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程仔 发表于 2011-6-11 17:05:57

苏州望亭干国研究

本帖最后由 乌程仔 于 2011-6-12 10:37 编辑

望亭干王城查考
吴地干文化探索
一、干人源于寒姓族,韩戈过赣贡相通

二、干人吴人一家人,干人历史早吴人

三、干的名义甄胄人,生活特点全在里

四、干城古载马安溪,望亭考记痕累累

五、干匠技艺扬古今,铸造兵器在吴地

(附干文化,干匠、冶金遗痕地名)

周云飞
2010.10.20
望亭先秦月城(越干王城)遗址,经考证原是《越绝书记吴地传》云:苏州“马安溪上干城者,越干王城也,去县七十里”。
越与月,吴音相同,月城即越干城,即古干城。以水为濠的方城,航拍图清清楚楚在太湖(贡湖)之滨,今望亭西北的马安溪,今名牡丹港。太湖口古有牡丹桥,泄水入远河,旁有马尾浜、马干港、游龙桥,北靠乌角溪,今名沙墩港,水入运河。按蠡河,今名望虞河,西入太湖,入口有昌桥,北接长江,入口旁有龙汇桥,东旁古鹤溪,今名大运河,有通波、响水二古桥,从西北向东南入苏州娄江入海,方城前(南)幽戍、朱家、马干三条支河,前千米有干溪,今名仁巷港,入口有仁巷,张羲二古桥,旁有西晋迎湖禅寺,再前千米有干泾,河上有中典,干泾古桥,旁前为“都城”,在二干之间有南国溪(今名南河港),再南千米为前溪巷,古名田溪,旁有古“夏城”及“紫宫明大王庙”。
干城,即干王城,即吴干,或称干吴,干王城是古干国的重要基地,是吴(吴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吴文化不可缺少的资料,也是研究古吴防风氏,吴越文化的重要资料。望亭于王城考查,给吴地吴文化带来了新的活力。
(一)干人源于寒姓族,韩戈过赣贡相通
干,干国是干人上古南迁后建立的,部分与吴结合称干吴,部分与越人结合为干越。要研究干文化,必须先探索干人的来源,才能解干人源流之迷。
一、干之音为汗,古寒切,故为寒通。
寒字初形与用干栏建成棚相同。西周《克鼎》铭文有寒宇干栏(棚)状,故寒与干,古文似可通用。历史上从夏桀以后无寒国,以前又无干国来看,他们之间是有继承的,亦即寒是干,从此寒干地名混在一起,可知寒干原是一族。
二、干寒通婚,韩可作干,可见寒、韩、干音相通。
三、过戈同音,原来寒人,分为干、戈两族。
《后汉书·郡国志》云“寒所在地,寒寺、古寒国、湜封此”。《路史·国名纪已》有“寒亭”(今山东潍县)。寒人被夏灭后,继续南迁,故徐州有寒山。
《路史》引《栝地象》去:“猗姓国,今莱之掖西北,二十里,有乡过亭,有过氏。”《晋山·地道记》有过城,今山东掖县,后来以过为姓。过、戈同音,原来寒人分为干、戈两族。
四、干赣音相通,赣即贡,都是干人。
《山海经》云“南方有赣巨人,见人哭不笑,即枭阳氏,音感与干音通”,又古代史籍记有巨人种汪芒错、防风氏南迁浙赣,也即干人的一支。
《说文》“贡即赣”,贡字是汉以后演化而成的字。《说文》“孔子门生端木赐字子赣”,今凡作子贡,由此可知赣、贡、干相通。
总之,干、寒相通,寒、韩相通、寒人分为过、戈二族,过、戈相通,干、赣相通,赣、贡一字。由此,干、寒、韩、过、戈、赣、贡都是古代干民族的反映。

(二)干人吴人一家人,干人历史早吴人
一、干人南迁分布名号
上古时代干人、吴人、越人、赣人广泛散居长江中下游地区,虽有种种差异,但其有同性的传统,纹身、崇拜鱼、龙、蛇图腾,居干栏棚屋,善驾舟,善制陶,渔猎、农耕生活习俗是相同的,只是由于政治历史地望等原因,说法不同。当干人的一部分与吴人组合,就成了“吴干”或“干吴”,另一部分干人与越人组合,就成了“干越”,还有居住鄱阳湖赣水流域,成了赣人。
二、干人原居南迁地望
上述我们明白干人源于寒姓族南迁的结果,那么从何地何时迁来呢,据文献记述有以下几条:
1、《百越史研究》“吴灭干后,便占其都为吴都,自此吴也称干或干吴…”,吴也称干(干吴),并在古书上称勾吴,在古器物上称为工,改敔,改吴…,盖是一名之变。古书还有“禺邗”即“吴干”、“干吴”犹言干地之吴。
2、《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中…”,干夷,是干人在东夷族的一支。
3、《山海经》“南方有赣巨人,见人哭不笑…”,在鄱阳湖西。
4、《百越史研究》“古代史籍记巨人神汪芒氏,防风氏南迁…”,也是干人的一支。
5、《中国史稿地图集》郭沫若主编《夏代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太湖地区北岸为防风氏地区,后为干人。
6、《百越史研究》“到商代时,干为商之属国,卜辞记载商王帝率田猎游辛中有干的地名。
从上述古文献,可知干是东夷族之一,是个历史悠久的干民族,比吴民族更早,而且早得多,最迟在公元前569吴灭干时,最早可在公元前21世纪夏朝始,吴人到此提早1500年,那时干人就在太湖地区古长洲(今苏州)生民繁衍建立古干国。

(三)干的名义甄胄,生活特点全在里
一、干的名义,主要是人,大之义
《说文》“干,杆也”,段注用杆身故谓之干,古籍有“干戈戚扬,日常干戈当作进攻、防卫的武器。笔者经过研究,干的名义,应更大更高。
“干”,上古就把干看作为重要的文字,把干作为天,称为天干纪年,把干称为国叫的(干)国,地干称为城,叫干城,把干称叫做汗,所以把干当作人,从吴地方言代代相传,把人的称呼为干,如:干人,新干人,小干人,大干人,老干人,小干,小小干,中小干,大小干,老小干,小干笃,小干客,男不上,女小干,好小干,坏小干,干干,心干,老干,大老干,二老干,三老干,九干,大干,老大干,客干,小客干,老干客,新干客,老弟干,干爷等数十种,人的称谓干来也用字称呼,方言口碑代代相传。
为什么?干的名义是人呢?真如《唐吴地记》开句“地名甄胄”一样,干民族是外迁民族,被贬称为犴、豻、獾种民族,因为干与狗在吴音中同音,骂人为野狗、杂种,而《吴地记》开句反映了干人是上古渔猎、农耕民族是舜陶河滨的后代,是象吴人一样,象玉一样纯洁完全的人,所以干也代表人、天、国、大也。
二、干义来函,信息众多,生活习俗,俱多反映
文字是人创造的,文字是历史,文字反映真实历史,比神话传说真实千百倍。从古文字“干”的造字,可寻找出极为丰富的干人生活习俗特点。如:
1、干、干戈、杆,不就反映干民族勇武,兵器铸造,精高技艺,历史悠久吗?
2、干、旱、弓,不是先人渔猎的象征吗?
3、耕、灌、稉、谷,不是先人农耕水利和稻谷种植的反映吗?
4、罐、缸、甏,不是制陶生活用品吗?
5、干兰、岸、棚、馆,不是人在住的证明吗?
6、行、迁、柯不是走的前进的字义吗?
7、甜、矸、酐是食物的各种表义。
8、葛、衦不是反映人的衣着吗?
总之从古文字看“干音”这字为认识解干,具有豁然开朗之感。

(四)干城古载马安溪,望亭考证痕累累
《越绝书》云“马安溪上干城者,越干王城也,去县七十里”。陈梦家《禺邗王壶考释》“秦余杭山,故无余之都…姑苏西北北五十里至八十里,其地为越王无余,故干王所都:干遂、干溪皆在其地。”笔者近三十年来对考证干王城进行调查研究,所有难解通过访查,文献对照得已证实。
越干王城,今称“月城”,在太湖之滨,贡湖北岸,阳山以北,外城为三平方公里,至界为五平方里,中心土城一平方公里,外城郭城以河道为濠,从望亭水利,航拍图,方城清楚。其中:
一、马安溪在郭城内中心城外,马安形河道已然,今名牡丹港,在离中心城二公里之界河南国溪,一名南河港,为干溪又名仁巷港,月城旁尚有乌角溪,又有沙敦港,前有田溪(金币港),又名干泾、田北头巷,疁溪后有鹤溪(大运河)。
二、干城今名月城为一平方公里,城内河道五横五竖未变。为什么叫月城,因为吴音月为(核),平常月音与越音同,吴被越灭后,为越人所占,故称越(月)城。
三、去县七十里,是指春秋吴古故陆疲乏,绕过水路的七十里。(水里五十里)。
四、古代文献记,在县西南,是唐、宋、元、明以前长洲县的西南,特别指出,是把今虞山常熟红塔(吴塔)辛庄张庄在长洲县北面之地,后划归常熟县,故望亭地形不象在县西南,了解了长洲县城变化,就符原貌了。
五、干城旁的干地名众多,城中,郭城,外城有“王干”,西王干,大干,雀干,马干,马干港,干鸡桥,干鸡港,竖干,后干,干泾,干溪,干港,韩村,杆村,韩家桥,韩家浜,戈家滨,干湖(贡湖)等。
在太湖中边有大干山(贡山),小干山(灵山),扬干,干渎,韩泾,韩港。
在干城外赵安乡有小干,下幇,姚干,东干,西干,戈巷,轩港,西干泾。
在干城南阳山旁有干册,镇湖有干家庄,干头里,下干,干山里,马干山,西干浜。
六、干城郭城内外有王城及王城服务之地名。如:
龙亭,龙汇桥,白龙桥,城头郎,濠稍浜,杆村,铁匠浜,两个铜匠墩,马射社厂,船舫浜,舟浜,造工浜,上泮,大车,鸭船,干鸡匠人等等。
七、80至90年代,月城造砖厂出土大量秦汉陶井、几何印纹陶、古铜剑、铜削刀等,还有城旁湖边独木棺,独木舟等。
八、郭城旁的“夏禹奠“疑是冡墓之地或是诸侯祭祖祭水的地方。
(五)干匠技艺扬古今,铸造兵器在吴地
干、干吴、吴干在历史以勇猛著称。吴在灭干前发生的吴、干战争是相当残酷的。《管子小问》云:“昔者,吴干成,未遂者不得入军门,国子摘其齿遂入,为干国多”。从望亭越干王城内外至今沿用地名分析,可以看出在手工制造、创造各种生活物质条件、建筑、雕刻等各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
干人住干栏、棚屋,善驾舟,产葛布,丰富的几何印纹陶,各种渔猎。农耕生活工具的发明,有关地名有陶人山、鲍山、大车、上潘、船、坊、糖坊、铁等,还留下了建筑、雕刻、革丝、干果、表画、丹青、纺织、刺绣等著名于今。但其中最突出的是兵器铸造,名闻神州,古文献有记载:
吕氏春秋荆有次百得宝剑于干隧,高诱注:“吴邑也”。
庄子刻意篇“夫有干越之剑者”,释文云“司马云干吴也,吴越善出剑也”。
考工记曰:吴粤之金阳“是干越即吴越,故淮南高注及庄子司马注并择为干为吴也。广雅释器“吴魁盾也”,“楚辞九歌录”,“吴戈兮披犀甲”。
干人最杰出的代表干匠讹为干将。
这里自然牵连到干人制造兵器在那里的问题,也是史界提出金属治铸问题,虽至今没有发现,但从干城周边的地名窥视,从冶铸资源、冶金工匠留下的遗迹、痕迹、祖庙及流动分散在民间的铜匠,可以看到干王城——吴地铸造兵器的曙光。请看后附干文化、干匠冶金遗痕表。

望亭越干王城——月城
在太湖之滨,蠡河之头,吴门之口,阳山之旁,运河之畔,吴古故陆道旁,以水为屏,以土为垣,城垣水濠北有乌角溪(今名沙墩港),马家溪(今名牡丹港),旁有干溪(今名仁巷港),田溪(今名田北头港,又称干泾),东有鹤溪(今名大运河),有大渎、河渎、蠡渎及吴师泾、巨庄泾、西堰泾、上泾、引水河浜如网的古长洲太湖平原水网地区,今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西北。

干文化、干匠冶金遗痕地名


号数
地名
名称
土名
别名
地      望
备    注
古代乡都
今址
1
寒山
干山
彭华乡一都
枫桥
离吴城十里,离干城五十里
2
铜墩

彭华乡一都
枫桥
离吴城十里,离干城五十里
3
铜墩村

彭华乡一都
枫桥
离吴城十里,离干城五十里
4
铜墩庙

彭华乡一都
枫桥《吴县志》
支硎志
5
铜匠巷

彭华乡一都
枫桥《吴县志》
桥梁十一都
6
铜岺
二茅峰
光福乡十九都
藏书
光福志,离干四十里
7
铜坑

光福乡十九都
光福
光福志,离干三十里
8
铜井山

光福乡十九都
光福
光福志,离干四十里
9
潭山矿
铁矿
光福乡十九都
光福
光福志,离干四十里
10
居庶浜
煤屑墩
彭华乡四都
望亭
干城,南国溪
11
铁匠浜

彭华乡五都
望亭
干城内(干城)
12
铜匠墩

彭华乡五都
望亭
干城内,大运河旁沛木泾
13
铜匠墩

彭华乡五都
望亭
干城内,干城郭城
14
铁车滩

武丘乡西六都
望亭
干城旁,古蠡河旁
15
金沙滩

彭华乡五都
望亭
干城旁,田溪港口
16
戈巷
都城
彭华乡四都
望亭
干城六,田溪港太湖口
17
五金浜
乌龟浜
彭华乡三都
通安
夏城,龙溪旁
18
金市

彭华乡四都
通安
夏城,太湖口,古集市
19
铜矿
小茅山
光福
光福
夏城十里,干城二十里
20
金山
古名金城又名化城
彭华乡二都
枫桥乡、金山乡
已毁,应为“宫城里”
21
铜勺浜

枫桥一都
市郊

人人头 发表于 2011-6-11 21:05:38

蛮好的考证~

语言上例子似乎有些问题
新干人?新官人。。。作者koe kuoe不分啊
狗 干 同音也就滸关、通安、望亭角里是一样的韵母,在苏州范围不通用~
另外 月 说jyeq也就近百年的事情~老底子要么ngeq要么njoq

乌程仔 发表于 2012-9-25 19:38:34

本帖最后由 乌程仔 于 2012-9-25 19:40 编辑

更正:
从上述古文献,可知干是东夷族之一,是个历史悠久的干民族,比吴民族更早,而且早得多,最迟在公元前569吴灭干时,最早可在公元前21世纪夏朝始,吴人到此提早1500年,那时干人就在太湖地区古长洲(今苏州)生民繁衍建立古干国。

从上述古文献,可知干是东夷族之一,是个历史悠久的干民族,比吴民族更早,而且早得多,最迟在公元前569吴灭干时,最早可在公元前21世纪夏朝始,比吴人到此提早1500年,那时干人就在太湖地区古长洲(今苏州)生民繁衍建立古干国。


乌程仔 发表于 2012-9-25 19:40:34

新干人?新官人。。。作者koe kuoe不分啊

新派是不分的

乌程仔 发表于 2012-9-25 19:42:36

本帖最后由 乌程仔 于 2012-9-25 19:42 编辑

16

戈巷

都城

彭华乡四都

望亭

干城六,田溪港太湖口

应为干城内或干城旁,非干城六。

乌程仔 发表于 2012-9-25 19:46:25

月 说jyeh也就近百年的事情~老底子要么ngeh要么njoh

可不可能这个地名是这样说的呢?,地名发音有时和平常不一样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州望亭干国研究