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 发表于 2007-3-8 22:04:51

新书一本:《江淮官话与吴语边界的方言地理学研究》

史皓元 石汝杰 顾黔三人合著。
纸很好,书很贵,地图画得很难看,内容不知道:lol:



本书详细调查了苏南苏北数十个市县的方言状况,得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以求划出吴语和江淮官话的界线,有很多新的发现,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前言
表格目录
地图目录
凡例
第一部 方言分类学理论探讨:如何划分官话与吴语
引言
第一章 南部江淮官话通语音系构拟
第二章 北部吴语通语音系构拟
第三章 划分官话与吴语的分类学考察
第四章 代表点方言的分类学检测
第五章 多种来源、多种层次的竞争与叠置
第二部 方言地图分析
引言
第六章 跨越长江的同言线
第七章 多种来源、多种层次的竞争与叠置的地图分析
第八章 丹阳和丹徒的口语词同言线
第九章 丹阳和丹徒的声调同言线
第十章 金坛的官话方言岛
第十一章溧水和通州方言的混杂过渡带
第十二章南通和通州的元音推移及地理分布
第三部 综论
第十三章三个代表点方言的田野调查实录
第十四章结论
后记
附录江淮官话与吴语边界地区方言调查点总目
参考

http://www.sjfww.cn/cache/books/view/44/view-0202010000960544.htm

gojin 发表于 2007-3-9 03:57:11

原帖由 在山 于 2007-3-8 22:04 发表
史皓元 石汝杰 顾黔三人合著。
纸很好,书很贵,地图画得很难看,内容不知道:lol:



;P

gojin 发表于 2007-3-9 03:58:16

偶对那个北部吴语通语音系构拟比较感兴趣~

Salomé 发表于 2007-3-12 16:55:27

上卯网上看新闻,衢州开化一个农民居然讲江北话个。。。

gojin 发表于 2007-3-12 20:22:34

原帖由 Salomé 于 2007-3-12 16:55 发表
上卯网上看新闻,衢州开化一个农民居然讲江北话个。。。

还有个种事体。。。

Salomé 发表于 2007-3-13 06:45:00

南部吴语研究里讲衢州北部有星移民村是讲江北话个,趁虚而入。。。。。

双相障碍 发表于 2007-3-13 20:50:14

弗稀奇,我来横山桥个辰光来和尚庙里海搭别人家讲话还连着碰则两个江北人。

沈小三 发表于 2007-3-14 01:04:27

原帖由 在山 于 2007-3-8 22:04 发表
史皓元 石汝杰 顾黔三人合著。
纸很好,书很贵,地图画得很难看,内容不知道:lol:

地图画得是难看了点,因为他们直接按照那个尺寸的 bitmap 印下来,感觉线条粗糙
如果把地图以较细比例,即一张分成四次或九次导出,然后再拼合缩印,就会柔和得多

不过那样工作量也会上去,这本书就不止58元了
问题根源还是出在那个地图生成系统的编程,程序员肯定没有考虑太多美观因素

内容还是相当翔实,基本上把丹金溧、靖江、通州地区的同言线描得很扎实了
五六十年代颜逸明也有类似计划,但是没能全部实施,只做了丹阳部分
这次这本书,用实地调查讲话,主要意义在于留下了一批专题研究的素材

砇玟旼 发表于 2007-7-30 19:32:49

剑磨八年 璧合中西

历八年艰辛,合中美精英,学界寄予厚望的《江淮官话与吴语边界的方言地理学研究》,近期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是中美合作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得到美国Henry Luce Foundation : United States-China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gram基金项目、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基金项目的资助。学者阵容也十分强大,美国新泽西大学Prof. Richard VanNess Simmons(史皓元教授)和南京大学顾黔教授分为双方负责人,苏州大学石汝杰教授、美国纽约城市大学俞志强教授为核心成员,组建了一支国际团队。因此早在未出版之际,该书便已备受关注,今终付梓,为方言地理学界又添一道风景。
方言地理学,又称语言地理学,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理论,也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语言特征的地理分布的分析、解释来研究方言间的关系,研究语言的历史及其演变。但中国的方言地理学研究,自比利时学者贺登崧(W.A.Grootaers)于上世纪四十年代首倡方言地理学以来,一直未有长足的发展。中国人的著作中,只徐通锵的《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和游汝杰的《汉语方言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对这门学科进行了介绍和评论(游汝杰,1997)。现有的方言地图大多是方言调查报告的附属内容,主要目的往往是为了说明当地方言分区的情况,真正按地理语言学的要求调查编制的方言地图为数极少(曹志耘,2002)。真正运用这一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则更少见。《江》书以方言地理学为研究方法,实践了方言地理学的研究理念。它的出版弥补了这片领域的缺憾,具有重大的学术史意义。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万事之首要是得有一把研究的“利器”。《江》并未直接采用传统的字表调查法,而是使用了三种词汇调查表:短表(60个词)、简表(439个词)和详表(1900个词)。三种表精选的口语词汇,对内具有代表性对外具有区别性,除直接调查了方言词汇外,还间接整理出蕴藏在词汇中的语音系统,全面真实地反映当地方言的实际情况和历史层次。也就说,词表里实际暗藏了字表;若改用单字表调查,一来无法调查到最纯正的口语音,二来也没有暗藏词表的“双雕”功能。三表同时又各具功用:短表专用于密集调查,绘制方言同言线、分析方言地图;简表用于大范围地调查概貌;详表用于最具过渡特征的方言点。三表齐下,这在方言田野调查中尚属首次。
《江》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侧重理论探讨,通过构拟东南部官话方言以及北部吴语各自的共同音韵体系,设计出一套类型学检测标准,并演示以此标准检测方言的程序和结果;第二部分主要是事实分析,以方言地图的方式讨论方言特征及其地理分布,展示各地同言线,并从中考察区域性特征和方言的分界问题。第三部分列举了三个点的详表调查数据,限于篇幅,只选择了过渡地带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点,管窥全豹。与其他方言地理学著作相比,《江》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布点密集,调查深入。
《江》在江淮官话与吴语的交界地区,横跨长江两岸丹阳、丹徒、金坛、溧水、句容、泰兴、靖江、如皋、南通、通州、如东等十几个市县的农村,历时五年,记录简表155本,详表 24本,短表305本,共计484本,覆盖面积约达4000平方公里,获得了大量极具史料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所有调查点、发音人、记音人的基本情况均附于书后,既便于核查,又利于后来人再调查。学界此前见到的方言资料,大多是县城或中心城镇的,以县城代表全县。《江》的调查一改惯常做法,深入至农村的自然村、组,最多是乡(或乡级镇)而不是县城或其它中心城镇,触及到长期以来限于条件而未及展开的农村语言调查,更真实地反映了语言实情。
第二:地图美观,影像生动。
《江》首先是一本踏实谨严的学术著作,同时又是一本“时尚美观”的地理民俗教科书。全书共有80余幅彩色方言地图,图标形状和色彩均经著者精心设计、挑选,如以形状的圆方、颜色的冷暖分别代表声母的清浊与韵的分化。每幅图都堪称精美的科学的艺术品,读者在直观感受方言渐变与过渡的同时,亦有审美的愉悦。除此之外,书中还插印多帧生动的彩照,为读者还原了彼时田野调查的实景,以民俗历史参方言地理,可谓得“二重证据”之要义。《江》书的形制、形式无疑是方言地理学类著作在“视觉时代”的一次有益的先锋的尝试。
第三:视角独特,推理谨严。
《江》书以探讨江苏境内江淮官话与吴语的分界为主要旨趣,对相关理论问题也作出了精辟独到的论述。概其要有四。
其一,设计了行之有效的江淮官话/吴语分类学检测标准。判定方言属性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从未有一套相对完满的标准。此前,传统的方法以语音为纲,最重要的是考察声母几分,以此来确定是吴语还是官话。然而,老办法遇到了新问题,这条标准在面对方言过渡地带混杂的语言实际时,失去了效力。为解决这一矛盾,《江》从语言事实出发,结合古今语言变化规律,制定了一套涵盖语音、词汇、语法的新检测标准,不仅可用于检测方言属性,还可用于检测方言间的相互接触、影响和融合程度。操作程序也相当简便,只须列表将各个方言与所有标准一一对比,是合是离,一目了然。在江淮官话和吴语地区,明显能看到方言间的影响已渗透到各个层面,所以这个检索表在该地区特别实用。《江》书正是用这些重要的分类学检测标准,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绘出了一幅幅方言地图。同时作者也指出, “单条标准往往只能部分反映分界事实”,在方言过渡混杂地带尤其如此。因此应考察、综合多条同言线,得出同言线束,方可较为全面地界定两大方言类型的分界。对类似江苏境内两大方言过渡混杂的地区,这套方法实在是可资借鉴的。
其二:构拟了南部江淮官话通语/北部吴语通语。以往研究江淮官话或吴语,上不过《切韵》音系,下不出具体方言或方言作品。好处是可以进行古今语音对照,坏处是不易看出江淮官话与吴语分化并各自发展至今的脉络。因此“为了弄清两大方言之间以及它们内部各方言之间的关系,包括历史的和现代的,是如何相互影响、彼此交融的,分别对它们共同的音系进行历史比较研究,是极有必要的。”《江》以通州金沙、泰兴应达、丹徒水台三个方言点为代表点,首次尝试为该地区方言构拟通语音系,进行具体而系统的比较研究。北部吴语通语则在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1928)和“吴音单字表” 中共同吴语的基础上,略加调整。《江》构拟的两套通语音系,填补了切韵音系与现代汉语方言中间的断裂环节,基本反映出官话和吴语两大方言类型的不同,同时也有若干相似之处显示江淮官话与吴语的共性。
其三:构建了浊声母送气产生与浊音消损的历史演变模式。具体而言就是:中古时期阳调类的不送气浊音声母,先后经历产生送气、丢失浊音浊流的发展阶段,演变到今天官话阳调类的送气清音,更进一步的则仄声音节连送气也丢失了。这一模式并非凭空地臆想,而是通过密集深入的调查,在江淮官话与吴语的过渡混杂地带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过渡音——送气浊流,以此为基础,结合古代汉语和其他现代汉语方言的实际综合而得。这一模式将许多散乱的语音现象进行了有序的线性排列,变“一盘散珠”为“一串项链”,对某一方言所处的历史阶段,“平送仄不送”、“不论平仄,一律送气”等语音演变规律均有极强的解释力。
其四:提出了系统的元音转移理论。元音转移现象并非《江》首次涉及,但系统的元音转移理论却是《江》首次提出。元音转移如同“多米诺骨效应”,某一元音在演变过程中未按“既定”路线发展,挤占了其他元音的位置,如此引起元音的连锁反应,整个元音系统遂成“大挪移”的格局。书中以南通方言为例,揭示了该方言元音系统平行转移的演变规律,改变了此前人们对此类现象感性的认识,并有力地证明南通方言应属官话。

因此,不论方法、形式,还是内容,《江》都代表了方言地理学界的最新成果,堪称中西合璧的典范之作。虽然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江苏境内江淮官话与吴语的分界,但其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手段,中西合作的模式对整个学界都有参考借鉴的价值,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曹志耘 2002 《老枝新芽:中国地理语言学研究展望》,《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郭必之 2006 《方言地理和方言分区可以结合吗?——读项梦冰、曹晖编著〈汉语方言地理学——入门与实践〉》,《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3卷第5期
黄晓东 2005 《语言地理学的一个样板——〈宣化地图〉评介》,《求实》Ⅱ
石汝杰 2003 《贺登崧与方言地理学》,《语言教学与研究》第6期
——— 1997 《汉语方言地理学的优良教科书——评介贺登崧〈论中国方言地理学〉》,《国外语言学》第1期

作者:陈潇 来源:《语言文字周报》

在山 发表于 2007-7-30 20:39:36

方言地理学还有一本项梦冰、曹晖编著的《汉语方言地理学——入门与实践》,不过没见过。

苦露酷亿 发表于 2007-7-31 20:12:26

那本书在哪里有得卖的阿?

吴人 发表于 2007-7-31 20:42:47

晕 ,楼浪还对该个话题感兴趣?

lieukehli 发表于 2007-7-31 21:03:43

原帖由 苦露酷亿 于 2007-7-31 20:12 发表 http://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那本书在哪里有得卖的阿?

看右上角:http://www.douban.com/subject/2010119/

嘉善仔 发表于 2007-7-31 21:10:34

原帖由 苦露酷亿 于 2007-7-31 20:12 发表 http://www.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那本书在哪里有得卖的阿?
告诉你吧,我今天在杭州文二路的博库书城看见这本书了,还有两本,不过你要到杭州才能买到,我看了一下,觉得没什么好的。

苦露酷亿 发表于 2007-8-1 11:40:12

厄…… 暂时放弃……

沈小三 发表于 2007-8-2 16:50:53

杭州太远了,上海我至少看见四家书店在卖

在山 发表于 2007-8-2 19:13:46

网上肯定有卖的。

guoguo 发表于 2007-8-3 17:19:32

在上海书城看了1小时。。。。。。。

双相障碍 发表于 2007-8-3 17:27:01

上回郑张个《上古音系》上海书城就没,只好波到永福路买。

吴人 发表于 2007-8-3 17:28:41

原帖由 guoguo 于 2007-8-3 17:19 发表 http://wu-chinese.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在上海书城看了1小时。。。。。。。

上海书城勒啥个断命场hen。。。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新书一本:《江淮官话与吴语边界的方言地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