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 发表于 2007-6-20 19:43:41

声母读为来母的“在”

大家都知道有的吴语“在”说成“勒”,比如苏州 ləʔ 。在其他方言中也可以看见这种现象,比如江西安义赣语“在”说成 lɛʔ 阴入 ,福建厦门闽南话说成 leʔ ,通常是轻声。闽南话有时也说成 teʔ ,这大概是 ti leʔ 的合音( ti 有人认为是“著”字)。

在北方话中“在”也有读来母的,比如河北石家庄说成 lai 去声,辽宁沈阳说成 lai 上声。下面的话是有女同车说的,他是东北的满族人。

在——沈阳话的“在”不读在,而读lai3,识文断字的后生有读成zai3的,显然是受了普通话的干扰。“在”从中古上声,從母。似乎有全浊声母弱化成的可能性,换句话说,沈阳话的“在”可能是保留了古音。可惜仅此一家别无分号,好象别的方言里也没有按着这条路线演变的從母上声字。能下结论吗?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7445.shtml

貌似北方的 lai 也可能来自入声,没有仔细看过。

到底这些说法是由“在”、“来”还是其他什么东东变来的,现在搞不清楚的说。

吴人 发表于 2007-6-21 00:59:01

没想到有这么多方言 在 来母的

这个事情很吊詭。
民国的《海上花列传》还写 来,宁波似乎现在也是来
可是比海上花早的传教士罗马字材料就已经不是来音了。:sa:

吴人 发表于 2007-6-21 05:49:45

可以参考下文

钱乃荣《吴语中的“来”和“来”字结构》

双相障碍 发表于 2007-6-21 17:46:50

根據鄭張大師的説法,上古是zl複聲母。

沈小三 发表于 2007-6-22 11:29:00

北吴的这个表处所的词,有两派观点,钱氏认为是“来”,潘氏是“着”(t>>l)

在山 发表于 2007-7-7 13:35:44

eastling 的旧帖:

文标题:常州话有一个完成体标记“上”,其他汉语方言还有吗? 发表用户:阳湖 发表时间:2003-9-17 23:33:00 被看次数:161 原文内容:提供常州话的一个比较特殊的语法现象: 常州方言的完成体标记(即相当于普通话“了1”的完成助词)有两个:一个是 “则”,它和苏州、上海等的完成助词“仔”以及无锡、丹阳等的“则”一样,都可能来源于近代汉语有“附着”义的动词“著”;还有一个是“上”,这个完成体标记不见于其它吴语,似乎也未见其它汉语方言有相关的报导。本文将详尽分析常州话完成助词“上”的句法功能,以及它和“则”的分布差异。 常州话的“上”作为完成貌助词,只能出现在“谓词V(包括形容词、动词)+上+宾语”的语法格式中。如 (一)V+上+动作宾语(1)坐上半日天个长途车,人啊喫力煞格咧。坐了半天长途车,人都累死了(2)今朝昼饭我一伙头喫上三碗饭。今天午饭我一口气吃了三碗 (二)V+上+时量宾语(3)过两家人家勒一堆住上十来年。那两户人家在一块住了十几年(4)我个额骨头胀上三天,到今朝才好。我的额头肿了三天,今天才消钟 (三)V+上+动量宾语(5)荡本书我连看上三遍,总算看懂佬咧。这本书我一连看了三遍,总算看懂了(6)鉴种钢笔弗来事,写上半年头则就磨落格咧。这种钢笔不好,用了半年笔尖就磨掉了 体标记“上”和“则”的语法差异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上”对完成貌句式所表达的事件意义有选择性,表已终止事件的句子才可用助词 “上”;如果所指称的事件或动作还在持续,就只能用“则”。如: (7)我家才将笃老空笃上一个来横钟头。我们刚才聊天聊了一个多小时(7’)我家才将笃老空笃则一个来横钟头咧。(8)我喫则两碗豆白粥,还想弄一碗得。我喝了两碗赤豆粥,还想再来一(8’)*我喫上两碗豆白粥,还想弄一碗得。 第二,完成句中的助词“上”一般不和句尾助词“咧”(相当于普通话的“了2”)连用,而“则”往往需要和“咧”组成框式结构。如 (9)我已经到佗过头去则一埭咧。我已经到他那去了一趟了 (9’)*我到佗过头去上一埭咧。 (10)你来个辰光,我已经困则一寣咧。你来的时候,我已经睡了一觉了 (10’)*我已经困上一寣咧。 原文标题:我很怀疑绍兴话的一个标记也是“上” 发表用户:陶寰 发表时间:2003-9-18 15:45:00 被看次数:34 原文内容:当年写博士论文的时候,一直想不出这个标记的来源,今天看了你的文章,有茅塞顿开之感。绍兴话句中的实现体标记形式一般用leh(h表示喉塞尾),这个词的早期形式是teh,乡下大概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偶尔还用,稍晚一些它就变成了deh,少数中年人使用,不过绝大部分人在绝大部分场合都用l-这个形式了。关于它的来源,从梅祖麟先生的讨论开始,至今基本达成共识,即来自“著”。在新的证据出来之前,姑且可以作为定论。但是绍兴话还有一个形式:laang(aa表示舌面后低圆唇元音,ng表示舌根鼻音),分布与 leh相同,但带强调语气。如:我吃leh三碗——我一火之头吃laang三碗。(我一口气吃了三碗) ——渠是个会吃,个大的玩吃laang三碗(他这么能吃,这么大的碗吃了三碗)与常州话的可能不完全相同。由于laang没有t-或d-的变读,所以这个词的词源一直没能确定。有了常州话做参照,事情就变得清楚了。“上”读为laang在吴语太湖片里是有旁证的,语音上应该不成问题。原文标题:从陶寰先生的分析来看 发表用户:阳湖 发表时间:2003-9-24 23:35:00 被看次数:22 原文内容:从陶寰先生多举绍兴话的例子来看,laang的句法分布和常州话的“上”相同。也就是都出现在动宾结构当中,相当于普通话“V+了1+O+了2”的结构和常州话带“上”的完成句是绝对互补的。不知道陶先生所举绍兴话是否和常州话相合,从你的例子看起来好像一样。从考本字的角度来看,“上”的本字地位也是无可置疑的。词组平面的“上”在常州话中读成nhang(nh代表舌面前鼻音),这是语音和语法都弱化的现象。而体标记“上”在句法上是实在的,故语音并未弱化。
http://www.eastling.org/bbs/moredata.asp?species_id=3003&syid=3338
http://www.eastling.org/bbs/moredata.asp?species_id=3003&syid=3370
http://www.eastling.org/bbs/moredata.asp?species_id=3003&syid=5005

dorp 发表于 2007-7-8 21:23:03

我有 唻le..

taicytau 发表于 2007-7-10 11:51:03

原帖由 沈小三 于 2007-6-22 11:29 发表 images/common/back.gif
北吴的这个表处所的词,有两派观点,钱氏认为是“来”,潘氏是“着”(t>>l)

這個'著/tuoˀ/'在福州話裡面跟/leˀ/一樣, 都當'在'用

沈小三 发表于 2007-7-15 10:44:54

潘的说法,可以解释韵母
钱的说法,可以解释声母
都不完美

长泖浅鱼 发表于 2007-8-9 21:53:33

说从母弱化,皇民化谬论。

luck 发表于 2007-8-12 09:42:56

俺也是“来”,来勒,来过(近指),来客(远指),来东,来搭。。。
绍兴也是来。

沈小三 发表于 2007-8-13 08:29:12

原帖由 长泖浅鱼 于 2007-8-9 21:53 发表 http://www.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说从母弱化,皇民化谬论。
你没发现关掉电脑身边全是皇民吗?欢迎来到皇国

夷州海客 发表于 2007-9-4 18:50:57

声调呢?
通泰如皋的是 阳去,对应蟹摄一等开口

benojan 发表于 2007-9-4 21:56:32

似乎玉环说leh表示在

沈小三 发表于 2007-9-5 06:50:55

单靠孤立地点的土学问不足以构筑系统的语言学大厦

shenyileirob 发表于 2011-8-16 16:07:43

宁波le阳上。从连调看,既不是阳平(据le -tih)也不是阳去(据le +tih +lei),声调很明确。

东越木香 发表于 2011-9-28 09:43:23

本帖最后由 东越木香 于 2011-9-28 09:47 编辑

除了“在”吴语还有其它例字吗?
温州话"le过 mae"一词,”难为你“之意,估计本字是”罪过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声母读为来母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