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ojan 发表于 2008-4-29 13:34:24

温岭童谣(摘自温岭日报)

童谣,指的是在儿童中间流行的歌谣。童谣通俗易懂,顺口流畅,唱起来有板有眼,脍炙人口,深受小孩们的欢迎。年幼的心灵,在其父辈、祖辈的熏陶下耳濡目染,代代相传,童谣得以在民间延续。
       任何人,都不可能越过童年这一段生活。任何人都有过童年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岁月。岁月留痕,至今,在我的脑海里,始终忘不了朗朗上口的童谣。我的老脑筋,活像一台收录机,七十多年前的童谣,酷似磁带、光盘般贮存着儿时的一切。偶尔回想起来,竟会感到自己一下子年轻了七十岁,又回到了快乐的童年。
       回想童谣,顺口吟咏,这也是一种养生之道。这可使人忘记磕磕碰碰,忘记腿酸腰痛,忘记年龄有多高,身体一下变轻松。往事历历心田记,童谣声声脑海中。听吧!

一、摇摇摇
摇摇摇,摇到外婆桥。
外婆讲我好宝宝,叫我吃梨吃葡萄。
外婆桥里好人家,墙里墙外开鲜花。
田里西瓜黄金瓜,蒲(原文作匏)瓜蛇豆(方言叫茶豆,可能古音残留船系读dz)架上挂。
梨子、李子满枝桠,树上喜鹊叫喳喳。
外婆说我顶听话,明天给我买个洋娃娃。

二、磨磨麦
磨磨麦,请大(du)伯。
磨磨碎,请前退(原文作透,注退音)。
磨磨糙,请大嫂。
磨磨细,请请姊丈囡儿婿。
麦缸麦猪娘(农村的一种麦食品)。
咬咬喷喷香。
外镬绿豆面,里镬猪肉块。
让个姊丈吃起饱耐耐。
上肚生气块,下肚盘上盘。
前退(原文作透)𧼱后退(原文作透)。
三脚两跳跳到茅坑岸,拉肚像水笕。
新板坑,新艳艳,把格坑底拉得末粉碎。

       在过去,猪肉煨绿豆面算是招待客人的上等食品了。猪肉含有丰富的脂肪,吃得过多,肠胃吸收不了,就容易造成拉肚。不过把茅厕坑底的石板也拉碎,显然是夸张。

三、燕阿燕
燕阿燕,飞过店。
店门关,飞过山。
山头白,好种麦。
山头平,好种菱。
菱出角,山塘水满漫进屋。
锅灶冲着塌,呒镬好煮饭。
爷爷饿着肚皮对天喊!
龙皇爷呒眼。

四、请娘舅
娘舅娘舅,走来走开空双手。
牛屙(原文粪,e)解(锯)糕韧纠纠,
牛尿当老酒。
客客气气请娘舅。

       这是一首具有玩笑性质的童谣。直至今天,还在各地普遍流行。娘舅即舅父,理应尊敬,怎能以便溺孝敬。但人们听起来反觉得诙谐风趣,倍感亲切。

五、农事歌
一月糕,二月两条。(年糕快吃完,没剩几条了。意为到了二月,所剩粮食无几)
三月苦一苦,四月吃麦鼓(一种麦食品。四月里新麦登场,即以麦为主食)。
五月五月荒(青黄不接时期),六月早稻黄(早谷登场)。
七月七秋凉,八月番薯芋头娘。(大米已吃光,只好以番薯芋头当主食)
九月九重阳,十月番薯丝晒起拔直长(原文作笔直,方言读“拔琴长”)。
十一月滥冬天,十二月筑拾(原文作捉拾,收拾意)米糕好过年。

       从这首歌谣看,过去农村的生活是相当贫困的。吃了上月没下月,儿童们都得跟着父母一起受苦。但有苦也有乐,于是就顽强地,同时也快活地活着。

六、南京瓜
南京瓜,黄蜡蜡(la,读“拉”,蜡系黄色)。
外婆叫我过两夜(过好多夜的意思)。
阿公(外公)讲我贪吃货,给我角子(硬币)无其数(很多的意思)。
阿舅讲我贪吃狗,咬起糖糕口加口。
阿妗(舅母)讲我顶听话,不同别人去打架。
外婆讲我脚手快,帮助阿公摘棉花。
猛烹日头都不怕,卖了棉花给我买新鞋。

dorp 发表于 2008-4-29 18:16:35

关于 dzo豆 记录为 蛇豆 这一点..
原文作者很有附会之嫌..

benojan 发表于 2008-4-29 21:52:55

我倒是看重古音残留。。。这句话就是我根据作者写的添上去的:silly:

dorp 发表于 2008-4-30 12:57:32

你还跟着在他的基础上附会,真是恶搞成风~~
:n?: :happyrun: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温岭童谣(摘自温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