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rend 发表于 2008-1-8 17:29:04

客家运动的当代价值

客家运动的当代价值

  曾祥委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南中国出现了“客家热”,有大量学者参与的“客家学运动”成为显学,不断创出会议规格、参会人数和文章数量的新高;世界范围的联谊活动及机构出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各方人士热心参与;各地五光十色的“文化节”争奇斗艳;大量的论著、刊物和制作精美的宣传手册随处可见;以客家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和电视剧不断涌现;加上媒体的频频曝光,吸引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使客家族群名噪一时。
  然而,在多元一体的民族——国家格局中,突出一个族群,弘扬其文化,其价值究竟何在?对此,人们并不十分清楚,疑虑仍然存在。因而,............
  二
  
  笔者以为,要回答以上问题,必须从岭南族群国家认同意识建立的过程谈起。二千年来,汉族随着中原文化的地域扩展,由中央而四隅,从北方到南方,融合了大量文化各异的族群。在南中国,尽管自秦末开始,历朝历代都有不少北方移民进入,但一直到近现代,还有北方人将岭南人看成“南方人”。在强大的政治——文化压力下,今日岭南汉族的三大族群都有一个正统文化身份的取得问题。粤方言群,由南粤族群与北方移民结合而成,他们宣布称自己来自北方,“多故家望族”,溯源到赵佗及其部属,到魏晋南北朝避祸岭南的侨民,其中最大的认同群体,是多达140多姓的“珠玑巷移民”。据说是南宋末从南雄珠玑巷逃难进入珠江三角洲的,其罗贵等97人集体南迁的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然而据一些学者的研究,这个迁移传说有许多破绽,因应的是明朝的编户齐民和生存资源占有的需要。一些研究人员还指出,珠玑巷认同的意义在于这个地名与中原,进而是血缘和文化的联系。
  岭南的另一个族群——潮汕人,多数自称来自福建蒲田,也有自己由中原至南方迁移的故事。一是隋末唐初的陈洪、陈政、陈元光祖孙漳州开府,然后光州固始48姓军校增授,终于战胜土著,立足闽南。另一是五代时王潮、王绪、王审之由光州固始南征开闽的事迹。到现在,广东潮汕人的宗谱,多数溯源还称来自光州固始。然而,闽南系族群有古闽越人的遗传,还有一定数量的阿拉伯——波斯血统,也是不争的事实!
  说到客家人,其族群意识的建立相当晚,清代的“土客之争”在客家族群意识的建立方面起到了相当的催化作用。在语言界面非常清楚的大规模冲突中,一种凝聚意识从需要中被催生出来。随后,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仍然被人称作“尚未开化的种族”,激怒了客家精英。从那时起,客家学应运而生,而且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论证客家纯正的中原血统、正统的中原文化传人地位的历史使命。虽然经由建国后大约三十年的间歇,仍然在上世纪80年代复兴,发展到今天。
  从上述三个族群来看,尽管有迟早之分,它们的做法都同出一辙,通过地域、血缘的认同,来取得正统的文化地位。对各别的族群而言,这种地位的取得,意味着在政治——文化的权力和其他资源配置方面的权利资格取得,意味着可以参与权力运作,可以不在生存斗争中居于明显的劣势。而对于国家而言,这种地域、血缘和文化的认同,即国家的认同的建立,对大一统格局的形成,至关重要。饶有兴味的是,岭南族群的这种认同,正好与明清以后中央政权在岭南的控制增强和巩固同步。这二者之间的联动关系、发生机理都非常值得研究!
  
  三
  
  世界上一切民族意识,都由“异”而成,由其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特点而得于确立。然而岭南的汉族群,特别是客家,其族群意识的建立,却由“同”而成,由强烈地认同汉族的血缘、地域和文化而确立。这一点,对民族统一体的建立和巩固有利,是其存在的理由,在历史上有其价值。然而,到今天,它存在甚至继续发展的理由是什么?这一点,直到今天,人们的认识仍然比较模糊,尤其是建国头30年里,更是如此。
  在80年代以前,大陆的客家学、客家运动消失匿迹。但是,在大陆以外,声音并未沉寂,变成了亲台的族群运动。由台湾的客家籍政要出头,客家的联谊活动一直在继续,张发奎、薛岳等著名将领都曾担任过客联会的首领,迫近大陆的香港也有崇正总会。由于大陆人士没有介入,这些组织和活动自然具有了亲台的色彩。
  打破坚冰的力量产生于开放改革后引进外资的需要。旅居海外的老一代客家人需要文化归属,同时也需要他们的后代进行文化选择和认同,希望后代仍然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而大陆则需要外援来推进经济建设。于是,两股合力作用之下,客家运动得以重生,开始蓬勃发展。上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了小心翼翼的试探,开始是乡亲的联谊,可归入“统战”的范畴,得到一定程度的默许或鼓励。进而是更大规模的动作和宣传,客家学慢慢复苏。开头还疑虑突出族群意识和地方文化的合法性,左右顾盼,进而因巨大的经济利益而决然前行。开头由个人悄悄试探,后来是政府操作,大张旗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成为其行动的合法性理由。客家学由个别人,而更多人;而形成气候,而名噪一时。
  需要指出,梅州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20余年来,大陆闽、粤、赣三边地区,还有广西、四川和闽地的不少人同样作出了贡献。但是,仍然应当指出,梅州在这个方面作出了特殊贡献。上世纪90年代初,梅州开始举办世界性的客属联谊会,而1997年世界客属联谊会常设秘书处落户梅州,意味着客家联谊的中心回归大陆,客家运动的领导权回归大本营。在这个过程中,曾宪梓、熊德龙等人以及梅州旅外的客属人士功不可没。此后,除梅州外,国内客家族群的聚居地,陆续承办世界性的联谊活动,龙岩、四川,最近是赣州,都先后承办世联会,吸引了更多的旅外客籍人士回到大陆,通过这种文化活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以至政治回报!
  
  四
  
  大陆的客家运动发展与开放改革进程相伴前行,已经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取得巨大的回报,但其历史使命仍未完成,客家运动正面临暗流,需要奋然前行。
  在失落了客家运动的领导权之后,台湾方面,特别是台独势力,仍然想利用客家族群力量。近年陈水扁等人也打起了“客家牌”,资助和成立“客家学院”。同时,想利用客家学为其分裂祖国的罪恶目的服务。近若干年来,台独势力就利用资金导向,组织一些学人,大搞“破解神话”,“破解历史”、“破解文化”,企图从文化上割裂大陆与台湾的血肉联系。于客家学方面,同样如此。近年来的一个明显的动作是,利用大陆某学者的见解,说客家的主要成份是畲、瑶等少数民族,本来就不是汉族,被同化而成,因而与中原没有什么联系,应该自己当家作主。与此同时,还在搞什么“台语族群”的研究,其目的同样如此。其做法之露骨和拙劣,令不少台湾学者都看不下去。去年12月嘉应学院主办的客家学研究会上,就有不少台湾学者呼吁,反对当局将客家研究意识形态化的倾向。
  以上动向表明,当前的客家运动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果说,历史上的客家运动主要是客家人为自己争取正统文化地位的话,那么,当下客家运动应当自觉地服务于祖国的统一大业,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或者换一句话说,客家运动的当代价值应当更突出地表现于其国家认同的传统方面,来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这一点,从客家运动一开始,就是其本质价值所在。

lieukehli 发表于 2008-1-9 05:15:20

压末两段搞来,自相矛盾。

沈小三 发表于 2008-1-9 13:32:06

呵呵,这个时代总是会结束的。我看不看得到不重要

mandarin 发表于 2008-1-9 14:20:35

yy无罪:hoho:

在山 发表于 2008-1-27 22:40:27

客家认同至今仍在推广中。
经过考证,赣南、闽西和梅县分别变成了客家摇篮、客家祖地和世界客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运动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