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人 发表于 2007-5-18 22:00:11

词典史上的一座丰碑

鲁国尧

  方言,在远古时期就已存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杰出学者颜之推
在其名著《颜氏家训》里说:“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以来,
固常然矣。”现代中国幅员辽阔,在广大的官话方言区,北起满洲里,
南至昆明,相互通话没有困难;而在云贵高原以东,长江以南的区域
内方言分歧复杂。中国有重视方言调查研究的传统,相传周代即已有
搜集歌谣和调查方言的举措。西汉末著名学者、文学家杨雄在长安向
晋京的外地人士调查方言,历时27载,成《方言》15卷,这是世界上
最早的比较方言语汇集,被誉为“悬诸日月不刊之书”。此后十六国
时期敦煌人刘著《方言》3卷,南宋前人王浩撰《方言》14卷,惜乎
不传。明清以来不少地方志都立“方言”卷,记录了很多方言词语。
本世纪20年代,现代方言学兴起,重点在方音的调查。建国后不久的
大规模的方言普查大大地推进了方言学的发展,然而“文革”的长期
动乱使整个学术研究完全停顿。可堪庆幸的是,近20年汉语方言学得
到了蓬勃发展,终于在90年代诞生了这套41卷本《现代汉语方言大词
典》,它的出版是我国优良的学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国运中兴的
体现。

  这项重大工程启动于1988年底,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组
织60位专家奋战10年,全国优秀出版社之一的江苏教育出版社终于在
1998年底全部付梓出齐。在这套词典里,官话方言区、晋语、吴语、
赣语、湘语、闽语、粤语、客家话、平话等各大方言甚至次方言都有
自己的代表点分卷。总字数约2,200万字,是我国语文词典史上的一
座丰碑。

  编纂、出版这部方言大词典是积无量功德的善举。德国著名语言
学家威廉·冯·洪堡特说:“语言就其真实的本质来看,是某种连续
的、每时每刻都在向前的事物。”方言亦然,是不能像古建筑、古器
物那样可以固定下来,保护起来的,尤其近年在中国,由于经济发展
迅速,人员交往频仍,通语大力推广,汉语方言变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因而,把重要而罕见的语言特点记录下来并形成文献,变得越发重要
和紧迫。如今中国已经站在现代化的门槛之上,早在10年前,我国的
语言学家和出版家就充分意识到,全面调查、记录现代化前的反映千
百年来文化积淀的方言事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这一代语言学
人必须承担起这一历史任务,也只有我们这一代学人才能承担。利在
当代,利存千秋。《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正表现了这一代方言学者
和出版家的毅力、勇气和水平,每个分卷本收词都在8000条以上,词
典收词总量达30多万条。且收词范围极为广泛,举凡天文地理、时令
时间、农业生物、房舍器具、称谓亲属、身体疾病、衣服饮食、红白
喜事、日常生活、讼事交际、工商交通、文化教育、动作行为、位置
数字等等,方方面面的词语无不网罗。《牟平方言词典》在例证中引
用记录了谚语989条,俗语278条,歇后语86条,歌谣45条,谜语15条,
合计1413条。《银川方言词语》特收回民的宗教礼俗词语347条,《乌
鲁木齐方言词典》记载了不少受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影响的方言词。
这部分卷本词典不啻是一本本当地风情的百科全书,犹如一幅幅当地
的“清明上河图”。即使是抗日战争后在柳州已消失的“糊辣”一词
也被“发掘”出来。尤其令人惊异的是,词典中居然收入了称得上语
词活化石的“”字,这个字在很早的古书中才出现,现只在柳州口
语中保存着。又如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策传》:“策骑士有罪,
逃入(袁)术营,隐于内厩。……兵人好叛,当共疾之。”这“叛”
是躲藏的意思,在清代江浙的一些地方志的方言卷中还有记载,一百
多年后如何呢?我们可以在《上海方言词典》第101页,《苏州方言词
典》第120页、《崇明方言词典》第52页找到这个词,而在丹阳、杭州、
宁波及其他卷中则不见,可见这个动词现在只在狭小地区的口语中保
存着。这部大规模的词典真是我们从事语言研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源泉。

  词典的难处在于释义,方言词典尤然,因为方言词的许多微妙之
处往往只可意会,难以言传,这部词典的编者们煞费苦心,善于用准
确而传神的语言来解释,因此博得了当地人的认可:“纤细毕现”,
“烛幽显微”。这些词典的例句也多精采,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时时让人发出会心的微笑。我还要特别指出词典前的“引论”的学术
价值,它集中叙述了方言的音系、内部差异、特点。可别小看那单字
音表下面的一条条短短的注释!谁都知道,每个方言里都有很多有音
有义而无字的土词儿,这需要调查者下死功夫发掘,发现得多,注释
才能多,对于不是本地人的调查者来说,更是“得来不易”啊。

  这套41卷本《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充分显示了我国方言学的水
平,它将不仅推动整个汉语学的研究,也将为词典学、方志学、民俗
学、民间文学、宗教学、民族学、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等等学科
甚至公安侦破、司法审讯、语言识别、语言信息处理工程提供大量资
料和可靠证据。词典所拥有的巨量新鲜的、权威的语言事实,对于近
年我国正在兴起的语料库建设,也必将起到重大作用。

  若问我对这部大词典有什么建议?敢不尽言?看来存在个方言代
表点的平衡问题,我的看法是,不厌其多,唯恐其少,建议至少补加
第42本,即徽语代表点本,如果再有本《北京方言词典》,那就更好
了。

   鲁国尧: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字系
汉字史博士生导师

吴人 发表于 2007-5-18 22:02:33

原帖由 吴人 于 2007-5-18 22:00 发表 http://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又如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策传》:“策骑士有罪,
逃入(袁)术营,隐于内厩。……兵人好叛,当共疾之。”这“叛”
是躲藏的意思,在清代江浙的一些地方志的方言卷中还有记载,一百
多年后如何呢?我们可以在《上海方言词典》第101页,《苏州方言词
典》第120页、《崇明方言词典》第52页找到这个词,而在丹阳、杭州、
宁波及其他卷中则不见,可见这个动词现在只在狭小地区的口语中保
存着。这部大规模的词典真是我们从事语言研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源泉。

畔 通 叛。
说来说去是只 叛。

Enzojz 发表于 2007-5-19 13:12:15

这个字典的全套我在广州看到过有卖

我手里只有杭州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词典史上的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