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北宁2 发表于 2011-12-9 14:02:03

宁波籍两院院士数首次破百达到102位,继续保持国内一只鼎

本帖最后由 宁北宁2 于 2011-12-10 11:42 编辑

本年度(2011年)新增选5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宁波籍4名,占全国新增选院士总数的1/13.5。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2/09/c_122400331.htm

中国工程院2011年当选院士名单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8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丁荣军 49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甘晓华 54 空军装备研究院

郭东明 52 大连理工大学

林忠钦 53 上海交通大学

刘连元 70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四研究所

唐长红 5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杨绍卿 70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三研究所

朱英富 7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6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陈志杰 48 空军装备研究院

段宝岩 5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高 文 55 北京大学

李天初 66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吕跃广 47 总参谋部第五十四研究所

吾守尔·斯拉木 70 新疆大学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7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陈祥宝 5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李言荣 49 电子科技大学

钱旭红 49 华东理工大学

邱冠周 62 中南大学

谭天伟 47 北京化工大学

王海舟 71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徐惠彬 5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6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李晓红 52 武汉大学

苏万华 70 天津大学

孙龙德 4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徐 銤 74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张玉卓 49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赵宪庚 5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7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崔 愷 54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龚晓南 67 浙江大学

李建成 46 武汉大学

刘加平 5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缪昌文 54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王 超 53 河海大学

周绪红 55 兰州大学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4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段 宁 6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中心

瞿金平 54 华南理工大学

王如松 64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谢剑平 52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农业学部(6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陈剑平 48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康绍忠 49 中国农业大学

李 坚 68 东北林业大学

吴孔明 47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喻树迅 58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朱有勇 55 云南农业大学

医药卫生学部(7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丛 斌 54 河北医科大学

郎景和 71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沈祖尧 52 香港中文大学

王学浩 6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徐建国 5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于金明 53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詹启敏 52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工程管理学部(3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胡文瑞 6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赵晓哲 48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郑静晨 52 武警部队总医院

看来2011年籍工院院士方面入帐率还行啊,不知科院方面如何了?不过由于科院表现不佳,只有2位入账,因此总体只新增了6位。希望2012年能有所突破啊。

宁北宁2 发表于 2011-12-10 11:45:38

科院方面的新增人选数据也出来了,宁波方面新增两位:

      【中国科学院2011年新增院士•数学物物理学部】
  王广厚 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学家。南京大学教授。1939年11月生于安徽省肥西县。生物通
  张维岩 等离子体物理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1956年3月生于北京。
  张肇西 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0年7月生于广西。生物通
  陈永川 数学家。南开大学教授。1964年3月生于四川省南充市。
  武向平 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1961年1月生于陕西省黄龙县。生物通
  袁亚湘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60年1月生于湖南省资兴市。
  高鸿钧 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3年8月生于安徽省怀远县。生物通
  鄂维南 数学家。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教授。1963年9月生于江苏省靖江市。
  潘建伟 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70年3月生于浙江省东阳市。生物通

  【化学部】
  田 禾 精细化工专家。华东理工大学教授。1962年7月出生于新疆鸟鲁木齐,籍贯江苏常熟。生物通
  刘忠范 物理化学家。北京大学教授。1962年10月出生于吉林省九台市。
  严纯华 无机化学家。北京大学教授。1961年1月出生于上海市川沙县。生物通
  李亚栋 无机化学家。清华大学教授。1964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宿松县。
  张俐娜 女 高分子物理化学家。武汉大学教授。1940年8月生于福建省光泽县,籍贯江西萍乡。生物通
  杨学明 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2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德清县。
  赵进才 环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60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生物通

  【地学部】
  万卫星 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8年7月生于湖北省天门市。生物通
  石广玉 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10月生于山东省淄博市。
  刘丛强 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55年9月生于贵州省遵义县。生物通
  周忠和 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65年1月生于江苏省江都市。
  郭华东 地球科学学家。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研究员。1950年10月生于江苏省丰县。生物通
  高 山 地球化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1962年6月生于青海省西宁市,籍贯云南省石屏县。
  龚健雅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家。武汉大学教授。1957 年4月生于江西省樟树市。生物通
  傅伯杰 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1958年1月生于陕西省咸市。
  焦念志 生物海洋学家。厦门大学教授。1962年12月生于山东省潍坊市。生物通
  舒德干 进化古生物学家。西北大学教授。1946年2月生于湖南湘潭市。生物通

  【信息技术科学部】
  李树深 半导体器件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1963年3月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籍贯河北保定。
  杨学军 计算机领域专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63年4月出生山东省武城县,籍贯山东武城。生物通
  郑建华 信息分析专家。解前军保密委员会技术安全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9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籍贯浙江宁波。
  金亚秋 电磁波物理与遥感科学专家。复旦大学教授。1946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籍贯江西婺源。生物通
  徐宗本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1955年1月生于陕西省柞水县,籍贯安徽岳西。
  梅 宏 计算机软件专家。北京大学数授。1963年5月生于贵州省余庆县,籍贯重庆。生物通
  黄 维 有机光电子专家。南京邮电大学教授。1963年5月生于河北省唐山市,籍贯河北唐山。

  【技术科学部】生物通
  朱 荻 制造工程专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1954 年5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籍贯辽宁沈阳。
  张统一 材料力学专家。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1949 年10月生于河南省郑州市,籍贯河南温县。生物通
  沈保根 磁学和磁性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2年9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平湖县,籍雷浙江平湖。
  郑 平 工程热物理学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36年生于广州。生物通
  南策文 材料科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1962 年11月生于湖北省浠水县,籍贯湖北浠水。
  赖远明 寒区工程、土木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l962年8月生于江西龙南。生物通
  翟婉明 铁路工程动力学专家。西南交通大学教授。1963年8月生于江苏省靖江市。
  雒建斌 摩擦学领域专家。清华大学教授。1961年8月18日出生于陕西省户县,籍贯陕西户县。生物通
  魏炳波 材料科学专家。西北工业大学教授。1964年4月12日出生于山东省惠民县,籍贯山东惠民。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朱玉贤 植物生理学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1955年12月生于浙江省富阳市。
  张明杰 结构生物学家。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讲座教授。1966年9月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李 林 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1961年5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籍贯山东省荣成市。  
       赵玉沛 外科医学家。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1954 年7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康 乐 昆虫与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1959年4月生于内蒙古呼知浩特市,籍贯河北省唐县。
  黄路生 动物遗传育种学家。江西农业大学教授。1964年12月生于江西省上犹县。
  舒红兵 细胞生物学家、免疫学家。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1967年1月生于重庆市荣昌县。生物通
  葛均波 心血管病学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1962年11月生于山东省五莲县。

宁北宁2 发表于 2011-12-10 11:46:49

本帖最后由 宁北宁2 于 2011-12-10 13:00 编辑

2011年江浙沪在科院方面整体表现不佳,宁波方面算是矮子中间拔旗杆,新增2位,因此加在一起是6位。

(李林院士由于是荣成籍南京人,因此不计入)

江苏
扬州靖江 2
苏州常熟 1
扬州江都 1

浙江
金华东阳 1
湖州德清 1
宁波      2
嘉兴平湖 1
杭州富阳 1

上海
川沙      1

于是2011年也算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了,宁波籍两院院士数首次破百,达到史无前例的102位,稳居国内所有城市的首位。总体来看还是令人欣慰的。

mandarin 发表于 2011-12-10 13:38:21

另外一种算法是把籍贯宁波生长上海的算成上海籍,然后宁波就少了

宁北宁2 发表于 2011-12-10 13:52:37

值得指出的是,以前有个酸葡萄的浙省地级市人称宁波籍院士的总量庞大跟上海有着如何如何大的关系,然而这些人等到看了镇海区的区志,以及实地调研过这些院士人选的来源后就傻眼了。

近几年甚至几十年来的宁波籍院士数,80%以上都是真正的本地籍本地生或者其他地区出生的,跟上海其实关系不大,宁波籍上海人对早期的院士数是存在一定的贡献,但并没有到某些人想象的地步,拿今年的数据来看,宁波籍院士绝大部分与宁波或香港有关,而与上海无关,近十几年来宁波人愿意移民到上海的比例是非常小的,我在沪基本就没见过几个宁波人,而绝大部分是80年代乃至50年代之前的老宁波籍上海人;

另外,非要这么说其实也是不公平的,因为按出生地算,非宁波籍但宁波生的院士数并不突出,所以按出生地计算院士的话一些外地籍本地生院士比例很高的城市就很容易上位了,这同样不符合事实;同样,如果把各地籍但上海生的去掉,对大部分城市也不公平,比如李政道的母籍是宁波(而我们计算籍贯显然是不可能按母籍算的),但一般按父籍地算显然是苏州,如果统统搞出生地口径,也会算到上海头上了,这对上海以外的城市也不公平。

而且事实上,90年代以后,宁波籍院士数中,比如镇海的你可以去查一下,镇海籍的30位左右的院士(长三角县区级行政单位里院士密度最高的)绝大部分都是镇海本地出生的,而就学的地方有宁波和浙江其他城市比如杭州,省外的主要是京沪港,上海贡献的比例其实虽然有但并不夸张,大部分的宁波籍院士还是跟甬、杭、京、港等关系非常密切。所以那些人出于嫉妒心理说什么宁波的院士有如何如何夸张的比例是沾了什么上海的光,这基本可以认为是胡扯了,呵呵。

宁北宁2 发表于 2011-12-10 13:54:33

看看今年的几个宁波籍院士,有几个跟上海有关的?你给我数数?

宁北宁2 发表于 2011-12-10 13:57:27

mandarin 发表于 2011-12-10 13:38 http://www.wu-chinese.com/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另外一种算法是把籍贯宁波生长上海的算成上海籍,然后宁波就少了

少不了多少,不要想当然。网上的出生地口径排名多得是。

mandarin 发表于 2011-12-10 14:03:38

按照这个算法宁波和第二位的差几个?

宁北宁2 发表于 2011-12-10 15:30:36

恰恰相反,以前的话宁波籍上海人确实占了一定的比例,但现在的籍贯地口径计算,只会对宁波越来越不利,你别忘了80以后乃至90年代以后宁波人往上海走的比例不是长三角最高,而恰恰相反,是长三角比较低的(像本人这样的跑到上海的,属于宁波人里的稀有物种了,近几十年宁波人往杭州跑的倒是有,而且绝对比往上海跑的多得多得多,不信你问问别人;再不就是国外,真正到上海来吃汽车尾气、民工堆、大气悬浮颗粒和忍受高房价/收入比[物价的话甬沪是差不多的,就是房价方面差异很大]的人寥寥无几)。

我在上海近几年碰到的非上海籍,很大一部分是南通、泰州这两个地方的,然后浙江中南部的也有不少比例(尤其是开烟杂店的。宁波近年来也有大量开烟杂店的温州台州人,尤其是台州人;听人说北仑镇海一带浙J车已经多到令人大惊失色的地步了),其次就是安徽湖北,再次也是山东东北徐州等地,再往后还是轮不到宁波,因为真正近几十年来跑到上海的宁波人比例很低很低,至多也就是跟无锡苏州相当。你在马路上注意一下就知道,浙B的牌照即使比起比例并不高的苏B(无锡)牌照,也并不更多,而跟浙A(杭州)、苏A(南京)、苏E(苏州)是大致相仿的。这说明,把开埠时期的宁波籍上海人人数跟50年代以后跑到上海的宁波人人数相提并论是非常非常不合适的。

近几年真正在上海呆过的人都会有跟我一样的观点。所以,凡事不能想当然。

宁北宁2 发表于 2011-12-10 15:34:14

mandarin 发表于 2011-12-10 14:03 http://www.wu-chinese.com/bbs/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按照这个算法宁波和第二位的差几个?
我不清楚第二位是谁,所以没法算。但是我很清楚宁波是第一位,因为我2010年看到的籍贯地口径下的其他城市(同样包含了这些城市的本地籍、京沪港出生人头数)普遍跟宁波相差8位以上,所以光凭2011年是追不回来的,除非第二位的城市在2011年独揽14人以上。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就很确定了。

至于历年的宁波籍院士,包括今年2011年的几个院士,你可以核对一下,有几个是跟上海有关联的?比如今年,2个科院院士?还是4个工院院士,哪一个或哪几个是上海产的?你可以算一下。

所以,不能想当然。宁波本地产的宁波籍院士仍然是占绝对优势的。

宁北宁2 发表于 2011-12-11 23:48:37

有的人真是无耻啊,祖籍、出生地、工作地,只要三者有一项跟自己有关,就被算在自己的院士头上。

甚至别人的院士都可以算到自己的头上,还YY别人才是老二,真可笑。他们的院士计算方法是多口径的,哪项对自己有利就选哪项,然后媒体不加考证就毫不负责地直接转发那些虚假自编的、一个个细算起来根本经不起推敲的数据。

对他们媒体的造谣表示无语,对宁波媒体的不作为更表示彻底绝望。

mandarin 发表于 2011-12-13 17:52:40

本帖最后由 mandarin 于 2011-12-13 17:55 编辑

不清楚第二位多少就去数出来,万一改变统计原则所造成的人数损失大于等于现在第一第二名的差距么,宁波的一只鼎地位就保不牢了。要用数字说话就要对数字负责,一分一厘剔清爽,大约摸毛估估么意思的。

然后,如果按照新算法宁波还是第一名,照样不改变我在4楼说的宁波人数减少的事实。话不好听道理就是这样的,淡定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宁波籍两院院士数首次破百达到102位,继续保持国内一只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