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玺阁主 发表于 2008-2-29 10:57:58

[梅玺阁上海闲话] 起×头 出×头

  上海话中,有许多经常用到的词语都带有“头”字,只要是开口说话,就有头,因为说话要有个“话搭头”。问别人借钱,不会两人一碰到就说“借我三块钱”,必然先要寒喧一番,见到一个女孩子,不会上去就说“姓什么?叫什么?从哪里来?哪里去?”,必要先搭讪上那么几句,才可“下手”。这寒喧也好,搭讪也好,都是“话搭头”。
  “话搭头”是尴尬场合的融冰剂,特别是赔礼道歉的时候,一个好的“话搭头”先就让对方原谅了一半。
  有了“话搭头”,便可开口说话,上海话中的称呼,“头”也不少,“大块头”、“小鬼头”、“小丫头”、“老头子”,便是骂人也有“猪头”、“寿头”、“冲(铳)头”之类。
  我们就来说说上海话中特有的一种词法结构,这个结构是三个字的,第一个字是个动词,其中又以“起”和“出”为多,第二个字是个关键字,只有这第二个字才能决定三个字的意思,第三个字则是本文的主角——“头”。
  最简单的,要数“起先头”,就是“最早的时候”,或是“开始的时候”,在英文故事里,是“once upon a time”或者“long long ago”。
  我说了第一个词,如果开的是店,就算是开张了,开了张,不过卖掉了一件货物,要有个“篷头”才好。上海话里“一篷头”表示一下子聚拢来,聚到一只篷下。做生意讲究“起篷头”,生意清淡的时候,但凡有人路过,就想方设法拖住他,倒不是要他买东西,无非要些人气,拖住了一个再拖一个,尽量寻点“话搭头”,路过的人看到了,以为这家店生意不错,纷纷聚起来,人多了,自然有人买,这个就叫“起篷头”。
  经常看到讨价还价的买主说“我帮侬篷头起起来了,阿好便宜点啦?”其实一开始的讨价还价并非店主不肯,乃是要拖住那买主,以聚人气。
  说到“起”,还有“起盘头”,“盘头”一词在词典里有,但是并没有我们要说的意思,所以它符合“起×头”的结构。“起盘头”指的是冷兵器的时代,用重家伙如大刀、单锤、狼牙棒、大斧之类兵器,这种兵器无法刺人,只能“高高举起”往下砸。不过要知道,硬生生地举是要“摒伤”的,正确的方法是“抡起”,横着抡起,借着惯性的力量甩到高处,再往下砸,这样的“抡”,就是“起盘头”。过去骑马的将领,先要绕着场子跑,跑的时候,同时也“起盘头”把兵器举高,然后面对面相向跑,叫“照面”,及至近了,再重重砸下,高低立见分晓。
  绕着场子快跑,也叫“出辔头”。“辔”是套在马头的笼头,普通话读“配”,上海话念“批”。会骑马的人都知道,要马跑得快,放松缰绳即可,“出辔头”就是放松或者卸下笼头,有句话叫做“脱缰的野马”,形容马儿快,那么没了笼头的马,岂不是更快?
  上海话里“出辔头”就是“快跑”的意思,而且除了骑马之外,用腿跑得快,也叫“出辔头”,不过,后者的用法更多一点。
  “出花头”和“出虚头”是两个挺相近的意思,都是想方设法要达目的,只是手段稍不同,前者是“花”,就是花里呼哨之意,那些奇出怪样变着法寻开心的,该被人说成“伊老会得出花头呵!”
  “出虚头”靠的不是花头花脑,而是无中生有以达目的,由于此人说的都是子虚乌有,所以叫做“出虚头”,经常听到做爹的说“侬勿要帮我出虚头,侬做仔点啥,我侪晓得了,”其实这个爹多半是在“出虚头”,要“冒”一记儿子。
  还有“吊鲜头”,就是在烹调中使用容易产生鲜味的东西,比如冬瓜汤中放些“开洋”,就是“吊鲜头”用的,又据说炒素菜时放些糖,可以使蔬菜变鲜,这糖就是“吊鲜头”用的。
  最后,要来说说“出风头”和“出锋头”,不管到底怎么写,读音和意思是一样的,贬义的解释是招摇过市,褒义的则指时尚,乃至于鹤立鸡群;过去说某个人“好出风头”多半指此人“行为不羁”,现在讲究个性,喜欢“出风头”已经不是什么坏事了。
  至于写法,就众说风云了,google得出的数字竟不相上下。持“出风头”的说天冷衣服穿得多,卖相不灵,所以爱美之人皆穿得少,以显体型身材,所谓“要风度,不要温度”是也,穿得少再立在风中更是“拉风”,如此出佻,岂不是“出风头”吗?
  听着似乎很对,写得人也很多,根据语言学的发展规律,“出风头”也完全可以收录词典,但是“出锋头”三字,还有大有来头的。
  皮衣服比布衣服暖和,比布衣服贵,这是小孩子都懂的道理。以前,穿皮衣是很有讲究的,首先是用料,紫貂是皇帝的专用品,皇后也不能穿,皇后亲王,贝勒只能穿熏貂。不但用料有讲究,就是穿的时间也有讲究,清德龄在她的回忆录里就写到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慈禧忘了颁旨改换貂皮,结果弄得谁都不敢穿皮衣。
  传统的“正式”皮衣,皮是藏在里面的,俗称“夹里”,外面则是有绸缎或者呢料覆面的,那种现在的皮夹克,看得见光光的皮的那种,是穷人才穿的,在富人的眼里,那根本就不算衣服。
  至少在清朝,正经人是不会把动物的毛直接穿在外面的,身上披毛,那是野人,是野蛮部落的做法,王公贵族们绝不为之。
  不过为了衣服好看,可以“割条以缘衾边”,把毳毛条镶在衣服的内缘,让毛露出来,就叫“出锋”,最花哨的式样叫做“四面出锋”,说白了,就是领口,双手袖口以及下摆都有毛露出来。
  清代画家改琦画的《红楼梦图咏》,凤姐所着石青披风和大红裙的边缘,都有毛绒绒的毳边,毛边起到了色彩和式样的调和作用。
  然而,这只是“出锋”,还不是“出锋头”。毛皮衣服只是有钱人所用,价格昂贵,有些人“好追时尚”,反正毛皮衣服最“吃价钿”的部分是藏在里面看不见的,那就干脆做件呢大衣,只“割条以缘衾边”来镶,里面的貂皮就改成羊皮,或者干脆省了,如此花少量的钱,却可以穿上看似昂贵的裘皮大衣,这样就叫做“出锋头”。
  穿“出锋”的假皮衣,和穿假名牌一样,无非装装样子,这些都是“出锋头”。所以最早的“出锋头”说的是以假乱真,打肿面孔充胖子还要招摇过市的行为。后来,各式的“与众不同”,也被叫做出锋头,这就不限于贬义了,学习成绩好,上台演讲,受电视台采访,也是“出锋头”,这时的“出锋头”,就是好的意思了。
  上海人很喜欢“出锋头”,GDP全国最高,轨道交通全国最长,住房全国最大,上海人出尽了“锋头”。

泖港人 发表于 2008-2-29 12:10:15

一直以为是出风头,原来是锋头:excuseme:

热度 发表于 2008-2-29 14:21:20

憑啥講上海人住房是全國最大?

mandarin 发表于 2008-2-29 14:30:28

因为上海人骨架全国最小,分配到的活动空间相对就比较大:freelaugh:

梅玺阁主 发表于 2008-2-29 15:50:24

曾经有个统计数据的,我忘了,但是google查得到的,说是上海人的人均住房面积jbc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梅玺阁上海闲话] 起×头 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