揭人老底”叫“挖脚底板”。有些话表示的情状,普通话可能达不到这种效果。如“(走+臿)进(走+臿)出”、“(走+臿)来(走+臿)去”,有“快”、“灵便”、“乘人不备”多种意思,普通话的“钻”恐怕表达不了。又如“咪”,绍兴人常把饮酒的过程描述为“老酒咪咪”,“咪”字除了表示饮酌外,有品尝之义,有陶醉之情,普通话似乎没有相应的词可以表现。绍兴人喜欢在动作描述时用一些摹声词,如“水答答滴”、“汗嗒嗒流”、“嗵嗵敲门”、“哈哈哈笑”等,使动作的描述更具体直观。这种表述方式,给人如见其物、如闻其声的艺术感受,说明绍兴人善于利用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
  除了生动,绍兴话富有特色。绍兴有不少属吴方言区特有的字,如“(上勿下顽)”、“甮”、“(上勿下要)”、“嘦”、“(上止下有)”、“(上勿下碍)”、“(上勿下好)”,这些字合形合义又合音。又如:“(上不下定)”:物悬而动,人无定踪。“(上不下定)来(上不下定)去”。“(上不下行)”:用物当住,使不行。“(上不下行)牢”。“佡”:谓人之自负而轻狂者。“发佡”“奣”:天明貌。“閄”:隐身忽出惊人之声。“(亻+强)”:人能干。“(亻+强)婆婆”。
  绍兴有三个语气词,别的方言区没有。它们是“带”、“咚”、“夯”,“带”表示近指,“咚”表示中指,“夯”表示远指。如“来带’意为“在这里的”(这里的“来”相当于“在”);“来咚”意为“在近处”,“来夯”意为“在那里”。在它们后面加上语气词“哉”,则表示已然状态,如“来带哉”意为“已在这里”,“来咚哉”意为“已在近处”,“来夯哉”意为“已在那里”。由此可见,语气词“带”、“咚”、“夯”具有指示代词的意义。有一则笑话:开会时,主持人问:“老李在不在?”老李是个外地人,回答:“来咚哉。”结果大家轰堂大笑。他觉得说错了,马上说:“来夯哉。”结果大家笑得更厉害了。其实他应该回答“来带哉”。外地人往往分不清。
  绍兴话把要强调的意思放在前面说。如:
  “我吃完了饭。”(普通话)
  绍兴话则经常说成:
  “饭我吃过哉。”或者“我饭吃过哉。”
  “天快亮了。”说成“天亮快哉。”
  “上海快到了。”说成“上海到快哉。”
  “我打不过他。”说成“我打伊不过。”
  “把它扔下去。”说成“扔伊落去。”
  看来外地人要学绍兴话还不容易。
  绍兴方言不但是有悠久历史的生动而富有特色的方言,而且在方言中蕴涵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色彩。绍兴地处越中,越文化在方言中有丰厚的积淀;绍兴又是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水乡、酒乡、名士之乡,深厚的人文底蕴必然体现在方言中,所以,我们说她是“文化的积淀”。    这个话题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讨论。
  1、绍兴方言体现绍兴人干练务实的优秀品质和节俭的价值取向。
  绍兴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几千年前,南有山洪之患,北有潮汐之害,人们为了生存,进行了数千年连续不断的治水斗争。大禹治水十三个春秋,披星戴月,“三过家门而不入”。东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领导民众围堤修筑鉴湖,鉴湖水利工程成为我国江南一带最古老的灌溉工程。后来历代都有一些治水的事迹。绍兴人民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绍兴人形成了干练务实、勤俭创新的优秀品质。方言中有大量的俗语体现了这种精神,具体的如:绍兴人求“实”忌“空”,绍兴话中有“实打实”、“硬派硬”、“丁是丁,卯是卯”,而“吃得空”、“空手党”、“空口说白话”、“空口许愿心”、“空思想拜堂”、“空手打白拳”、“吃空心汤团”、“无本钱生意”、“上坟船里造祠堂”、“悬空八只脚”则是对“空”的贬斥。绍兴人尚“勤”,绍兴话中有“做(上勿下会)做煞,坐要坐煞”、“懒惰无收割”、“一懒百病生”、“破龙船(上只下要)划”。绍兴人坚韧,绍兴话中有“硬骨头”、“硬气筋”、“经熬炼”、“硬嚼螺蛳壳”、“盯牢黄包车”;绍兴人活络,绍兴话中有“兜得转”、“船通水活”,讥讽“坐煞水”(无源之水,引申为无源之财)、“吃死饭”、“版版六十四”;绍兴人乐观,绍兴话中有“大不了”、“怕伊啥”、“跌交坐坐”。这些俗语丰富生动,个性鲜明,可以说绍兴人传统的优秀品质无不体现在其中。同时绍兴民间节俭成俗,讲究藏富低调,“闷声发大财”,绍兴人尚“俭”,绍兴话中有“做人家”、“肉痛”、“勿割舍”,而“吃白饭”、“吃倒算”、“无结煞(不节约,不检点)”、“烂料”、“出屁股”、“欠债满大路”是对“懒惰”和“浪费”的贬斥。谚语中有“省吃餐餐有,省穿件件新”、“有了一千一万,也要薄粥搭餐”、“会打算吃肉,(上勿下会)打算吃粥”等语,反映绍兴人们节俭的价值取向。
  2、绍兴方言体现绍兴人尚古雅尚知识的名士文化。
  毛泽东诗句中的“鉴湖越台名士乡”点出了绍兴地域特色文化中最重要的标志,那就是名士文化。不光是大禹、句践、范蠡、马臻、王羲之、陆游、王阳明、徐文长、蔡元培、鲁迅、秋瑾等大名鼎鼎的人物,在历史文献中有记载的历代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更是数不胜数,他们留下的思想、文化遗产,熏陶着绍兴人们,使绍兴形成了尚古雅尚知识的名士文化。绍兴人尚古,爱说“自古道”,在日常用语中更有许多古语词。绍兴人崇尚知识,在民间教育上一贯有重教重文、耕读传家的传统,家境再穷,不到万不得已、山穷水尽的地步,绍兴人总是要把自己的小孩送到私塾或学校读书,“走路眼”是最基本的要求,最上者当然是去搏取功名。在绍兴,历朝出的举人、进士不计其数,有名有姓的进士有2238名,其中文武状元28名,至今留有“状元弄”、“探花桥”、“探花台门”等地名。现当代,出了鲁迅、蔡元培、马寅初、许寿棠、周作人、刘大白、柯灵等。因此,绍兴人把男孩称为“小官人”,即未来的“官人”,因为封建社会读书做官是男孩的最好出路,这个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小官人”既是尊称,也是爱称。另外,绍兴人非常求“雅”,连骂人都求委婉,“食祭”(吃的詈词)比人为鬼;“食槽”比人为畜;骂人未成年而夭折,则谓“拗青花”、“十九公公”、“化坛鬼”;骂人“傻”说“十三点”、“钟头敲出”。
  3、绍兴方言反映了绍兴特有的水文化和酒文化。
  绍兴是著名的水乡,人称“东方威尼斯”,水文化无处不在。在方言中,与水有关的话非常多,如普通话中骂人狡猾为“老狐狸”,绍兴人则为“踏道泥鳅”,用泥鳅的“滑”比喻人的“滑”。普通话说人倔为“牛脾气”,绍兴话说“撑硬头船”。普通话说人做事不踏实为“马虎”,绍兴人称为“浮尸”,用浮在水面的尸体随波逐流喻之。普通话骂胖子为“猪”,绍兴话骂为“后海死尸”。普通话说“跑单帮”,绍兴人说“放单钓”。普通话说“活络”,绍兴话说“船通水活”。普通话说“一去不回”,绍兴话说“放湖灯灯”。普通话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绍兴人说“打清水网”。普通话说“蛮横”,绍兴话说“(鱼+央)(鱼+桑)”,此鱼背有刺,喻人有刺。这类比喻贴近生活,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体现了浓郁的水乡文化特色。再如螺蛳是水乡常见的水产,绍兴话中有不少关于螺蛳的谚语,“剁螺蛳过酒,强盗来了勿肯走”、“螺蛳壳里做道场”、“硬嚼螺蛳壳”、“清明螺,抵只鹅”、“海马屁打仗,螺蛳肉搅酱”、“嗍臭螺蛳——呸”、“吃隔夜螺蛳(过时)”、“腌菜缸里养螺蛳”。
  与水相伴而生的是酒,绍兴酿酒历史极为悠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会稽即以“酒”闻名,《吕氏春秋》载:“越王之栖于会稽也,有酒投江,民饮其流而战气百倍。”越王投酒之江今传为“投醪河”,位于绍兴城南。唐宋时谓“城中酒垆千百所”,且为皇家贡品。绍兴自古以来无处不酿酒,无处没酒家,酒成了绍兴人生产活动的重要内容,生活的必需之物,于是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酒俗与酒习。反映在谚语中典型的有:“越酒香天下”、“游过三江六码头,吃过爨桶热老酒”、“老酒日日醉,皇帝万万岁”、“前世勿修,霉豆腐过酒”、“吃饭要过口,吃酒要对手”、“陈酒腊鸭添,新酒豆腐干”、“扯得尺布勿遮风,吃得壶酒暖烘烘”、“老酒糯米做,吃得变肉肉”、“偌会雪花飞,我会老酒咪”、“倪子要亲生,老酒要冬酿”、“做酒靠酿,种田靠秧”、“人要老格好,酒要陈格好”、“陈酒味醇,老友情深”等等,不胜枚举,据说有一百几十条。
  4、绍兴方言反映了越地的民俗文化。
  (1)反映岁时节气民俗。
  有许多谚语,如:
  “年三十夜格吃,正月初一格穿”,绍兴旧俗除夕夜的晚餐须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正月初一日无论穷富一家老小都要穿新衣。“年三十夜呒太婆”(除夕一家和睦,长辈不再打骂子孙,显示一种人性化的轻松气氛)、“三十年夜长明夜,正月初一赶鸡睡”(除夕守岁是华夏民族共同的风俗,而根据绍兴旧俗,正月初一须早睡,以示为新的一年积蓄力量)、“大寒小寒,杀猪过年”、“二十夜,连夜夜,点得红灯做绣鞋”等谚语都反映了绍兴百姓的过年风俗。
  “正月灯头,二月坐头,三月坟头,四月田头”,民众的生活就依着自然气候的变化而自由律动,洋溢着农业文明特有的恬淡、宁静。类似的农谚还有“正月灯,二月鹞,三月上坟船里看姣姣(言女子)”、“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等,都反映了春三月的民间风俗。
  “清明吃艾饺,立夏吃樱桃”,“清明团子松花糕,上坟芽豆呱呱叫”、“冬至馄饨夏至面”、“立夏吃樱桃,一年勿发痧”也反映了与自然节气相适应的饮食风俗。
  “五月五,买桄(条)黄鱼过端午”,民间端午须吃五黄:黄瓜、黄鱼、黄梅、黄鳝、雄黄酒,据称能避邪毒,此俗在江南习传颇广,不独绍兴,至今犹存。与此相关的歇后语有“四王庙里吃黄瓜——五黄俱全”,旧时“四王庙”位于绍兴城西郭门,端午节照例于午前演一台大戏。
  “立夏秤人,重阳登高”,重阳登高是中国古旧的民间习俗,但立夏秤人的习俗却为绍兴特有,寄寓了绍兴百姓对自我的重视。
  “冻九焐四”,绍兴地处江南,冬寒夏暑,四季分明,民间有九月少穿衣以为寒冬锻炼精骨、四月穿厚衣以备暑热的习俗。
  (2)反映民间的信仰民俗。
  绍兴人信佛教,绍兴话不少与佛教有关,如“阿弥陀佛”原是佛教用语,在绍兴话中有“可怜”的意思,说“这人真可怜”会说“葛个人真当阿弥陀佛”。又如“前生前世”原是佛教轮回中“前世、今世、后世”三世中的“前世”,绍兴人表示“前世的债,没有办法”。
  “肚痛厌憎灶司”,灶神在越俗中是察过报安之神,与个人的身体康健无关,有人肚痛埋怨灶神,言其无理取闹之意。“生煞的命,钉煞的秤”、“逃勿过的命,躲勿过的影”、“三斗三升命,再添一斗要生病”,“头象冬瓜,一世荣华”,这些反映了绍兴百姓民间俗信中的宿命观念。
  (3)礼仪民俗。
  婚丧习俗是民间习俗中的重要内容,传统社会对这两件大事都极为重视,形成了复杂的礼仪习俗。如:
  会亲酒:男女双方的亲友集在一起,媒人将双方帖子调换,男方将聘礼交给女方,事毕聚宴,谓之“会亲酒”。
  哭马桶:新娘将上桥前,母亲坐在马桶上哭几声“肉呀,肉呀¼¼”,表示母女难舍之情。
  坐稻蓬:花轿放在礼堂中间,新娘坐在轿内等做花烛,谓之“坐稻蓬”。
  十碗头:凡亲属邻居来吃喜酒,八人一桌,每桌十碗菜,谓之“十碗头”。
  子孙桶:做嫁资用的马桶。
  四四落:嫁妆每色四件。今“四四一十六”表示样样都齐。
  养新妇:即“童养媳”。
  哄丧事:旧俗人死以后,入殓、开吊、出丧、做七,名目繁多,越哄越大,浪费钱财,花费精力,活人往往不胜其苦,故曰“哄丧事”。
  送无常:旧俗认为人死是阎王命无常来索命的,所以其子女亲人须到河边或大门口“送无常”。
  叫河港:人死后,女儿必须到河边大声号哭,此为曹孝女遗风,以示家有孝女。
  做水陆:请僧做水陆道场以超度亡灵。
  吃大豆腐:丧事人家必有,代参加丧事。
  反映生活习俗的俗语,如:
  舍姆羹:孩子出生后,外婆家必送食品到女儿家,称为送“舍姆羹”。
  记货兆:清范寅《越谚》释为:孩子初往外家,外祖父母及舅父母赐鸡、鹅、猪、羊等物为礼。名曰“记货兆”者,喜与孩子诙谐,谓初见须执贽以为礼,今孩子未能备礼尊长,反施礼,因戏曰“记货兆”,故意误认“执贽礼”三字也。“禮”俗作“礼”,与“兆”亦形似。戏言相沿成名。
  老嬷鸡:外孙初去外婆家,外婆家必赠一只鸡,称“老嬷鸡”,意为鸡生蛋,蛋生鸡,越盘越多,成人后卖掉可以讨老嬷(老婆)。此亦戏言成名。
  斩脚筋:小儿满周岁后还不会走路,父母便将稻草置其胯下,一人扶着他蹒跚地走路,一人在他脚后用力将稻草斩断,谓之“斩脚筋”。
  百家衣:婴儿降生后,其长辈到邻家讨来各色小布头,连缀起来缝成一件衣服,谓之“百家衣”。
  满月酒:婴儿满月时,家里会摆下酒席,称为办“满月酒”,亲朋好友执礼以贺。
  排八字:瞎子先生按年、月、日、时的生辰,按干支推出八个字,以算出流年吉凶,或合婚动土。
  这些习俗有的在民间还在流行,有的已经消失或快要消失了,这些都是属越文化的珍贵遗产,方言帮我们记录下来了,我们应该加紧保护和研究。
最后我要说的是,绍兴方言是绍兴人们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我们应该保护她,为能做一个绍兴人,能说绍兴话而自豪。现在普通话是强势语言,我们应该学,但同时不能忘了或否定我们的“母语”。有句话“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套用一下,我说“只有是绍兴的,才是中国的”。贺知章说的好:“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是绍兴人,他的乡音就是绍兴话。希望大家以后无论身在何方,也不要忘了家乡话。
  我的讲座就到这儿。谢谢各位光临,不当之处,欢迎批评。
转自:http://library.sx.zj.cn/peixun-001-001.asp?id=1658&dcid=364绍兴图书馆版权所有

姬远清 发表于 2008-6-10 09:28:13

:sweat:
又一个孤立看待一方语言的"副教授"...:sweating:

人人头 发表于 2008-6-10 09:54:19

:hoho:

乌程仔 发表于 2008-6-10 10:23:42

“二”读“ni”,也是越语。
ni怎地是越语呢?显然系汉语的音读嘛,此就是教授的水平?:confused:

[ 本帖最后由 乌程仔 于 2008-6-10 10:24 编辑 ]

双相障碍 发表于 2008-6-10 11:04:58

这教授跟大家XXX什么关系?

热度 发表于 2008-6-10 11:29:35

原帖由 双相障碍 于 2008-6-10 11:04 发表 http://www.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教授跟大家XXX什么关系?你咋開始用簡體字了?

双相障碍 发表于 2008-6-10 12:21:22

我用繁簡不是向來很隨機得麽。

热度 发表于 2008-6-10 12:47:43

我当侬一贯只用繁体字
原来不变是头像那人啊

双相障碍 发表于 2008-6-10 12:53:24

:singin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透视绍兴方言 文化的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