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玺阁主 发表于 2008-3-4 08:50:04

[梅玺阁上海闲话] 照片间与灶披间

  有一次,我在家洋洋得意,说自己“身在亭子间,心知天下事”,幼年的女儿听了很是奇怪,说“爸爸,阿拉屋里啥地方来呵亭子?”
  女儿虽然年幼,但跟着我走南闯北,倒是见过点世面的。我们曾在浙江和安徽的农家,见到过“真的”亭子间,那些亭子间,在楼的最高层,真正是八角的,琉璃瓦的顶,与公园中的小亭子不同之处在于这些亭子是有墙有窗有门的,若这种不算“亭子间”,那还有什么算“亭子间”呢?
  我告诉女儿,“亭子间”是上海建筑中的一种特色,上海滩的传统建筑是石库门建筑,所谓的石库门是指大门上有一圈石拱。石库门房子是楼房,朝南的大房间是正房,也叫客厅,左右两边的卧室,俗称东西厢房,而朝北的小房间,就是“亭子间”了,若南北两进的房子,“亭子间”与正房在同一平面,若错层设计,则亭子间在每层的当中。
  “亭子间”一般都比较小,多用来堆放杂物,后来上海住房紧张,只要是间屋,就能住一家人,于是石库门房子的每一间房都租住给一户人家,“亭子间”也不例外,甚至楼梯下面的斜三角区域,穿上一扇门,就成了“楼梯间”,里面也能住一户人家,上海的著名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说的就是这种。亭子间朝北,采光又不佳,所谓“热天热煞,冷天冷煞”,穷读书人借不起好房子,只能蜗在亭子间里,可是读书人往往越穷越酸,虽然“身在亭子间,却偏偏要说“心知天下事”。
  这么多户人家,住在一幢大房子中,都要烧饭,只能在天井中搭个雨蓬,在那儿烧,雨篷是斜的,便于流水,斜的雨篷,上海话叫“披”。
  烧饭的地方,有灶、有锅,锅在上海话里叫“镬子”,所以厨房也叫“灶镬间”,如今搬到了天井里,灶还是灶(煤饼炉而已),镬子不能放在外面,只好搬到房间里,摆了ga橱(谁提醒我一下啊,这个字怎么写?)里,少了镬子,多了只披势(雨篷),所以“灶镬间”就成了“灶披间”。
  虽然现在的住房条件大大改善,但是“灶披间”一直被沿用至今,以至于有会说上海话的“洋新妇”搞不懂,以为家家都有个如祠堂般的“照片间”,专门用来供奉先人照片的。
  女儿听得来劲,要我再说说都有什么“间”?
  还有相当重要的“马桶间”,这个马桶可不是如今的抽水马桶,乃是一个圆形的有盖的木桶子,对,就是《封神演义》里云霄、琼霄和碧霄娘娘的法宝——混元金斗,在人间亦叫净桶,因为有了这玩意,人才会干净。
  马桶是放在箱子里的,叫做“马桶箱”,放马桶箱的小房间,不叫箱子间,而叫“马桶间”。马桶之于人的生活实在太重要了,以至于人们念念不忘,即使到了今天,依然有人把盥洗室,叫做“马桶间”的。
  “箱子间”,其实是有的,过去的箱子不是如今的拉杆箱,而是真皮制作的四四方方两边有拎襻的大箱子,箱子的大小基本相同、很容易堆放,堆就堆在“箱子间”里,有些“箱子间”是暗房,没有窗户,有点像大的壁橱。
  石库门房子发展到后来,有了新式里弄,新式里弄是成排的洋房,结构上比石库门更合理,而且铺设了煤气管道和化粪池,使用煤气灶和抽水马桶,然而“灶披间”和“马桶间”的叫法却被保留了下来,朝北的小房间依然是“亭子间”。
  只不过,新式里弄的出现,又多了一些房间,总的来说,新式里弄住的人,要比住石库门的有钱,有钱到有些人有车,于是弄堂里有专门供停车的小房间,叫做“汽车间”,通常是一排平房相隔而成,在许多公寓房子的底楼,也有专供停车的“汽车间”。
  后来时代变迁,许多汽车没有了,再后来,没人有汽车了,这些汽车间中也就住了人,新来的人素质相对要低,于是原来住楼房的“原住民”就看不起新来的住汽车间的,而从阶级出身来看,住汽车间的也看不起住楼房的“剥削阶级”。直到我小时候,楼房家的孩子与汽车间的孩子,是不在一起玩的。
  前面说到了煤气,煤气以前叫做“自来火”,上海第一家煤气厂建成于同治四年八月十一日(1865年),就叫做“自来火房”。想象一下,上海在将近一个半世纪前,就有了煤气路灯(同年十一月初一),其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繁华的背后是什么?是破落。若自来火房代表着上海的繁华,那么自来水房则代表着上海的破落,上海有许多地方没有自来水,大家只能到指定的地方去挑水,那里有间小屋,小屋里有只水笼头,早晚高峰的时候,取水还要排队,这样的小屋,就是“自来水房”。如今的上海大变样了,马桶没有了,煤炉没有了,自来水房没有了,虽然语言中还有着昔日的印迹,然而新的时代,总是更繁华的。

mandarin 发表于 2008-3-4 10:43:15

到底啥叫亭子间

好像不一定石库门才有,日据时期杨绛讲住了钱家的陕南村,也是在路梯边一间亭子间,陕南村么应该算公寓了歪

泖港人 发表于 2008-3-4 10:57:44

市区特有的现象啊
乡下普通老农民房子(现在没有了)是兄弟两个合造的,左右对称,中间叫客堂,各用一半。东西两边各有门,进去就是灶头间,真正的大灶头(不叫灶披间)。然后灶头间的前面是前厢房、后面一间叫后厢房,没有专门马桶间那么奢华,如果是地主家就另当别论。
我小时候已经没有地主了,只有地主留下的大屋子,呵呵,那气派,一圈一圈的好多房子,搞不清是怎么安排的。

mandarin 发表于 2008-3-4 11:09:28

啊,,,要掐准生两个小孩,不然就变四合院五合院共用一个天井兼客堂干了:silenthate:

梅玺阁主 发表于 2008-3-5 08:39:24

想起来了,ga橱是“庎”或者“楐”

大椿 发表于 2008-3-7 11:30:25

灶披间,在无锡从前较多,凑一面墙搭出来的一面坡屋顶(披屋),多用来做厨房。灶披间个说法由此而来。

[ 本帖最后由 大椿 于 2008-3-7 11:31 编辑 ]

寒寒豆 发表于 2008-3-7 12:46:58

灶镬间农村也这么叫,我见过的灶里,江南地区的灶是最好最讲究最美观最科学的,其他地方看了都觉得像原始社会或者难民用的。

mandarin 发表于 2008-3-7 13:06:53

贴图illustrate来

疁城小囡 发表于 2008-3-7 13:16:57

原帖由 寒寒豆 于 2008-3-7 12:46 发表 http://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灶镬间农村也这么叫,我见过的灶里,江南地区的灶是最好最讲究最美观最科学的,其他地方看了都觉得像原始社会或者难民用的。

难民好像不用灶吧,最多也就用用行军灶。。。

lieukehli 发表于 2008-3-7 13:27:25

洋房也有亭子间,一般就一面有采光,朝北,经常勒灶披间上头,所以比正宗二层楼要低一眼,也所以门开出去要么是楼梯转角,要么就贴牢后扶梯。当箱包间或者佣人房。

泖港人 发表于 2008-3-7 13:36:41

原帖由 寒寒豆 于 2008-3-7 12:46 发表 http://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灶镬间农村也这么叫,我见过的灶里,江南地区的灶是最好最讲究最美观最科学的,其他地方看了都觉得像原始社会或者难民用的。
嘉定、松江乡下的大灶头基本一样,那么豆豆家乡的也应该一样吧
我还试着烧过大灶头,点火可真难,算是要有经验的才点得着
那个稻柴盘一下叫什么?柴结?弄柴结也是一个手艺活,弄不好就散架了
记忆中农村大灶头一般2个大锅,一个烧饭、一个烧菜,中间一个小锅叫“豁镬”,是不是这样?

吴人 发表于 2008-3-7 13:38:08

原帖由 泖港人 于 2008-3-7 13:36 发表 http://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那个稻柴盘一下叫什么?柴结?弄柴结也是一个手艺活,弄不好就散架了

我里叫草把。

疁城小囡 发表于 2008-3-7 13:48:58

原帖由 泖港人 于 2008-3-7 13:36 发表 http://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嘉定、松江乡下的大灶头基本一样,那么豆豆家乡的也应该一样吧
我还试着烧过大灶头,点火可真难,算是要有经验的才点得着
那个稻柴盘一下叫什么?柴结?弄柴结也是一个手艺活,弄不好就散架了
记忆中农村大灶头一般2个大锅,一个 ...

难道泖泖在家不烧饭的?

吴人 发表于 2008-3-7 13:49:03

原帖由 梅玺阁主 于 2008-3-5 08:39 发表 http://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想起来了,ga橱是“庎”或者“楐”

前者稍为多见一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梅玺阁上海闲话] 照片间与灶披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